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夏村镇官庄村,司马庄迁入,擅做皮子闻名

官庄村位于夏村镇西部,青威公路南侧,乳山河东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缓丘,南部为平原。有耕地2762亩,其中泊地2212亩,丘陵地550亩。全村1002户,2300人。

明嘉靖元年(1522年),刘姓从文登鸭儿湾迁此定居立村,取名刘家宅口。万历年间(1573~1620年),高金从海阳徽村迁入。清初,于伟从北司马庄来居,因此地原是司马庄种地庄子,故更名司马官庄。后宋、徐、邢、张等姓迁入,而称官庄。主要姓氏为于姓,其次有刘、高等姓。

官庄村清末民初有熟皮子行业,最多时十多户,工艺精湛,信誉良好,客户盈门,20世纪50年代停业。至今人们仍称呼其聚居老区为“皮子城”。建国前官庄西端编筢子出名,有20余个作坊,由于产品坚固耐用,四周贩子都来进货,往北销出50公里。村东端以编席为业,世代相传,除供周边村庄百姓家用外,大集市场也非常活跃,70年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官庄村民于洪举,建国前夕为乳山口“东胜台”大掌柜,其人乐善好施,赢得众人的称颂。逢年过节有揭不开锅的贫户,他无偿送每户20斤米20斤面,周济许多人,村民称其为救命恩人,20世纪70年代去世。

官庄村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早,2008年,将村南旧荒场东阳拆除硬化,建老年活动室、幼儿园、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场地等。2008年末,市里组织人员到官庄村观摩。后多方筹资,硬化全部路面,村民出行方便。

官庄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小学、初中、高中(办过3年)。还办过秧歌,其秧歌舞的高跷、锣鼓颇有特色。1976年在官庄出土的四鼻罐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官庄村经济以粮油种植为主,兼有果业、蔬菜种植和饲养业。盛产小麦、玉米,为夏村镇主要产粮村之一。村南蔬菜大棚成片,种植面积400余亩。养殖业快速发展,近年村民外出经商、个体运输较多。2011年,给60岁以上人员发放生活补贴80元,全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一半,养老保险每人补助50元,小麦、玉米保险费全补,考取一本大学生奖励600元。

近年来,先后获威海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乳山市“文明村”“老年文体活动示范村”“平安乳山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司马   皮子   村镇   乳山市   乳山   筢子   秧歌   全村   村民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