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此举是对的

乱世出枭雄,代代人才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权臣曹操势力不断扩张,成为了盛极一时的枭雄;同一时期,民间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名为华佗,他是一个古今罕见的医术全才,尤其擅外科。

正是这样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人,本来一个从政一个行医,穷极一生都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奈何造化弄人,一场头风病使二人有了交集;后来恃才傲物的神医激怒唯我独尊的枭雄,华佗惨死狱中,曹操的病也再无人可医。

曹操多疑,华佗诊言不当埋祸根

众所周知,曹操毋庸置疑是东汉末年精明强干的英雄豪杰,但一个人往往是多面的,也是复杂的,个人能力强不代表着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皆为上乘。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从多个历史典故来看,曹操的性格特征倾向于多疑善变,更有一句他曾说过的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言可以言简意赅地概括其性格,那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

这体现了曹操敏感多疑以及唯我独尊的自我偏执,而身为人人追捧的神医,华佗的性格自是不会和善妥帖,他自有才子的傲气,华佗的许昌之死则最初可以在他为曹操的诊断中初见端倪。

当时,曹操在四处征战中因操劳过度患上了一种严重的头风疾病,此病一旦发作头疼欲裂、心乱目眩,即便是一代铁骨铮铮的枭雄也难忍其折磨。

与此同时,华佗四方云游行医救人的芳名远播,曹操听闻了华佗的精湛医术之后,便将其召来为自己诊治。

华佗应召前来为曹操诊治,经过一番针灸操作后,曹操顿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舒适,便认为华佗确实是一位药到病除的神医。

此时的曹操欣喜万分,对缓解自己病痛的神医华佗自是十分欣赏,二人之间本可友好相安无事,坏就坏在诚信的老实人华佗的一句实话。

华佗遵照自己的行医原则,一如既往地将病人的真实病情如实相告,此时正在高兴兴头上的曹操忽然被告知自己的病已经殃及脑部,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华佗又进一步阐明若仅仅凭借发作时穴位扎针的方式只能解一时之困而无法根治,想要根治则需要长期的治疗,方可延年益寿。

而此时自我感觉良好的曹操对华佗的这一席医者的苦口婆心置之不理,甚至颇为生气地认为华佗是在故弄玄虚;曹操刚对华陀萌生的好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不悦的种子深深埋在了曹操多疑善变的心中。

即便如此,这位擅长权谋的枭雄却是喜怒不现于色,他面不改色地将华佗婉留在自己的府中,以备再次发病的不时之需。

曹操还允许华佗继续此前为百姓治病的行医事业,此时曹操对华佗表面上云淡风轻,相安无事,但祸患早已在暗中悄然集结。

心高气傲,救人容易救己难

往往容貌、才华特别出众者总是独具傲气的,因为他们有自恃高傲的资本,华佗也是一心高气傲之人。

在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封建社会整体文化趋向下,中国封建社会中医生属于“方技”,甚至郎中还被视作“贱业”,并不受古人的青睐;纵使医术超神如华佗,也总在心中常感以医术为业分外懊悔。

《三国志》和《后汉书》分别对华佗的职业意向与个人性格进行描述,传闻华佗不仅常后悔自己的职业,而且还“为人性恶”。

在曹操府上居住已久,华佗以离家太久思念家乡与亲人为由,告知曹操收到家书需要请假暂时回家一趟,曹操也准许了华佗这一要求。

华佗回家之后,又推说妻子生病需要照顾,多次向曹操请求延长假期,故意迟迟不返回;即便曹操三令五申召回,恃才放旷的华佗不甘受人挟制,仍是一再拖延。

一次两次曹操尚且能够碍于华佗的高明医术而稍加忍耐,但眼看华佗愈发过分,曹操不由怒从心来;曹操便暗中派人查看,还吩咐手下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如他所说那般病重,那就小豆四千升以作慰劳,并且特许放宽假期期限。

但若是一经发现华佗弄虚作假,以妻子病情作为欺骗的幌子,那么就地逮捕。结果,事实确如曹操所预料的那般,华佗的妻子身体康健,并无病痛,于是撒谎欺骗曹操的华佗因此狼铛入狱。

谎言催化一代枭雄不悦之心,必死无疑

很快经审讯验实,华佗也对自己犯下的欺君之罪供认不讳;而反观曹操何许人也,当时权倾一时的他如何忍下这份欺辱,华佗的行为无疑触碰到了曹操身为统治者威严不可侵犯的雷区。

所以,即便后来荀彧向曹操求情看在华佗高深医术的面子上予以宽容处置,但曹操最终仍未放过辜负了自己信任的华佗。

在曹操的眼中,即便华佗的医术宛如神降,但从封建社会的阶级地位的角度上来看,曹操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统治阶级,而华佗一介草民怎么竟然敢挑战统治权威,这在曹操眼中是罪该万死的。

也许华佗的草民身份换作是曹操手下统治阶层将领谋士,那在多疑但惜才的曹操那里还可能有一线挽回的余地。再加上多疑的曹操是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绝不可能允许别人负了自己。

在曹操眼中,一次不忠则终身不用,所以无论有没有华佗提出的令曹操狐疑是否对方想要暗害自己性命的开颅医治这一茬,敏感多疑的曹操也会因为华佗回乡不归的欺骗而让其付出生命的代价,以绝后患。

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都在相互矛盾的过程中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着。

曹操杀死华佗,于己最终自己及儿子的疾病无人可医,也许也曾经后悔过;而站在世人的角度则更大错特错,一位医学奇才就此陨灭,这是一个时代的损失。

但针对同一件事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也许在受到华佗欺骗的曹操心目中,不忠不义的祸患不得不除,在当时的曹操的认知中此举无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华佗   后汉书   祸患   草民   唯我独尊   封建社会   神医   医术   枭雄   多疑   此举   真相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