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之谜

缠足,是封建时代摧残妇女的一种恶习,曾使无数妇女蒙受了极大的痛苦,以至于在近代的民主革命中,禁止缠足、放脚,成了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妇女缠足究竟始于何时?却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中国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妇女地位的极其低下,妇女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玩物。为了迎合男人的情趣,满足男人的欲望,妇女无论作出多大的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楚宫之腰”即为一例。《诗经》中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舒,就是迟珊。窈纠,形容走路好看的样子。张平子《南都赋》亦云:“罗袜蹑碟而容与”。

总之,古时妇女走路以缓行慢移为美;反之,不但不美,亦不符合封建礼仪。缠足的发生,看来主要是基于这一点,但究竟始于何时呢?一种意见认为:妇女缠足开始于五代。持此论者大多引用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中的一段记载:南唐主有一宫女名宵娘,轻盈善舞,以帛缠足,使之纤小如新月一般。她穿着白色的袜子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翩細起舞。以后为人所效仿。从此开缠足之先河。到了宋代,妇女缠足的风气已相当盛行。据《宋史,五行志》载:宋理宗时,宫女们由于缠足,一双脚变得纤直,被称为“快上马”;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宣和末年。妇女缠足穿的一种尖底鞋,称为“错到底”。

徐积《咏蔡家妇》中有“但知勒四支,不知裹两足”之句。极言当时妇女脚之小:“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对上述说法持异议者认为缠足的开始至少不迟于唐代.也就是说,在五代以前就有了。他们引元代伊世珍《琅微记》所载:“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后,当地有一位老妇人因拾得杨贵妃的袜子而致富。其女名王飞.还拾得雀头履一双,上面嵌有珍珠,履仅三寸长。王飞将此奉为异宝,从不肯轻易给人看。


据此.推论出缠足在唐玄宗时就有了。《群谈采余》中有咏杨贵妃罗袜诗一首:“仙事凌波去不还.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阮阅编的《诗话总龟》中记载了唐玄宗从蜀避难回来.为怀念杨贵妃曾作《罗袜铭》。内有“窄窄弓弓,手中初月”之句。在唐代文人的笔下.也有了对女人小脚的描写。如白居易《上阳人》诗中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花间集》中的“慢移弓底绣罗鞋”。等等。反映了当时妇女已缠足并成为一种风气。清代内地有人到西藏。发现当地的灯具状如弓鞋,称为“唐公主履”。唐公主,指**公主。有人即认为这是唐代缠足的实证。

需要指出的是,持缠足不迟于唐代说法者尽管引用了不少资料,但并未确切地举出究竟始于何时,源在哪里?从记载看,唐代以前人们对妇女脚之大小已有讲究,作为美不美的一个标志。像《孔雀东南飞》牛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但要证明唐以前妇女已缠足。还缺乏有力、充分的根据。至于《南史·齐东昏侯纪》中的东昏侯,以金为莲花貼地。令潘妃走在上面,称之为“步步生莲花”,与后人将小脚喻为“三寸金莲”,则是两码事。

妇女缠足作为一种习俗,开始到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必然要经过一个过程。究竟何是“源”,何是“流”,区分清楚确非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它十分符合封建的传统观念,并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欣赏,但在历代的正史中,有关缠足的记载却很少见。这也许是“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对史官们的影响。倒是在历代一些文人的诗词、笔记、纪闻等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对此有所反映,从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如《丹铅总录》,认为缠足始于唐代,但此书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杨慎著此书时正充军云南。疏于考订,讹误不少。凡此种种,给我们揭开缠足起源之谜无疑增加了困难。因此,缠足究竟始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宋史   拾得   小脚   宫女   贵妃   金莲   唐代   封建   妇女   公主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