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一直延续嫡长子继承制度?

大众所熟知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直都是任人唯贤。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美谈。但是为什么大禹传位给其儿子,而不是其他人。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回答说,这是因为他儿子启篡夺王位,建立了夏朝。

实际上,这样的说法难以站住脚。因为如果是这样,当初舜的儿子为什么没有篡夺王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当时的立场来分析问题。

尧舜禹时期属于原始社会,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私有制,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各种国家机构开始出现。到大禹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管理国家的官吏机构。国家管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靠一个贤能之人来治理。

同时,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上古时期到尧舜禹时期生产力低下,那时候国家治理是一个苦力活,绝大部分人都顾不住自己生活,怎么会能够有精力管理国家。

到大禹时期,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国家机构相继建立,国家治理变得相对容易,并且坐拥王位,可以得到很多财富。人都是有私心的,本性使然。因此,那时候大禹自然愿意将王位传给其儿子,以至于后代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从启建立夏朝开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那时候“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从夏朝开始王位传承变为“兄终弟继”或者“父死子继”一直到西周时期,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周时期要彻底抛弃“兄终弟及,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父子之亲超过兄弟之亲来简单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必须站在当时立场分析。

统治者实行一系列制度都是为了巩固“家天下”,同时按照古代家族观念,一家人几乎时部分家的,同样这在现在某些农村一些存在,一大家族住在一起。

为了巩固统治,必然建立相应制度来确保目的实现。首先从大禹时期各种国家机构陆续出现,这辅助君王治理国家。同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其实兄终弟及理论上有利于国家治理,巩固统治,因为兄长比弟弟大不了几岁,兄弟从小就可以跟哥哥一起见识或者参与国家治理,等到哥哥去世,弟弟依然具备国家治理能力,如果让其参与国家治理,必然有助于政权巩固。但是现实中不得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哥哥弟弟年龄超不多,哥哥去世后,弟弟年龄也不小了,从而难以长久治理国家。



父死子继就可以避免年龄这个问题,同时可以在儿子年幼时,多加教育,使其成为合格继承人。问题又来了,古代君王子嗣往往几十个,比如康熙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如何选取合适儿子是个大问题。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至于君王为什么后宫那么多妃嫔,全部都是妾,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长幼尊卑等级观念在古代异常明显,妻的地位高于妾、长子地位优于次子不言自明。虽然现实中仍会面临另一个问题,次子治国能力可能优于长子,或者说长子爱美人不爱江山。但是古代一直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国家治理机构,确保继任者不论才能如何都可以治理国家,同时对于其他儿子实行封邦建国,以减少兄弟之间位争夺王位而相互冲突。

嫡长子继承制度,既遵循了长幼尊卑的等级制度,又确保了王位世代延续,同时确立官僚制度,分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国家治理。古代历史表明,嫡长子继承制度具有相当大优势,所以一直贯穿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长子   大禹   制度   夏朝   国家机构   封建社会   王位   中国   儿子   时期   古代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