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共和立国的中华民国,居然出现专制时代的“瓜蔓抄”!

(羊了,现在缓过气来了。)

1913年秋季,正值中华民国成立两周年之际。以民主、自由、共和立国的中华民国,一部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参考当时美国宪法起草的《约法》,相当于中华民国的“宪法”。没想到,以此“宪法”立国的中华民国,成立两周年之际,在四川,对参加“二次革命”的国民党人及其亲属,大肆逮捕屠杀,没收所有财产,实行了专治王朝最严酷的法律“瓜蔓抄”!

什么是“瓜蔓抄”?要说它的渊源说来话长,这不是本文要考证的。说简单点,就是专治王朝对谋反之人,连坐犯罪刑罚的一种俗称,是族诛的一种。意即一人犯罪而诛灭亲族,甚至朋邻乡里,如瓜蔓辗转牵连。瓜蔓抄也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统治者对臣下、人民的残酷诛戮迫害。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的专制统治制度。

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的一家人、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人、岳母的娘家。

“瓜蔓抄”,比诛九族更狠。这是明朝皇帝朱棣发明的。“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攀染,村里为墟”。也就是说和被罪之人稍有点关系,即使是邻居,也一起“连坐”。
 “九族之诛”尚有一个明确的打击范围,而“瓜蔓抄”则是撒开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株连之网。“任何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它罩入网中,而且根本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死。无数人烟稠密的村落一夜之间变成了人迹罕至的废墟,无数欢声笑语的深宅大院一夜之间变成了空荡荒凉的鬼屋……”

而在四川,当年下令执“瓜蔓抄”的四川都督胡景伊,重庆巴县大盐商、举人出身,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广西新式陆军协统(旅长),此人无限忠于大清王朝,只想升官发财。在日本曾参加同盟会。当同盟会的同志找到他,要在广西建立一个联络站,他口出恶言,如果来人不赶快滚出广西,他就抓人,可见他当时的政治倾向。

辛亥革命时,广西新军起义成功,因为他在新军中地位最高,广西当时只有一个混成旅,他并没参加起义。就像黎元洪一样,广西新军送他一个广西大都督当,他不敢反大清朝,逃出广西,到了上海,才知道变天了!各省都起义,大清王朝时日不多了。正好,四川的革命党以熊克武为首的党人,正在奉中山先生之命组建蜀军北伐,胡景伊之弟是同盟会的,与熊克武相熟,介绍胡景伊与熊克武,熊克武正在网罗军事人才,当然依重于胡景伊,胡景伊成了熊克武建军的依重了。

当年广西发生的事情,在上海的党人中知道此事的不少,都来告知熊克武,此人不能用。熊克武知道原委后,即疏远了胡景伊。这个疙瘩就此结下了。胡景伊郁郁不得志,只有返回四川,继承他的家业,当大盐商去了。回川后的经历,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稗官野史》合集中的相关文章,这里就不重复了。

胡景伊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自从当了四川都督后,更是视熊克武等国民党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川军第五师,这一支完全是国民党掌握的军队,更欲除之而后快!在熊克武外逃,四川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下达了一个“追杀令!“追杀令”中,重庆国民党政府的各级官员至县长一级,川军第五师序列军队中连长以上的,都在追杀名单之上,并要没收家族全部财产!

他是要把四川国民党连根拔除。这大几百人的名单上报北京政府。袁士凯的北京政府都看不过去了,其它各省“首恶”逃了就算了,也没有深追,四川这样干,有违于中国民国宪法(《临时约法》)。北京政府只批了首要,凑成了一百零八人,包括国民党四川省议员,人员大大减少。但下令只惩办名单上的人,并未涉及家属及财产。但执行的是四川。具体执行人是胡景伊、新任的重庆镇守使周骏、川军第四师师长刘存厚,他们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的目的是趁机发大财!部下们效仿,不抢白不抢!

而指使他们这样做的胡景伊,他非常明白,不铲除四川的国民党人,他的位子就坐不稳!老袁的中央政府下的指令,他可以“变通”执行,什么只限于一百零八人,他可管不了那么多,该怎么于就怎么干。

熊克武当然是“首恶”,熊克武家人逃到四川边远山区,才逃过一刼,但家产全数罚没。重庆民政长杨庶堪(沦白),其父母妻子均被株连,全家逃离重庆。向楚,民政厅总务处长,家产九万余元(银元)被抄,其兄向瑞、弟向穆、向渭,家产全被抄!

人一变脸,相当狠毒。刘存厚,提兵南下,遇上了在荣县起义的民军,领头的是国民党人王天杰。王天杰领着二千余人的民军,本想与一支队会合,但一支队已溃散,遇上了刘存厚的第四师,双方打了起来,民军,当然打不过正规陆军,王天杰兵败。因与刘存厚有过交往,双方还算谈得在一起。王天杰来到刘存厚军营,要求自动遣散剩下的八百余人,没想到刘存厚居然不顾情面,杀了王天杰及随从!刘存厚原是云南同盟会的支部长,按理,还算同志。可刘存厚不念旧情,不知他为什么这么痛恨国民党人。到了重庆,与周骏一起,大肆搜捕国民党人。并以此敛财。

除了逮捕判罪外,还处以高额罚金。他与周骏,制定了量财力而罚款,荣昌的大罚金一案,一次就罚三万银元,哄动全省。而且对国民党人的家产,大肆查抄,还搞株连。据巴县县志记载:“省军第四师师长刘存厚,入城后,擅作威福,抄没党人财产数十家,并杀党人吴楚,株连之众,等于“明”的瓜蔓抄,民国所仅见也。”上了一县的县志,必是大事,刘存厚、周骏之罪,已是万世留存了。

朱叔痴,没有想到,他的一时“漏嘴”,致使数千家国民党人家破人亡,他虽然逃出去了,但家产被抄,还牵连到兄弟的家,他那个悔呀!四川这场不合时宜,更不合时机的反袁起义,该如何评价呢?这段公案现在都说不清。

其实,县志记的不全,刘存厚不但在重庆,而且在川东、川南也是大肆查抄敛财,刘存厚个人所获不下一百万余元(银元),上报只有二十余万元,连零头都不足。他的手下军官们,有样学样,也是大肆敛财,是不是国民党不要紧,只要有钱,怎么也可以安上一个罪名,把四川各地弄得是鸡飞狗跳,鬼哭神嚎的!一个个腰缠万贯,心旷神怡!于是,发了大财的军官们买房置地,开商号、娶姨太太,忙得不亦乐乎!又造了一批“新贵”矣!

更绝的人,胡景伊派出的一个支队,进驻自流井(现自贡),民国初年,自流井的盐业发达,是四川最富的地区。胡景伊是大盐商出身,他当然知道自流井的盐税是最大的税源,他当然派的是自己的嫡系进驻。那个方支队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以贡井盐商与国民党关系密切,当然要严查严办。并抓了几个进去。盐商们有钱,有钱人胆小。送钱怕对方找碴,想了个万全的办法,轮流请支队长打麻将。当然是只输不赢。几天后,支队长羸了七十多万银元,又把抓的人敲诈了十几万银元,人才放出来。

胡景伊、刘存厚、周俊及其手下,不但抢钱,而且杀人,前后杀了一百余人。有反袁意愿,但还未动作的,也在杀之列。如第一师参谋长李哲、第二师参谋长张泽源被杀。凡是有谋反(反袁)意图的,一律杀害。对川军第二师、第三师,以同情反袁为名全部裁撤。所有好的武器装备、士兵精壮全部并入川军第一师,第二师。周俊,刘存厚不但个人大发财,而且军队扩编,兵强马壮,他们成了大嬴家。

胡景伊、刘成厚、周骏1913年秋冬季,在四川实行的“瓜蔓抄”,四川国民党要员们的家产几乎全部被抄光,而且还涉及到亲属、平常有交往的朋友。“涉及之广,世之罕见”!当然,“瓜蔓抄”这种专治王朝时代的酷法,在已进入“民主共和”两年的四川出现。与胡景伊其人,是决定性的。就连当时的“大总统”袁士凯也不敢下这样的命令!表面上,还是要尊重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的!更没有犯罪抄家产的法律!

袁士凯也不敢下这样的命令!他表面上,还是要尊重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的!更没有查抄犯罪家产的法律!胡景伊以为还是在大清朝。不过,这个在大清朝的举人,官员认为,民国,与大清朝没有什么两样,无非是奴民办差,为“当今”效力。什么法律不法律的,老子有权,开口就是法律。

胡景伊是重庆巴县人,祸害了重庆同乡,而这些国民党人,家家几乎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都是有钱人。胡家人当然要遭人忌恨。胡景伊也有说法,什么自古以来,谋反之人,都要抄没家产,株连九族。他这样做,还是留了情的。所谓留了情,没有老少全杀光吧。这到是实情。

不过,周骏、刘存厚做得太过分。胡景伊当然是祸首。川军的新生代,速成系、保定系,对武备系的作为,心怀不滿,认为他们犯了大忌!抢刧家产,与土匪无异,实在是无耻!这也是这些川军新生代,合力把武备系逐出川政的一个动因。

当然,“瓜蔓抄”的影响还不止这一点,最大的影响是由此引起四川国民党长达十年内斗,由此影响了历史进程。

起因嘛,是由于二次革命中熊克武遇事逃得太快,只通知了重庆民政长杨沧白一起逃去,其余的人均未通知,手下将领不知所措,造成塌方式失败。由于各家没有准备,才造成了家产被大洗劫。由此,造成了四川国民党内部对熊克武极力不满,对于他“经不起事”,只顾个人安危产生怨恨。被抄得最惨的是辛亥起义时重庆同盟会要员们,而这些要员们与当时回川国民党内的一个小团体“实业团”的头目谢持亲近。谢持是四川富顺人,“实业团”以富顺籍为核心,由此在今后十年川中国民党“实业团”,与熊克武留日生为核心的“九人团”内斗不休,甚至有两次改造中国民国史的机会,都被失去!

1913年四川的“瓜蔓抄”,在中华民国史上只是丑陋的一页,但对历史的进程影响有多大?“龙门阵”慢慢摆,有兴趣的朋友会看到的。

本号专治《稗官野史》,有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关注啊,还可以看到往期的文章啊!

写在后面的话:对我的文章从头看到尾的细心读者,大概能看出我是在写哪一段历史了,是四川军阀混战史。从最先的《大清朝官场异类锡良无意间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开始,到《成都的“蓉漂”,杨森算是“老祖宗”了》,算是前情介绍,即川军的起源,及埋下争斗的起因。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熊克武无奈“强”起兵》开始,到此文《以民主共和立国的中华民国,居然出现专治时代的“瓜蔓抄”!》止,写的是四川川军第一次内战即“二次革命”时期的川军内战。

下一章开始,写川内第二次大规模战争,即“护国战争”,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兵力投送到四川的内战,场面更宏大,战争过程纷纭复杂,人物涉及众多。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史料。也有方面的历史综合叙述,也有个人回忆录。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按前人的平铺直叙过程,而是注重细节挖掘,细节,当然是人物的个体行为。需要阅读查找大量的原始史料。我原想用章回体的形式,但想可能现代人接受率不高。而本文也并非“小说”!而是尊重历史本来面目,注重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行为细节,所以,这一段“史”我是以“人物”为主线来写,把一个个历史过程串起来。

本人并非历史学家,也无这方面的任何头衔,只算一个“资深”的民国四川地方史爱好者。细节,可能会揭开某些人物的另一面,但这都是有史料为证的。北大的一个代锦华教授说的: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所有革命的形式。历史,是胜利者的清单。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就是要人民“忘记历史”!但历次革命的胜利者留下了各自的历史清单,可能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历史学者吧。以人物为主线,人物在历史事件的作为,挖掘细节,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真相,也算是一个初衷吧。

我这种写法能否为大众接受,看效果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瓜蔓   中华民国   同盟会   川军   党人   共和   广西   重庆   家产   国民党   国民   民主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