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巨贪和珅苦心查办的贪腐大案,最后皇帝下旨:给案犯升官

乾隆45年,已经卸任云南粮储道,升任奉天府尹的海宁,按官场惯例,进京述职。结果,他利用述职的机会,向乾隆皇帝捅出了一桩惊天大案。

根据海宁的供述,云贵总督李侍尧“钱局婪贝藏事”,贪赃枉法,在云贵一手遮天,地方上早就怨声载道,苦“李”久矣。

李侍尧手脚不干净,乾隆帝自然不会全不知晓。否则他这皇帝岂不是白当了?只不过他没想到,李侍尧手脚会这么不干净。

看到皇帝震怒,宠臣和珅不失时机的进言说:李侍尧贪墨确有其事,如果不严加彻查,云南贪腐之风恐怕会泛滥成灾,危及“盛世”。

“十全老人”乾隆大帝,最在意的就是他的“盛名”、“盛世”,和珅的话恰恰点中了他的要害。思来想去,乾隆下旨:着和珅领同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去云南,严查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腐案。

其实要真说到贪腐,和珅认第二,自然没人敢认第一。

根据清代薛福成撰写的《庸庵全集》记载,后来由嘉庆皇帝下令查抄的和珅家产,总计11亿两,是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

天下第一巨贪的称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现在,身为第一巨贪的和珅,听到皇帝令他惩办李侍尧贪污的圣旨,笑了。

顺便说一句,告发李侍尧的海宁,能从云南调任更有前途的奉天,便是由和珅一手举荐的。

对李侍尧,和珅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了。

其实,原本和珅是有意结交李侍尧的。

对于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一向为人八面玲珑的和珅,实在没有故意交恶的道理。

无奈李侍尧一向视和珅为绣花枕头,对他的有意交好,非但不放在眼里。还曾经在进京献贡时在崇文门公开与其冲突,令后者下不了台。

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李总督如此不开眼,小心脏遭到一万点伤害的和珅当然也不会善罢甘休。官场相斗,最看重开局点火。为了对付李侍尧,和珅早就在暗暗布局。

现在海宁站出来告发李侍尧,便是和珅点起的一把火。

李大人,既然你如此不识时务,那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巨贪斗巨贪,比赛正式开始!

和珅

和珅深知李侍尧在云贵深耕多年,想要在他的地盘查他的把柄,没有那么容易。此次查办李侍尧,他先把第一步棋落在了贵州。

在贵州巡抚衙门,向巡抚舒常宣读完圣旨,和珅试探的说,这次奉旨前来查办李侍尧,自己对云贵的情况并不了解,还望舒大人能够予以相助。

舒常的回复是:要自己协助办案,舒某自当竭力。但李侍尧远在云南,我身居贵州,况且到任只有一年,对昆明的事情确实不太清楚。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不光摘出了自己,还把皮球完全踢给了云南的官员。舒常不愧是官场老手。

和珅微微一笑:舒大人的难处,我完全知道。不过老兄不管怎么说也是贵州巡抚,我若是办砸了差事,老兄只怕也脱不了干系吧。

和珅的意思,舒常完全明白了。

如果自己不够配合,这次和珅差事办的不好的话,他舒常就是绊脚石。和珅就会把办差不力的罪责,尽可能多的推到他身上。

那么要是和珅差事办的好呢?

那他舒常就更要被落井下石,如此不配合和珅办案,和大人岂能容他?

对皇上来说,自己可是远在天边,和珅和大人才是近在眼前啊。

到时候,自己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想明白这一节,舒常当即表示,一定全力协助和大人办案。

和珅笑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啊。

笼住了舒常,和珅一行当即前往云南。他把第二枚棋子,下在了云南巡抚孙士毅身上。

孙士毅起初还想蒙混过关,和珅的应对选择是单刀直入。

他直接向孙士毅挑明:现在皇上已经震怒,案子是非查办不可的。你和海宁同城为官,海宁带头告发李侍尧,你身为巡抚却一无所知。将来案件水落石出,你觉得自己能交代过去吗?

和珅还贴心的向孙士毅透露了一条“内幕”:孙大人你知道吗?皇上已经下旨了,让贵州巡抚舒常协助查案。怎么大人你没接到协助办案的旨意?哎呀,这个这个,当我没说啊。

孙士毅彻底慌了;怪不得舒常最近消停了很多,原来已经成功上岸了。自己若再不有所动作,岂不是眼看就要掉队!

孙士毅当即向和珅表示:一定全力协助和大人办案,并立即向和珅揭发了一件自己知道的事实。

一年前,官府曾在云南建水县无意中搜出当地土司藏匿的钱财。共计黄金六百两,白银一千两。

按照国法,这些钱财都要收缴国库。然而李侍尧上报朝廷时,却把数额上报成黄金六十两,白银七千五百两。

六百两黄金约合一万两千多两白银,李侍尧一招以金换银,就直接私吞了四千多两银子。

和珅很满意,连连称赞孙巡抚识时务,有站位,顾大局。

夸赞完老孙,和珅转头就下令,把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抓起来。

把柄找到了,下面就该找人破局了。

平遥古城监狱

刚入狱的赵一恒态度很嚣张。

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李侍尧虽然不是宰相,也是贵为总督,云贵的土皇帝。李府管家赵一恒就算不是七品官,云贵地区的七品官见了,恐怕还要向他赔笑作揖。

没办法,嚣张惯了。

面对他的嚣张态度,和珅亲自出马,亲切会见了赵一恒,着重和他谈了两件事。

第一件,和珅把建水县藏银案的细节,完完整整的告诉了赵一恒。

这让赵一恒觉得,事情已经完全暴露了。建水藏银案和珅知道的这么清楚,那别的事情恐怕也……

第二件,和珅亲切问候了赵一恒的一家老小,并且说了一些江湖好汉们所不齿的威胁。

这让赵一恒彻底崩溃。

彻底崩溃的结果是彻底招供。

经过和珅周密调查和审讯,查出李侍尧共贪墨白银三万多两。在事实和证据面前,一贯骄横的李侍尧只好低头认罪。

“和珅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论重辟,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亟宜清釐。”

——《清史稿诸臣传》

第一回合,和珅完胜!

但李侍尧被押解进京后,事情起了变化。

对李侍尧贪腐的行为,乾隆帝表示:痛心疾首,真正是痛心疾首!李侍尧贪污腐败有负皇恩,自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朕梦想所不到)。

看到皇帝态度如此坚决,很多大臣觉得这次算是摸准了风向,纷纷表态,必须严惩李侍尧,不杀不足平民愤!

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最后站出来维护李侍尧的,恰恰是“朕梦想所不到”的乾隆皇帝。

在乾隆帝的暗示下,原本必死的李侍尧,还是被判了一个斩监候——死缓。

乾隆为什么如此偏爱贪污腐败的李侍尧呢?

一百多年前,1618年。

乾隆的五世祖努尔哈赤正在起劲的进攻明朝。这一年,他得到一个好消息:竟然有一位明朝的游击向自己投降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归降后金的明军将领。

这个明军将领的名字叫李永芳。他投降以后,从明朝的游击一直做到清朝的三等总兵官,还做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李永芳的次子做了清朝的大学士、闽浙总督,三子任宣府总兵,五子封伯爵。

李永芳的孙子李元亮,清朝中央六个部,他管过五个,死在任上的时候,任职户部尚书。

李侍尧是李元亮的儿子。

李侍尧所在的李家,在当时是清朝的标杆家族,是朝廷给天下汉人树立的榜样。这样的人,能说杀就杀吗?

但这还不是唯一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李侍尧并不是一个靠祖宗恩荫混吃等死的官N代。

他进入仕途的起点并不高,只是一个印务章京。但因为能力出众,很快便脱颖而出,历任外省总督,加太子太保,署理工部尚书,还做过老爸的位置:户部尚书。

没有点真本事,还真干不了!

乾隆帝爱其才,曾称赞李侍尧是“中外最能办事之人”。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乾隆年间,地方督抚都有向皇帝进贡的规矩。而其中进贡的物品最多最精者,无过李侍尧!

“(李侍尧)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糜。”

——《啸亭杂录》

乾隆帝对李侍尧送来的贡品,又是什么态度呢?

“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

能入乾隆法眼的好东西,必定价值不菲。何况又有金口御批:“不必惜价”。问题是,身为总督的李侍尧,一年的个人合法收入不过两万两,这么多的奇珍贡品,钱从哪来,乾隆帝心里当真一点数都没有吗?

当你把皇帝拉上船,皇帝还能治你的罪吗?

也不好意思下手不是?

于是李侍尧的命就被乾隆帝这么拖下来了。

一年后,甘肃发生民变,乾隆下旨,李侍尧“戴罪立功”,以三品大员身份前往甘肃治事。虽然死里逃生的李侍尧在甘肃依旧大肆贪污,还被朝臣揭发,但关键时刻,乾隆再次出手,依旧“斩监候”了事。不久又得启用。

李侍尧最后的结局是:入列“平台湾二十功臣”,画像挂入紫光阁。乾隆五十三年病逝,死后谥号“恭毅”。

相比最后被嘉庆赐死抄家的和珅,他的结局实在要好太多。

最终还是李侍尧笑到了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建水县   乾隆   海宁   皇帝   案犯   巡抚   贵州   总督   云南   大案   苦心   清朝   大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