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浪姐”郑毓秀:13岁写信休夫,助力一夫一妻男女权益平等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性博士、第1位女性律师、第1位省级女性政务官、更是第1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

除了上述的这些光环之外,她还是第1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查两厅厅长。

把这些光环叠加起来,绝对撑得起“民国第一传奇女子”的称号!

她就是郑毓秀!

1891年,郑毓秀出生于广州新安一个富商家庭。她的祖父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富商,曾被慈禧太后封赐;父亲是清朝户部官员。这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公主。

郑毓秀在13岁这年就被许配给了两广总督之子为妻。

按照父辈、祖辈的安排,她本可以成为一个大家闺秀,豪门太太,相夫教子,安享富贵荣华。

这是很多女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可郑毓秀不一样!她并不想嫁给一个自己从来都没见过面的男人。她不想自己的一生就被这段包办婚姻所束缚。

当时年纪不大的郑毓秀,写了封信给人家儿子,自己做主,把两家的婚约给解除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下把两家人闹得鸡飞狗跳的,毕竟两家都是大户人家,这样的举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郑毓秀一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别在家里待着了,于是带上平时积攒的一些金银细软,选择了离家出走。

郑毓秀剧照

1905年,14岁的郑毓秀一个人从广东北上,来到了大城市天津,进入由教会创办的“崇实女塾”学校,接受西式教育。

两年后,16岁的郑毓秀跟随姐姐来到日本,在这里,结识了很多革命青年,并且在廖仲恺的介绍下,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此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返回国内后,郑毓秀利用自己千金大小姐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权贵,给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社交名媛的人设,在当时,她可是和宋氏三姐妹齐名的京津两地的名媛。

以社交名媛的人设为革命作掩护,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从1905年到1908年,为推翻清王朝,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可都相继失败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疯狂攻击革命党暴力革命,批评革命党领袖是唆使别

年轻时的汪精卫

人送死的为自己谋取名利的远距离革命家,一时间,革命党内出现了一股倒孙狂潮。

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精卫主动提出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用鲜血来证明同盟会领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汪精卫抵达天津后,由郑毓秀负责接头。那段期间,俩人日夜共处,郑毓秀对风华正茂汪精卫顿生爱慕之情,但因陈壁君的出现,让这段暧昧的关系也戛然而止了。

廖仲恺写信给郑毓秀,希望她利用富家小姐的身份掩护运输炸弹,全力配合汪精卫等人的暗杀行动。当时的炸弹是用简陋工艺制作而成,极有可能在运输中意外爆炸,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和社交界的名气,在几位西欧外交官和外国朋友的掩护帮助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后,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两个月里,郑毓秀还曾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也做得很成功。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那次刺杀袁世凯了。

1月15日,12名革命者组成了敢死队,预先埋伏在袁世凯上早朝的路上,计划在16日早上袁世凯车队经过时,从四面八方包抄并同时投掷炸弹。

没想到15日深夜,同盟会总部下达紧急指令,立即取消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据他们刚刚获悉的消息,当时令南北和谈陷入僵局的关键人物,并不是袁世凯,而是良弼。

由于情况突变,郑毓秀只来得及通知到其中的八名敢死队员,其余4人失联。但她深知,这些勇士们一定躲在某处,等待着袁世凯的出现。

16日清晨,一夜未眠的郑毓秀来到丁字路口,她希翼能看到战友们,能及时通知他们取消行动。

可随着袁世凯马车的到来,只听见轰的一声,有一枚炸弹击中了袁世凯乘坐的马车,第一刺杀小组的成员按原计划执行了任务。

为掩护战友,郑毓秀掏出了手枪,胡乱开枪,第一枪击中了马匹,可是开第二枪时,手枪的扳机夹住了她的手指,顿时血流如注。

郑毓秀机智地把手枪扔到闹哄哄的人流里,然后把手插入大衣口袋。


警察见郑毓秀衣着华丽、气度非凡,压根就没往女刺客身上想。就这样,郑毓秀凭着过人的胆识,巧妙地躲过了抓捕。

事后,她更是利用自己的关系,通过外国记者施压,将另外7名被捕的战友保释了出来。

这次刺杀袁世凯的行动由于同盟会总部和执行者意见相左,取消的时间太突然,导致刺杀行动失败,3人被捕牺牲。

十天后,郑毓秀汲取了这次刺杀袁世凯功亏一篑的教训,亲自拟定了近身刺杀良弼的计划,由她姐姐的爱人彭家珍执行,最终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重伤不治身亡。

因着这两次刺杀,郑毓秀声名大振,她也因此被称为“民国第一女刺客”。

多次参加刺杀活动,清廷开始关注到郑毓秀并全城通缉她。

同时郑毓秀也意识到革 命者光有胆量和热情还远远不够,比胆量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知识和思想。

于是,在革命者的安排下,郑毓秀开始留学法国,并在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郑毓秀在留学期间一边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水平,一边不忘民族大义,时刻关注国内大事。人人称道的“玫瑰枝事件”就发生在这期间。

1926年,郑毓秀和魏道明回国后联名成立律师事务所,其中让郑毓秀再次名声大噪的就是代理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离 婚案。在这个案子中,她作为孟小冬的代理律师,凭着自己缜密的思维和绝 佳的辩才蕞终让梅兰芳付出了4万天价离 婚补偿费而告终。这件事不仅让郑毓秀的诉讼费提高到上万元,还让她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时之间,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都与其夫妇来往频繁。

1927年,魏道明应邀加入南京政府,先后出任司法部主席秘书、次长、部长。

郑毓秀也于同年出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地方审判厅厅长,其律师事务所随之解散。1928年,郑毓秀参与起草“民法典”。她还以南京国民政府 「官方特使」身份赴法国开展国民外交,揭露日本制造的「济南五三惨案」,被誉为「中国第一女外交家」。

1930年,魏道明任南京特别市市长,郑毓秀多了一个显赫身份:市长夫人。

郑毓秀个人作风张扬,非常乐意曝光见报。1931年,“民法典”制定完后,郑毓秀辞去立法院公职,回到上海,重新当起律师。她常以市长夫人名义,大揽诉讼案件,风光无限。以至于沪上法律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博士电话到,推事(法官)吓一跳!”意思是担心案子难办了。

1932年,郑毓秀被爆出贪污公款二万二千余元,她躲到欧洲逃避制裁。

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曾经回忆郑毓秀的奢侈生活,她在南京跟随宋美龄之时红透半边天,喝水要喝上海租界的自来水,面包只吃上海老大昌,这些日常饮食,每天都由火车运送一次,甚至用飞机运送。董竹君愤慨道:"生活挥霍、腐化竞至于此!"

抗战期间,郑毓秀逐渐由台前走向幕后,她交际能力出众,交往的人非富即贵,与宋美龄私交也很好。魏道明在她的助力下,仕途简直平步青云。

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便协助他,开展外交工作,承担起大使夫人的使命。

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暴发后,魏道明临危受命出任台湾省主席。

郑毓秀则夫唱妇随,帮助丈夫开展岛内妇女工作和旅游产业。

大陆解放前夕,魏道明在国民党内斗中失势。为安身立命,郑毓秀追随丈夫前往巴西,从此远离政治舞台。

都说律政不分家,长期处在政治旋涡中心的郑毓秀夫妇,并不擅长经商。在巴西从商数年,年年巨亏。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返回美国旅居。

1954年,郑毓秀被查出左臂患癌,因此被迫整条切除,这对郑毓秀的打击很大。之后她对金钱看得越来越重,据说其晚年时无论走到哪,都随身带着一个大手提包,里面装着她的财富。

1959年,68岁的郑毓秀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可以说她的结局是有些凄凉的,一世好强,最后却被冷落,“丢”在异国他乡,想落叶归根都不行,惟有抱着她那箱财富落寞离世。

而在她家客厅里,还悬挂着当年吓退陆征祥的那根玫瑰枝,被镶在一个镜框里。它对这位新女性而言,也许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回首郑毓秀的一生,无限感慨,生逢乱世,却坚强地生活着,活得比男人还要精彩,用才情活出了个性,成为那个乱世的佳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同盟会   名媛   梅兰芳   台湾省   民法典   南京   掩护   助力   上海   民国   炸弹   平等   权益   男女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