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说红楼之十二:从王夫人与林黛玉的三次对话趣谈“不会聊天儿”

之十二:从王夫人与林黛玉的三次对话趣谈“不会聊天儿”

《红楼梦》中,王夫人与林黛玉的直接对话其实并不多。好不容易娘儿俩凑到一起说句话,却屡屡以给人以“不会聊天儿”的深刻印象。

NO.1 初次见面,王夫人先失一分

第一次,是在第三回中。林黛玉初入贾府,王夫人嘱咐她道:“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这话听来很真诚,充满母亲对儿子的爱怜亲昵,也似乎带有一点对黛玉的关怀提示,但实际上不算太礼貌——您儿子算多大一块活宝啊,就好像全天下女孩儿都贼着憋着哭着喊着巴结着上赶着非得要沾惹、要勾引、要追求他似的,离了他就活不成!特别是跟一位远道而来、初次谋面的而且人家也是侯门千金官宦小姐的小外甥女儿,上来就说这个,相当不得体。这就叫不会聊天儿。

所以这话就挺难接。

但黛玉不愧是“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的绛珠仙子转世,不愧是前科探花林如海、超级名媛贾敏的宝贝女儿,不愧是名师大儒官油子贾雨村的得意门生,“水晶心肝玻璃人”,看人家接的: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两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我在家常听我妈妈夸奖您儿子情商“极好”,这话王夫人肯定爱听,而且当妈的永远听不够,这就叫会聊天儿;二是我一个女孩儿家,怎么可能老跟男孩子搅在一起,我又凭什么去“睬”去“沾惹”您儿子,舅妈您多虑了吧——这就有点不卑不亢、反诘或者质问的口气了。

后头这句不太好听,您也凑合听着吧,谁让您先不会聊天的?

NO.2 娘儿俩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第二次,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得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

不知您看了这段有何感想,反正我是替王夫人和黛玉这娘儿俩尴尬得不行。如果说上一次的对话,“不会聊天儿”的是王夫人,那这次就有点半斤八两了。

一个长辈,见了正青春年少的晚辈,聊点什么不好,先问起吃药的事来,实在是有点没话找话。但也还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黛玉素来身体不好。长辈关切,倒也不算不会聊天儿。

而黛玉的回复就有点失水准。长辈关心你身体,或舒坦或难受,你倒说个准话儿或客气话儿,“不过这么着”算怎么着?舅妈问你“吃了鲍太医的药可好些”,你来了个“姥姥让我吃王太医的药”——哪儿跟哪儿啊!说好听点是心不在焉、不知所云,说不好听的,简直就是拿着姥姥压舅妈,没事儿故意找茬儿,没把宝玉他妈搁在眼里。这次的不会聊天儿,让黛玉抢了先。

当然,我们替黛玉想想,她的这次戗火,来自对王夫人老是不放心自己身体的不满——什么意思啊,老拿我生病说事儿,就想说我配不上你儿子呗!

既然说不到一块儿,那就都少说两句好啦。估计宝玉也瞧出不对付来了,一个劲在打圆场。可是可爱的王夫人哪能把这“不会聊天儿”的名额只留给黛玉一个人啊,哈哈,就忙不迭找补了这么一句,“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终于把这次娘儿俩的不会聊天推向极致——您“忘了”的事儿,还提它干嘛?您既然那么关心黛玉的身体,那就应该对大夫说的“丸药的名字”大加留意才是。您年纪大了实在记不住也不要紧,就别在这儿提这事了,等想起来再说也不迟。可您偏偏……您到底对黛玉的健康是上心啊还是不上心?您对黛玉是重视啊还是轻视乃至蔑视?

这回,算两人扯平!

NO.3 老王丢人到家

第三次,第四十回,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一众人等有说有笑、高高兴兴来到潇湘馆。主人黛玉出于礼节礼貌,让座后,又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欢愉、高雅,规规矩矩、客客气气、彬彬有礼、长慈幼敬。本来挺好一事儿。

但要是就这样把老太太一伙顺顺当当送走继续逛园子,那可就太平淡无奇、太没滋寡味了。所以谁也没想到,这当儿“刺斜里忽地闪出一将”——王夫人!没头没脑搭了句茬儿:

“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人家孩子好心好意给她姥姥端杯茶,当然贾母也不一定渴不一定喝,本就是个增加温馨活跃气氛、让刘姥姥等外人众人瞧着好看的面子事儿,碍着您一个二舅妈什么了?您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来,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好突兀好离谱、好搞怪好可笑、好生分好尴尬!您可真是个会找别扭、制造冷场的天才!

王夫人这一杠子插的,不用说立马空气就有点冷凝,画面定格或白板五秒钟,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了。曹雪芹也只好让“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要不怎么办啊?您不会说话还非要抢着说话,在一大堆老的少的跟前硬刷存在感。人家外甥女儿肯定也让她舅妈这一句“神补刀”给整蒙圈了,暗自嘀咕“是不是嫌我光给姥姥倒茶、没给她倒茶啊”,只好给她搬把椅子,打发她坐下,好让她快闭上嘴。

就连刘姥姥也看出不得劲来了——可别小瞧这个村妇老妪,她可是四乡八里极会说话惯会聊天的,看颜看色补台抹缝那是一把好手,眼见自家闺女(她是王家的老亲)当众掉板跑调出洋相,赶紧没话找话——打量一下黛玉的书架:“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有一搭无一搭把话岔开,打破僵局冷场……

简直想想就替王夫人脸上发烧。

这次的不会聊天儿,舅妈老王得满分。

结语:话不投机有缘由

其实,说来说去,王夫人和黛玉的话不投机,根子在这娘儿俩一贯的互相设防。王夫人心心念念的儿媳妇,是她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宝钗。“金玉良缘”才是她对宝贝儿子婚姻大事的美好愿景称心蓝图。单从平常称呼上,一口一个“宝丫头”,和那什么“大姑娘”“姑娘”相比,态度上的亲疏热冷立现。

王夫人这种真实心态,加上她“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见七十四回),其“不会说话”“不会聊天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回两回,贾母就曾毫不客气地当面说她“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发展来发展去,到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前,她跟凤姐咬牙痛恨地说起晴雯时,潜意识里,竟然一下子把这个她最讨厌的丫鬟的形象跟黛玉重叠起来: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不有点太过分了吗?这就不是一般的“不会聊天”了。

而黛玉又是那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格外多疑敏感的女孩儿,对她这个舅妈言语间日益明显的“洒汤漏水”,岂能没有感觉?

这样一来,日积月累,娘儿俩逐渐升级的隔阂、互怼,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作者:钱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刘姥姥   大观园   宝玉   丸药   舅妈   太医   女孩儿   姥姥   姊妹   老太太   长辈   大夫   红楼   儿子   女儿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