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川崎病“可治不可防”?听听儿科专家怎么说

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

孩子持续高烧,别不当回事,没准是川崎病在作祟。这种隐藏在发烧中的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作为“可治不可防”的疾病,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常见病因是什么?对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儿科医生陈国珍。

陈国珍介绍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因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6个月—5岁亚裔儿童为高发人群,近10年来东亚地区发病率明显上升。

川崎病有哪些发病表现?陈国珍告诉记者,该病典型表现包括发热、皮疹、手足硬肿、双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包括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六大典型症状。其中有5-6项可确诊为完全型川崎病;当仅有≤4项表现时,则需要借助于检验或检查进一步分析是否为不完全型川崎病。

陈国珍进一步解释说,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主要为冠状动脉损害,严重者可形成巨大冠脉瘤导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这一并发症使得川崎病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原因。一旦确诊川崎病,应及时治疗。通常采用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合并冠脉损害时则根据严重程度同时采用双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

“这种病多数情况预后良好,无冠脉损害的总疗程一般2—3月,有冠脉损害时治疗至冠脉正常。”陈国珍介绍说,川崎病有2%—3%的复发率,复发后治疗方案与首发时相同,效果多良好。因此,很多人认为川崎病是“可治不可防”的,争取及时诊治,将并发症损害降到最低,才是最佳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后天性   儿科医生   齐鲁   东亚   皮疹   口唇   并发症   儿科   症状   典型   儿童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