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植发机构赴港IPO 重营销轻研发成“通病”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中国人有多“头秃”?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及《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脱发人口约为2.67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26年底,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升至约3.43亿。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脱发大军”,国内植发市场快速发展,也让不少植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近日,大麦植发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若能顺利上市,也将成为继雍禾医疗之后的“植发第二股”。

根据大麦植发招股书,公司是中国一线城市最大的提供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目前经营33家医疗机构,2021年实现总收入10.21亿元,而这背后是超过200亿元的大市场。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国内毛发诊疗市场规模将达712亿元。

图据公司官网

超一半收入用于营销

大麦植发的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手术植发和非手术养固,其中手术植发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2021年,公司手术植发的收入占比从95.7%持续下降至79%,同期非手术养固业务的收入占比则从4.3%增加至21%。

对此,公司表示,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全周期治疗理念的推广,以及开发和提供养固服务作为植发的联合疗法,使得植发面积减少,植发手术交易价值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植发价格依旧不便宜。

据了解,植发的费用是按毛囊数量计算的,大麦植发单根毛囊的费用在10元左右,平均每个患者植入毛囊的数量超过2000根,因此患者人均消费都在2万元以上,其中2021年为2.47万元。

招股书显示,2019年大麦植发的毛利率高达79.8%,虽然近年来由于业务调整,植发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但2022年前7个月毛利率仍有62.9%。

而为教育市场、提高市场对其品牌认知度并获得更多客户,近年来,大麦植发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2019年至2022年前7月,公司累计投入销售及分销开支达到16.33亿元,而同期投入研发费用累计仅有1880万元。

其中在2019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高达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达67.02%,但在这一年,公司净利润还亏损了1500万元。

高毛利低净利、重营销轻研发成“通病”

在大麦植发之前,雍禾医疗已于2021年12月1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植发第一股”。以2021年收入规模看,雍禾医疗实现营收21.69亿元,比大麦医疗体量大一倍。截至年底,公司在全国54个城市运营53家植发医疗机构,在总营收、市占率,以及注册医生人数和就诊患者人数方面位居行业第一。

虽然体量上有所差距,但对比来看,两家植发机构同样存在着“高毛利低净利”“重营销轻研发”等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雍禾医疗毛利率高达72.9%,净利润率却只有5.4%。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约10.73亿元,其中营销及推广开支占65.1%,而全年研发支出仅为1416.3万元。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也查询到不少关于两家公司旗下机构的投诉信息,消费者投诉事由包括质疑公司虚假宣传、植发未达之前承诺效果等等。大麦植发招股书也显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有6家服务机构因违反医疗广告相关适用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

有行业人士指出,植发属于“颜值经济”“美容经济”的一种,近年来植发行业的火热实际上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但相比于其他医美项目,植发手术属于一次性消费,复购率几乎为零,因此需要不断去营销新客户,获客成本高昂。

而从两家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来看,植发收入占营收的比例越来越低,固发养发业务逐渐成为重点发力方向。天风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植养固一体化为植发机构优化商业模式、提升复购率的发展方向,医疗养固服务作为植发服务的重要补充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预计2030年将达到1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毛发医疗市场整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机构   大麦   毛发   通病   开支   手术   费用   收入   医疗   业务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