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晚年探望杨绛,惨遭内涵逐客令,从那以后再未登门拜访过

自古文人多无情,民国时期尤甚,那时代的青年男女打着爱情的旗号在婚姻之外肆无忌惮地乱来,也因此衍生出了许多荒唐无理的爱情故事。在这种纷杂的环境中,钱钟书和杨绛无异于一股清流,他们“非你不可”的爱情和婚姻成为了至今仍令人称道的爱情传奇

而鲜有人知的是,在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暗恋多年却终究爱而不得的悲伤故事。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杨绛8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江苏,12岁那年,杨绛进入苏州振华女校就读,就是在这里,杨绛认识了费孝通

费孝通老实腼腆,年纪又小,他母亲担心费孝通到其他学校会受人欺负,所以特地联系朋友把儿子送进了这所女子中学。

费孝通小时候胖乎乎的,又老实憨厚,活泼开朗的杨绛总是捉弄他,有一次杨绛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胖乎乎的人像,恶作剧地一个劲问费孝通:“这是谁啊?”费孝通也不生气,就站在一旁憨笑,这时的费孝通其实已经情窦初开,但腼腆的他却只不敢向杨绛表达自己的心意,不久之后,费孝通转学离开了。

高中时,杨绛想要考清华大学,却碍于南方没有名额,只好转投了苏州的东吴大学,而费孝通也考入了东吴大学,就这样,在分别四年了以后,两人又成了大学的同班同学。这时杨绛已经17岁了,出落得美丽非常,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癖。杨绛一入学就吸引了许多追求者,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四年来一直对杨绛念念不忘的费孝通。

岁岁年年,痴心守候

但即使过去四年,看着愈发光彩夺目的杨绛,费孝通还是胆怯了,没有勇气上前告白的他为了防止其他男生追求杨绛,背地里在男生圈里放了话:“我是杨季康(杨绛)的老同学,早就认识了,你们想追求她都得先过我这一关。”许是忌惮于青梅竹马的光环,费孝通这话一放出去,还真没人敢继续追求杨绛了。

又是四年过去,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眼看毕业遥遥无期,不甘坐等的杨绛拜托同学孙令衔联系到了早一步前往燕京大学费孝通,在费孝通的帮助下办理了燕京大学的借读手续。

2月下旬,南方冷雨纷飞,扑在杨绛一行人的脸上,低迷的气温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脚步。火车上没有暖气,3天的长途旅行,越是靠近北方寒意就愈发刺骨,可到北平的那天晚上,拖着行李走下火车的杨绛脸上依然充满期待和热情。车站昏黄的灯光下,有一个人影正朝着他们这边挥手,那是费孝通,这已经是他第3次来接站了,前两次扑空的他终于在这次接到了他等待的那个女孩。

刚下火车杨绛一行人都饥肠辘辘,可天气实在太冷,疲于奔波的他们跟着费孝通在燕京大学东门的一家饭馆里简单的吃了饭,饭后他们又在费孝通的带领下入住了燕京大学的学生宿舍,等待几天后的入学考试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考试一结束,杨绛就急着想去清华大学看望蒋恩钿,刚巧孙令衔也要去清华大学看望他的表兄,两人结伴而行,孙令衔把杨绛送到了女生宿舍门口,就急着去找他表兄汇合了。

从宿舍出来的蒋恩钿看见杨绛高兴地不得了,简单的叙话过后,蒋恩钿问杨绛为何不来清华大学借读,杨绛说燕京大学借读手续已经办妥,不好再麻烦蒋恩钿。话虽如此,知道杨绛一直想来清华的蒋恩钿还是决定帮她打听一下借读的事情。

晚上,孙令衔来古月堂接杨绛回燕京,而陪着他一同前来的,就是孙令衔正在清华读书的表兄——钱钟书。

夜色中的钱钟书穿着一身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儒雅之风,这是杨绛和钱钟书第一次见面,不过是惊鸿一瞥,两人却从此魂牵梦萦,再难相忘。也许杨绛跨越山海,为的就是奔赴这一次会面。

回去后,杨绛和钱钟书不约而同向孙令衔打听彼此,得到的都是不尽人意的回答,钱钟书这边,孙令衔对他说杨绛早有男友,而杨绛那边得到的是钱钟书已经订婚的消息。

孙令衔倒也不是信口开河,钱钟书家里的确私自给他订了一门婚事,可钱钟书始终没有松口答应,于是这件事并没有确立,而杨绛这边的男朋友,指的其实就是追求杨绛多年未果的费孝通。

不久后,杨绛在蒋恩钿的引荐下转投到清华大学借读。钱钟书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去信约杨绛出来见面,他没有轻易相信孙令衔的话,不愿轻易放弃的他想从杨绛口中得到确定的答案。

古月堂门口,杨绛又一次见到了钱钟书,这次见面,两人眉目含情,眼角带笑,什么都没说就好像已经互通了心意。钱钟书定了定神,第一句话就是:“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了,那不是事实。”杨绛则回答:“有人说我已经有男朋友,那也不是事实。”至此,两人没有明说,却已经确立了恋人身份。

深情错付,无疾而终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杨绛和钱钟书相处起来万般契合,两人无论家世还是学识都十分相配,钱钟书自得于能用佛家典故与理学家语来写情诗,而杨绛自身的知识底蕴也足够让她明白诗中蕴含的深情厚谊,两个人既是恋人又可以互为知己,可谓是天作之合。

杨绛的感情观十分干净利落,所以和钱钟书交往后,杨绛特地给费孝通写了一封信,阐明自己已不是单身、费孝通接信后大惊失色,他本以为杨绛只是不想恋爱,不然按照他们两个同学多年的情谊,杨绛若是要交男友,第一人选应该是他啊!

深觉不服的费孝通还因此特地跑来清华,和杨绛大吵了一架,面对这样的费孝通,杨绛只好和他解释:“我们是朋友,朋友不是过渡,而是目的。”费孝通不服:“相比于钱钟书,我更适合你!”杨绛听到这话,态度十分坚决:“你要执意如此,我们只能绝交。”话说至此,费孝通也只好接受了杨绛的建议,从此和杨绛以朋友相交,再无半点出格。

被迫放弃追求杨绛后,费孝通将他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事业中,也的确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相对的,费孝通感情之路依然充满了曲折坎坷。

人间枝头,各自乘流

这边杨绛和钱钟书甜甜蜜蜜,琴瑟和鸣,那边费孝通也开始了他曲折坎坷的感情之路。在放弃杨绛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费孝通遇到了他在燕京大学的学妹——王同惠

那是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次聚会中,费孝通和王同惠闲聊时因为意见不合起了争执,最后甚至不欢而散。不久后圣诞节时,固执的费孝通精心挑选了一本能证明他观点的社会学著作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了王同惠,费孝通本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学术上的观点,却不想这份特别的礼物意外的打动了王同惠的心,后来两人经常聚在一起就学术问题研究、探讨,还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不久就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毕业前夕,费孝通要去广西进行社会调研,对此十分意动的王同惠也决定一同前去,为了出行方便,两人决定结婚。婚礼在未名湖畔举行,办得十分简朴婚后第4天,两个人就踏上了前往广西大瑶山的路,这时的费孝通还不知道,正是这段旅行,使他失去了新婚不久的妻子。

在前往罗运乡调研的路上,费孝通和王同惠因为一时不慎掉了队,深林中地势复杂危险重重,在寻找队伍的路上费孝通踩中了猎户布置下的陷阱,腿和腰都受了伤,难以继续前行。王同惠为了救丈夫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队伍,可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等在原地的费孝通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瑶族妇女,一番交涉后,费孝通获救了,可前去寻求救援的王同惠却不见人影,经过一天一夜的搜寻后,村民在悬崖下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

那时费孝通和王同惠才刚刚结婚108天,而且和王同惠一起离开的,还有她腹中两个月大的孩子。费孝通悲痛欲绝,此后的几年都没有再去试图开启一段新的感情。

直到1939年,在大哥的介绍下,费孝通和来自农村的孟吟结婚了,孟吟和王同惠不同,孟吟不是知识分子,但她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和热情,她操持家务,热情待客,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贤内助,可孟吟也没能陪伴费孝通到老,84岁时,孟吟去世了,费孝通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

念念不忘,不必回响

几年后,钱钟书也去世了,杨绛一人独居。费孝通特地前去探望,杨绛也十分欢喜地接待了这个老同学。老友相见自然感慨颇多,往事、回忆、现状都是聊不完的话题,杨绛和费孝通相聊甚欢,可就在这时,杨绛却突然感觉到了一丝不妥,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对费孝通下了逐客令。

在送费孝通下楼时,杨绛含蓄地对费孝通说:“楼梯不好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费孝通何其聪明,立刻察觉到了其中隐含的深意,心灰意冷的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登门拜访。

念念不忘,未必会换来回响,感情从来都不是付出就能换来回报,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杨绛的做法过于无情,毕竟费孝通一生惦念,换来的却是一句隐晦的逐客令。可其实干脆利落的拒绝反而正是杨绛对费孝通的温柔之处,两情相悦的才是爱情,而一个人的单相思,不过是夹杂着细碎欢喜的自我折磨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逐客令   燕京大学   东吴大学   清华大学   表兄   清华   念念不忘   晚年   内涵   感情   同学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