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没清洗开国功臣?因为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开国功臣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开国帝王在建立帝国后便会清洗开国功臣,例如世人皆知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君臣相得勠力同心,帮助勾践复仇。但在勾践成功复仇后,勾践却无情地杀死了文种。范蠡对此早有预见,提前隐退,并留下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千古名言。

范蠡的这番话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中屡次被验证,只是有些帝王下手温和,有些帝王下手狠辣,如汉高祖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对功臣集团痛下杀手,朱元璋屠戮功功臣殆尽,都属于无情狠辣一类;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则属于温和那一类。

不过,无论是何种手段,隐藏在这些手段背后的都是开国之主对开国功臣的忌惮,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往往功勋卓著,曾经与开国君主同为臣子平起平坐,对君主的敬畏心理相对较弱,发动叛乱的可能性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是极少数在开国之后没有对开国元勋下手的王朝,反而继续重用这些开国元老,唐朝开国之君为何会做出这种选择呢?个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一、 唐代贵族立国与唐初军事危机

1. 山东贵族与关陇贵族

众所周知,李唐皇室自称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大姓,在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高官,势力庞大。

尽管,现代史学大家陈寅恪曾质疑李唐皇室的出身,认为他们不过是伪冒汉人大姓的冒牌货。他指出“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意见持反对态度。如中国礼学大家陈戍国从李唐皇室内部礼制入手,认为李唐的确是陇西汉人大姓出身

即便关于李唐皇室出身的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在西魏北周宇文氏构造关陇集团之时,李唐皇室先世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宇文泰代替贺拔岳主宰关中后,为了安抚和团结贺拔岳旧部,宇文泰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及其大量封户。在贺拔岳的旧部中,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就是一员大将。

根据《新唐书》记载,李虎后来官至太尉,和赵贵、李弼等人同时被封为“八柱国”,成为西魏北周政权中权势最大的几人之一。从中不难看出,李唐皇室早在西魏北周时期就已经是地方豪强和中央达官显贵,在乡里和朝廷都拥有庞大的势力

此后李虎的儿子李昞继续在关中发展,担任柱国大将军,传承到李渊一代,李渊继承了祖父以降的高超军事才能,多次领军作战击退突厥,为隋朝立下不少功勋。

此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在此地他继续招揽人才,以关陇人士为核心构建其执政班底,成为日后李渊起兵反隋的人才基础。

这些关陇人士大多出身地方豪族,这些豪族势力自西魏北周以来就扎根地方,在乡里经营田产,累世继承,支持拥有政治、军事才能的族人出任地方或中央官员,使乡里与官场相互配合,结成庞大的权力网络。

正如《旧唐书》记载关陇集团核心人士于谨后代于志宁所言“臣居关右,代袭箕裘,周魏以来,基址不坠”。从中不难看出,关陇贵族在地方世代沿袭发展的情况。面对这股庞大的贵族势力,唐朝开国之后怎么可能会对开国元勋下手,如果下手,就无异于自掘坟墓。

除了关陇集团外,李渊和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引入了不少胡人部落酋长,令其为李唐皇室效力。如如《旧唐书》记载:“国家武德、贞观以来,蕃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忠孝有才略……”。

众所周知,这些游牧民族实行的是部落制,部落游牧民与部落酋长有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引入这些部落酋长的同时,李唐皇室肯定不可能拆散这些部落民,部落民应该依旧隶属这些酋长。

如此一来,在平定天下后,李唐皇室若要对功臣集团开刀,便绕不过这些胡人大将及其部落民,这是一股极为棘手的势力,这注定了李唐皇室只能继续安抚和利用这些胡人部落。

除了胡人将领外,以山东士人为代表的山东集团也是李唐开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现代学者毛汉光先生所言,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平定山东,并在初唐时期战胜了李渊长子李建成,夺取皇位,正是因为李世民获得了山东豪杰势力的支持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玄武门之变时支持李世民诛杀李建成的相关人物。在当时,李世民手下有许多山东豪杰出身人物,如尉迟敬德、秦叔宝、常何等。在太宗即位后,更是有意向山东贵族示好,提拔了山东人士马周等,使得山东集团成为除关陇集团外的另一个唐朝统治集团支柱。

此外,根据现代史学大家汪篯对太宗朝宰相籍贯家世的全面统计,在太宗朝担任宰相的,除了裴寂等6人是高祖旧部外,其余22个宰相中山东人占11个,包括魏征、房玄龄等,关陇集团出身宰相有6人,包括长孙无忌、李靖等。

由此可见,不论是唐高祖起兵反隋还是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他们都借助了当时的关陇集团、山东集团等贵族势力,同时融合了胡人将领势力,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集团势力,唐朝君主当然无力加以清洗。而且,这些势力往往在地方也有着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对他们动手,无异于自掘坟墓。

2. 唐初边疆危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唐初统治者无法解除开国元勋手中大权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唐朝初年面对着突厥部落的军事威胁

隋末政局动乱,中原群雄割据如林,据《资治通鉴》记载“渔阳郡高开道、马邑郡刘武周、河间郡窦建德”等十几个军阀势力纷纷交好甚至称臣于东突厥,东突厥势力由此兴盛,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政权。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渊一方面要讨平国内群雄,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边境的突厥侵扰,实际上力不从心。于是,李渊对突厥采取了委曲求全的称臣政策

根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的相关记载,李渊曾对东突厥称臣。这种态度,从李渊对东突厥送信的言辞中可见一斑,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渊对突厥)自为手启,卑辞厚礼”。

也就是说,李渊在写给突厥始毕可汗的文牍中用语极其谦卑,充分表达了李渊对可汗的尊重和称臣态度。这些史料充分证明了李渊起兵之初曾向突厥称臣,以此获得喘息空间。

面对东突厥王国带来的巨大军事压力,李唐皇室不得不继续依靠开国功臣集团镇守北部边疆,如果此时收回功臣宿将手中的权力,那无异于自毁长城

二、 李世民军功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1. 李世民集团的初步形成

唐朝初年之所以没有清洗功臣集团,除了功臣集团出身贵族势力庞大以及唐朝初年存在边疆军事危机这两个原因之外,也因为李世民本身就是军功集团的首领,与开国功臣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就此而言,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对自己人动手。

李世民集团早在武德元年(618)李世民成为秦王之前就已经初具雏形。

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李世民成为秦王前,在李世民手下任职或与李世民过从甚密的人物共有15人,其中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种谋臣和段志玄、屈突通这种武将,由此可见,李世民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有意打造属于自己的班底

这些文臣武将,跟随李世民在历次作战中立下丰功伟业,如平霍邑、攻占临汾等战役中,李世民及其部下表现了卓越的军事能力,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集团。

武德元年(618)六月,李世民晋升为秦王,原先该集团中的所有集团被纳入秦王府。此时的秦王府集团就成为后日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班底

秦王府集团在李渊时代就以能征善战著称,在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按理说,李渊应该派遣李建成去主持一些重大军事行动,但是,考虑到秦王府的战斗能力,李渊常常派遣李世民去完成任务。

例如,《旧唐书》记载“薛举寇泾州,命秦王为西讨元帅征之”。正是因为秦王府集团在李渊心中要比李建成更擅长战斗,李渊才将进攻薛举的任务交给秦王

2. 李世民集团的扩充和成熟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废黜隋恭帝,自立为帝,派次子李世民出征平定天下,这为李世民扩充自身势力,建立唐朝内部最大的军功集团创造了客观条件。

自武德元年(618)起,李世民亲自参与了四大战役,平定了山东地区,收编了大量山东士人与部队,如姚思廉、李靖等人都在此时进入秦王幕府

由于李世民在统一天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后,在班师回京时,李世民受到了长安军民的夹道欢迎,由此可见,李世民此时在百姓心中也拥有了极高的威望。

如此一来,便不难相见,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皇位后,李世民集团转变为皇帝为首的政治集团,皇帝又怎么会对自己率领的这批人进行清洗呢?

总结

唐朝的立国情形与宋、明两朝均不相同,由于唐朝皇室出身贵族,他们周边也多是出身大族的文臣、武将。在征讨天下的过程中,高祖、太宗团结了关陇集团、山东豪杰乃至胡人将领,这种错综复杂的开国元勋势力,注定唐朝君主无法对开国功臣集团下手清洗。

唐初突厥势力强大,唐朝一度在与突厥的交锋中落于下风。由此,唐朝帝王必须保留甚至维护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的军事权力。

除此之外,在唐朝开国过程中,身为李世民逐渐建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军功集团,这一军功集团在唐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成为唐朝内部最大的开国功臣集团。所以说,李世民本身就是最大的开国功臣,又怎么会对功臣集团进行大范围清洗呢

参考文献

1. 张佳佳. 李世民政治军事集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 王炎平.关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相互关系的几个问题──评玄武门之变的是非[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82-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东突   胡人   勾践   秦王   唐朝   突厥   山东   皇室   势力   集团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