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 太原辛亥起义成功,竟与一名环卫工人有关

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911年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为北方“首义”,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长杨沛霖(同盟会会员)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清末太原府城的市井民情


当时,驻扎在太原城的军队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城东北角新满州城内,约有千余名满营步兵和1队马队,即所谓八旗绿营和从绿营士兵中选出的精营;二是有千余名巡警,在负责治安的同时,也承担着防守任务;第三部分是新军,主要驻扎在城外的大营盘、二营盘,为43混成协(相当于旅),协统为谭振德,下辖85标和86标(相当于团),共6个步兵营、4000人。

其中,85标的标统为黄国梁(非同盟会员,姚以价为其第二营的管带),驻菜园村和狄村一带(现大营盘、二营盘);86标的标统为阎锡山(同盟会员,“铁血丈夫团”成员)。协统本部和所属3营驻城内后小河的营盘;直属炮兵营驻菜园,骑兵营驻满州坟。


起义军出发地——狄村练兵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太原革命形势越来越迫切。10月22日,山西最后一任巡抚陆钟琦令平阳府(临汾)总兵谢有功,调集部队加强黄河防务;10月25日,令85标黄国梁部开赴蒲州,防堵陕西革命军东渡。阎锡山召集相关人员,密谋85标领到子弹立即起义。85标二营管带姚以价热心革命,被公推为起义军司令,负责统一指挥。

10月29日凌晨2点,姚以价召集2个营1000多名官兵,在太原城外十里铺狄村大操场集中,姚大声说:“满清入关,虐我汉人二百余年,现外患日亟,满贼用盗憎主人的伎俩,专以压制汉人,谄媚外人,宁送外人,勿失家奴。今天我们不当这家奴,要救我们的中国,非先推倒满清不可,我宁愿拼个死活,不愿当亡国奴”。众官兵齐声曰“愿拼死,服从大人命令”。


起义军军令布告


于是姚提出五条命令,带众兵沿着现并州路走到新南门外,时约凌晨四点半,天尚未明,承恩门城门紧闭,姚令部队伏于护城河或低洼处静候。当时,镇守承恩门的有巡警一个排,约30人的兵力。


清末承恩门,时称新南门


不久,听见开城门的响声,部队溜到城门前,巡警队李成林打开城门,姚以价令“跑步前进!”起义军蜂拥而入。原来,清道队队长杨沛霖打开了新南门,起义军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地进入了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的太原城,为太原“首义”成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民国建立后,将承恩门改称首义门


姚以价带兵进城后,沿红四牌楼街(现改称五一路)、桥头街、柳巷、鼓楼街、司门口(现称食品街)进击,在府东街击败了少量的清军巡防队,包括阻止起义的协统谭振德,较为轻易地攻入了省巡抚衙门,打死了巡抚陆钟琦。占领原巡抚衙门后,一部分沿后小河、北肖墙、坝陵桥,攻占了位于城市东北角的火药库。


新军


打开城门后,清道队长杨沛霖协同85标向位于城东南角的新满州城的满营发起进攻。起义军炮兵营将火炮架在小五台城墙上,向满州城内进行炮击。不久,满营挂起白旗投降,标志着太原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随后不长时间,全省各地都积极响应太原“首义”,山西成为北方“起义”成功的省份。


光绪年间的迎泽门,俗称大南门


10月29日下午,同盟会骨干和起义指挥者聚集在省咨议局开会,商讨选举军政府的领导机构,推举革命军的都督人选。选举前,有人拟推举姚鸿发,姚鸿发因父亲是清政府陆军部侍郎,因此本人“力辞不就”。有人拟推起义军司令姚以价,姚以价以自己只是营长,且不是同盟会员,也深表推辞不就。


太原辛亥起义示意图


会议一开始,主持会议的梁善济就大声疾呼:“现在军事工作已完毕,今后是政治工作,善后工作,宜举文人处理。”被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用肩膀挤到身后,大喊:“腐败官僚,满清奴隶,哪有你说话的资格,我们选阎锡山为大都督,不要选票,举手表决。”说完高举左手,议员们正惊愕之际,阎锡山事先布置的周玳大声响应:“选阎锡山为大都督,大家一起举手。”议员们怕对自己不利,纷纷举手。张树帜当即宣布:“全体举手,一致通过。”自此,阎锡山当上了“山西王”。


起义军司令姚以价的墨迹


据《辛亥革命在山西》载,清道队长杨沛霖,字芳圃,外号杨麻子,山西霍县上靳安村人。童年时,孤苦无依,为人佣工。成年后,流落他乡。杨沛霖自幼秉性豪爽,不畏强暴,后在太原参加了清道队,经赵戴文介绍加入同盟会。

他因“开门献城”有功,被阎锡山委任为敢死队队长驰援大同与清军激战。1912年4月又被委任为潞州、泽州、沁县、辽县(现名左权县)的镇守使,带领阎锡山的卫队第五队和第八队,去潞安会剿叛军陈采彰。在沁县交口镇,曾将抢钱100元以上的18人正法。

1912年11月22日,在长子县小寺庄村的山沟,杨沛霖率29名轻骑突击时,被叛军伏兵用榆木炮打死阵亡。阎锡山为表彰其功绩,在大营盘修建了墓冢,树立了墓碑。1987年版《山西大事记(1840—1985)》和1999年版《山西通志.大事记》,有杨沛霖的5条记载,在山西民国史上留下了较为浓重的一笔。


1912年,孙中山在太原文瀛公园与各界合影


——节选自时中瑛所著《太原环境卫生史话》


作者简介:时中瑛,男,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籍贯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东罗村,现任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自1991年进入太原市环卫局工作以来,先后任环卫业务科科员、环卫管理科副科长、环卫管理处副处长、局办公室主任、市容环卫局副局长、市城管局副局长。

30多年来,组织制定了五部环卫管理法规,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了城乡清洁工程,在2011年“迎中博”环境整治中荣立山西省三等功;2012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中,荣立太原市一等功。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山西省住建厅、山西省爱卫会和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30余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太原   同盟会   辛亥革命   太原市   首义   山西省   起义军   营盘   巡抚   史话   山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