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的身体恢复

阳康后身体和感染前是有一些明显变化,除了一些后遗症的处理外,身体实际上处于一个恢复期,在恢复期,饮食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大家的一些习惯,病人在恢复期总是给一些高营养的食物,专家也是这么说的,比如倡导感染期喝牛奶吃牛肉的某专家,这是明显的反智行为,感染期不可能喝牛奶吃牛肉,你根本吃不了,吃不下。

想当然的做法,专家也是会犯这个错误的。

新冠病毒对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亚于一场大病,大病初愈,过劳或者过食,旧疾还是会复发,中医名词叫劳复或者食复。

过劳引起的复发,这些案例注意观察的话,都可以看到,因过劳而复阳的案例,各地的报道是可以看到的。

即便没有复阳,过早的体力劳动也会导致身体明显不适,或者室外活动也会导致头明显不适,或者引发严重咳嗽。这些信号都说明,新冠感染后,虽然大部分症状消失了,但是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尚未恢复,身体阳气弱,无法支撑过重的劳动和无法抵御室外的寒气。

新冠后期,很多人有不思饮食的情况,说明新冠会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米粥都不想喝,何谈吃牛肉啊?

新冠感染高烧期,口渴明显,是因为阳明内热,津液被烧掉一部分,身体急需补充的是水分,所以,这时候伪专家又出来说了,要多喝水。然并卵,多喝水并不能解决口渴的问题。

在津液被烧掉的情况下,细胞因为缺乏水分其功能受损,并不能直接消化水,怎么证明呢?

呵呵,中医无法提供实验来证明,但可以提供对比性的人体感受:这时候人体最需要什么呢?生物结构水!

就是植物组织里面的水,比如梨汁,橘子汁,椰子汁,甘蔗汁,藕汁等等,这些水饮用后你马上就止渴了。

那这不是现代科学吗?呵呵,中医在对付瘟疫中,本身就有一个五汁饮,那你说说,古人是不懂科学?

那你现在的专家为何就知道让大家喝水呢?黄桃罐头的选择是人民的智慧,有多少专家发文在嘲笑人民的智慧呢?黄桃罐头里面的水比自来水要好啊!

最基本的常识是需要尊重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不能觉得自己身份高,地位高,职称高,就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

高手在民间,笨蛋在机关,这样的流行语是说明了一些问题的。不切合实际,不深入调查就瞎指挥,是害人害己的。

感染初期津液缺失,那么在恢复期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呢?是,津液不足是贯穿整个过程的,这里顺便提一下麻黄的使用问题。

瘟疫禁用汗法,这是千年以来中医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津液已经枯竭,再去发汗势必要人命,轻症虽然用麻黄显示不出来什么大的危害,但汗血同源这个道理总是知道的吧!

瘟疫用的透表法,不是汗法,这里同样存在一个保护津液的道理。

新冠病毒是寒疫,表现的肯定是寒症,进入阳明表现的高热并不能改变其寒疫的特征,阳明高热阶段,需要滋阴来除高热,即补充了津液也清理了高热,一举两得,比直接用清热的药来的高明。滋阴清热透表解肌,这个是治疗新冠的大原则。

阳康以后,新冠的总的特征还是会影响到后期的身体恢复,转阴后,并不代表身体里面病毒就彻底消失了,病毒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时间的。

这期间进行中药干预是必要的,会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前面文章也给出了很多恢复的方法。至于清理身体残留的病毒,中药的办法还是有的。但,现代人追求的快速明显改善身体的要求,中药的办法可能并不代表这样的感受。故此,可能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

清理残留病毒的时候,会有一个明显的病毒再被激荡的过程,人体反应和得新冠得时候是一样的,只是反应程度轻微,持续时间比较短。

但其清理过程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这种方法不谈也罢!


那么,从个人来说,不服用中药应该怎么恢复呢?

新冠既然烧掉了部分津液,那么你的气血一定是受到了伤害,恢复气血的人体自然办法就是睡觉,身体表现出来的乏力,实际上就是身体告诉你需要休息了。多休息是一个好办法。

减少室外活动,降低再次受寒的可能。有的康复后,心情大好,然后就去爬山了,回来之后就芭比Q了。你身体好像复原了,实际上阳气是比较差的,身体抵御外寒的能力并没有恢复。

饮食方面,先以清淡为主,米粥为养,饥饿感明显了,再考虑补充蛋白质,开始的时候以汤类为主,慢慢适应。不可能一下子就去吃肉的,大部分人消化不了。先以肉汤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有心情煮点中药的,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加生脉饮,自己调养下。

总之,稍稍动动脑筋,都不至于被砖家忽悠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身体   津液   恢复期   高热   瘟疫   中药   中医   人体   病毒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