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孝庄去世,康熙为何停灵37年不下葬?他对孝庄的娘家人怎么样

1655年,还在襁褓中的玄烨,挥舞着四肢和父亲顺治皇帝打招呼。


然而,顺治走近一看,顿时脸色大变,下令:“乳母,快把他抱出宫!”


孝庄太后得知后,连忙跑了过来,步履蹒跚,嘴上却清晰下达指令:“快,封锁宫门。”

吩咐完,孝庄还不放心,又叫来了贴身侍候的婢女苏麻喇姑:“全宫上下,立马消毒!”


她眉头紧锁,实在想不明白,孙儿玄烨才刚出生,从没出过宫,怎么就染上了天花?


在当时,天花,是绝症。


后金人入主中原,对天花毫无抵抗力,也没有对症药物,染上了天花,约等于判了死刑。


很多皇子都丧命于天花的手中。


按照当时的规矩,就算贵为皇子,得了天花,也必须要送出宫去。


否则,天花一旦蔓延开,整个皇族就可能死伤大半。


——

孝庄很忧愁。


她心疼孙儿,却想不出解决办法,在宫里走来走去。


她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刚出生不久,就会对着自己笑的孙儿。


转了几圈后,孝庄下定决心,叫来苏麻喇姑:“玄烨那边,你多安排几个太医和伺候的人,尽力救一救。”


很多人已经把玄烨视为必死之人,可孝庄还是舍不得。


她是顺治皇帝的亲妈,又为大清王朝的殚精竭虑。


在孝庄眼中,儿子顺治皇帝的孩子,太少了,儿子就更少了,能够继承帝位的,就更不多了。

目前,她就看好2个孩子,一个是得了天花的玄烨,还有一个是二阿哥福全。


她还是希望,能保住玄烨。


——


但祖宗的规矩不可违背,玄烨还是被送出宫去。


当时,苏麻喇姑跟随孝庄太后多年,是最得宠的婢女,她专门出宫去照顾玄烨,避免有不长眼的人来暗害她。


没多久,孝庄接到了消息:玄烨的天花,治好了。

她喜出望外,认为这可能是老天爷的暗示。


毕竟,皇子能够在天花中生存的概率,实在太小了。


自此以后,孝庄太后就非常关注这个孙儿。


不久后,董鄂妃入宫,几个月就当上了皇贵妃,顺治还想要封她当皇后。


孝庄太后强烈反对,母子俩的关系也势同水火。

清朝能够入关,稳坐帝位,离不开蒙古的帮助,而作为太后,孝庄的使命就是帮着儿子选蒙古后妃,拉拢盟友。


可陷入爱河的顺治帝,完全不顾大局。


母亲挑选的所有蒙古女子,他都不喜欢。


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孝庄的亲侄女,被废掉了;


他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孝庄母族的姑娘,顺治又要找借口废后,被孝庄拦下了。


在母亲的威胁下,顺治不敢再废后,但他也没有多给这些后妃面子。


雨露均沾和他完全没关系。

这些蒙古后妃,虽然保住了地位和名分,却连个孩子都生不下来。


但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后。


习惯了未雨绸缪的孝庄,便开始把目光放在顺治已有的儿子上。


在种种权衡之下,孝庄选中了大难不死的玄烨。


她把最亲密的婢女苏麻喇姑,派去照顾蹒跚学步的玄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等玄烨稍微长大一点,孝庄就亲自教导他,把他带在身边,还给他找来了名师指导。

有一次,玄烨从小太监那里学会了“抽烟”,孝庄立马告诉他吸食烟草的坏处,并且告诫他这样容易引起火灾。


玄烨听从了孝庄的教诲,并在继位后,还一力劝告大臣们不要吸烟。


后来,玄烨成了最爱养生的皇帝之一,大概也是从祖母孝庄这里埋下的种子。


对于玄烨而言,祖母孝庄,是最重要的人。


孝庄,全力促成康熙登基


1661年,顺治得了天花匆匆离世,把皇位传给了玄烨。


在很多人看来,玄烨能得到皇位,全赖于他得过天花、还有传教士汤若望的支持。


但是,我在翻看史书后发现,这背后有孝庄的手笔。


原本,顺治想要传位给年富力强的堂哥,朝中大臣劝他三思,孝庄也极力反对。

孝庄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反骨已生,大家反对的声浪越高,他可能就越坚持。


要想让他改变主意,就要让不相干的人往他最痛的地方戳刀子。


孝庄选中了汤若望,这个和皇位继承无关,还深受顺治信任的德国人。


而孝庄找到的刀子就是:天花与混乱的皇权。


顺治24岁那年,因为观看太监吴良辅的出家仪式,染上了天花,在弥留时要确立最终继承人。


而混乱的皇权,是顺治对当皇帝最深刻的印象。


他14岁亲政,此前被睿亲王多尔衮打压,此后和母亲孝庄争权。

在汤若望的劝说下,顺治想明白了让堂哥继位的后果。


而堂哥也没有得过天花,极有可能因为感染天花早逝。


如果此时堂哥去世,那么,叔伯辈的干政、八旗的混乱将不可避免。


而把皇位传给玄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烂摊子。


玄烨是他的亲儿子,也得过天花,还有母亲孝庄扶持,皇权不会被旁落,大清王朝能走得更远。


就这样,顺治把皇位传给了玄烨。


由此来看,玄烨能继位这件事,表面是汤若望的帮助,实际上是孝庄的精心设计。

孝庄,辅佐康熙控制朝中势力


康熙年幼登基,自然需要辅政大臣,按照顺治遗诏里的意思,是让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人辅政。


但这四人都老奸巨猾,顺治一朝多尔衮辅政,最后落得个挖坟掘尸的下场。


如今他们辅政,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再上演,谁也说不清楚。


于是,这四人找到孝庄,直言自己的担忧。


孝庄心里也很明白,这些大臣哪里是担忧,分明是来找自己要定心丸、要特权来了。

孝庄也不拐弯抹角,直言:“只要你们好好辅政,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听见这话,四人才彻底放下心来,跑到顺治灵前起誓:

“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之大恩。若复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取自《清圣祖实录》)


誓言言犹在耳,可康熙刚登基没多久,鳌拜就逐渐成为了第二个“多尔衮”。


辅佐康熙设计除鳌拜


鳌拜仗着自己有功,当年还被皇太极册封为“巴图鲁”,根本不把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位次上,他排在四大臣之末,但是在实际控权上,他是一把手。


原本是首席的索尼,虽然德高望重,但他自己常常以年老为借口,不发表意见。


苏克萨哈,曾经是多尔衮的党羽,后来因为揭发多尔衮有功才被提拔,实质上也是一个不管事的墙头草。


至于遏必隆,那更是和鳌拜为同旗,两人是一丘之貉。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想要掌权,只能先除掉鳌拜。


大多数人了解到的康熙擒鳌拜,基本上就是《鹿鼎记》中布库戏那一段,但实际上的铲除鳌拜,从康熙娶皇后就开始了。


而这一切的军师,就是孝庄。


第一步:娶赫舍里皇后,拉拢索尼。


要想铲除鳌拜,康熙必须得到索尼的支持。可这索尼已经步入晚年,不缺钱,也对权势毫无贪恋了。


要想拉拢他,必须要用最核心的利益。

这一天,孝庄直接去了索尼府上,主动提出了结亲,让11岁的康熙娶索尼的孙女当皇后。这样一来,索尼一家的利益,就等于和康熙紧紧绑在了一起,他不帮也得帮。


与此同时,孝庄还册封了遏必隆女儿为皇妃,算是对鳌拜的一个勉强安抚。


而这一切,是在公开宣旨之后,鳌拜才知道的。也就是说,鳌拜就算心里想要反对,也根本没有机会。


这步棋,不管鳌拜会有多生气,孝庄和康熙都必须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索尼的支持,在朝中才算有了可以与鳌拜抗衡的势力。

第二步,麻痹鳌拜,康熙直接亲政。


几年后,索尼直接奏请康熙亲政,理由是:如今康熙已经14岁,当年顺治也是这个年纪亲政的。


这次奏请,只是个前奏,试探一下鳌拜的反应,康熙暂时没有首肯。康熙见鳌拜没有绝对反对,心中便已经在思量时机。


三个月后,索尼病逝。


就在索尼病逝后的第八天,孝庄直接下令让礼部举行亲政大典。

与此同时,孝庄还将康熙的二姐嫁给了鳌拜的侄子。


前有索尼病逝,康熙嫁姐,一联系起来,鳌拜只觉得这是康熙的示好。对于康熙亲政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太多在意。


他以为,自己极将要代替索尼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第三步,借着写圣碑,为清算鳌拜做足舆论准备。


康熙亲政的第二年,顺治的孝陵刚好建成,赞扬顺治的圣碑也开始写碑文了。


在碑文的措辞上,孝庄好好利用了一把舆论。

顺治是个主张革新,改变旧制的皇帝,而他在位时革新的成效不好。所以,在顺治留下来的遗诏中,守旧的孝庄就借顺治之口,对革新进行了批判。


可是,到了康熙初年,四大臣在推行旧制时,不断加剧了社会矛盾,比起顺治当年的革新之举,情况还要糟糕好几倍。


所以,这一次,孝庄和康熙,要在碑文上,继续肯定革新。


而肯定革新,就等于否定四大臣以前的守旧行为,为日后打压鳌拜找好了罪证。

第四步,布库戏,真正铲除鳌拜。


准备动作做足之后,就是名场面“布库戏”了。


康熙把鳌拜骗到宫中,索尼之子索额图,带着十多个小太监,把鳌拜抓了起来。


此后,鳌拜再也没有了自由。


而康熙,也拥有清净的朝堂。

力挺康熙平叛


1673年底,满清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当时,满清缺乏能打的将领,大臣们纷纷建议“停止削藩,以和为贵”。


可是,康熙认为,吴三桂贪得无厌,这一次不削藩,日后更难控制。


为了鼓舞士气,震慑叛军,康熙和孝庄商量,直接斩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而这两人,刚好也是建宁公主生活了20多年的丈夫和儿子。


成大事,这是必然的牺牲。


除了平叛三藩,孝庄还直接参与了攻打察哈尔的战役,为康熙举荐将领。

整个平叛战争历时八年,得胜之后康熙想给孝庄上尊号,但是孝庄却表示:“皇帝应当上尊号,以答谢臣民的期望,但我处在深宫中,用不上这样的尊号。”


孝庄是谦让,更是在委婉表达自己远离政治、颐养天年的心愿。


经此一事,康熙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孝庄完全可以放心了。


这样的祖母,让康熙更加感恩。


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宫中尧舜兼文母,恭捧南山万寿觞。”

颐养天年,祖孙情深


后来的孝庄,正式开启了养老生活。


康熙外出打猎,每天派人问候祖母,还会及时把自己的野味送回去给祖母尝。


康熙陪孝庄去五台山拜佛,担心抬轿子的人摔着祖母,一到陡峭的地方,他就亲自去抬。


……


以前,孝庄对康熙有多好,后来,康熙对孝庄就有多孝顺。


这样的孝庄和康熙,要说他们的真实关系:


我觉得有两层:


第一层:最亲密的祖孙。


孝庄给了幼年康熙,无尽地关爱和支持。


而康熙,也真正做到了以天下养祖母。

第二层:难得的师生。


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孝庄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经验,都无条件交给了他。


而康熙,也充分信任孝庄,孝庄的一字一句,他都记得。


老师愿意交,学生愿意学,才有了康熙的青出于蓝。


第三层:最佳的政治伙伴。


如果说前两层,可能是其他父母、祖父母对孙子、儿子都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这一层,才是真正体现孝庄魅力的时候。

她有谋略、有智慧,可又足够信任康熙,愿意让康熙去尝试、愿意支持康熙的决定,甘愿当康熙最坚强的后盾。


在康熙无人支持时,孝庄想出办法。


最为难得的是,在大获全胜之后,孝庄丝毫不贪恋权力,能稳住自己的定位。


这样合拍的政治伙伴,是许多人的毕生追求。


这样的孝庄,实实在在是个奇女子。


那么,康熙最后对孝庄的娘家人怎么样呢?



只不过,后妃出宫不符合规矩,清朝正史中没有记载。在朝鲜史料《燕途纪行》中有一句相关记载:“因其父入朝, 许以带还。”


博尔济吉特氏一直没有废后,只能留在后宫。


康熙一直把她当做生母,非常孝敬。后来,康熙的五阿哥出生,博尔济吉特氏非常喜欢,康熙便直接把五阿哥给她教养。



比如康熙的宣妃,就是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从关系上来看,相当于康熙的表妹,孝庄侄女的侄女。


慧妃,也来自科尔沁,与孝庄是远亲,还是康熙帝的远房表姑。


……

不过,我想,以科尔沁和大清的关系,不管有没有孝庄,康熙应该都会善待科尔沁。


只是,孝庄去世时,留下遗言,不想和丈夫皇太极合葬,也不许大动土木。


这个遗言,难坏了康熙。


最终,他决定把祖母常住的院子拆了,用木板做成棺材,再用旧砖头来重新修建陵墓。

只是,皇陵修建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一直到康熙去世,他都没能把祖母好好安葬。


最后还是他的儿子雍正,在登基的第3年,催促皇陵尽快完成,孝庄太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从她去世到她下葬,中间足足有37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科尔沁   康熙   索尼   皇位   顺治   天花   祖母   太后   娘家   皇后   皇帝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