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创始人—姬旦

孔子曾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作为传承千年的儒家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的孔子为什么如此推崇周公呢?汉初大思想家贾谊曾说过:“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让我们了解一下周公吧!

周公原名姬旦,又称叔旦。被称为“元圣”,儒学先驱,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周公旦,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当年武王克殷后,听取周公的意见,并未消灭残余殷商势力,采用以殷治殷的手段,三分商京畿,是为三监。三监具体君主和领土,并未具体准确说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查。

当武王驾崩,周成王年少登基,主少臣壮,虽有周公摄政辅佐,但仍然无法让所有诸侯信服,管叔、蔡叔与武庚尤甚,随而起兵造反。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然造反,是为“天下闻武王崩而叛”。为了保护国家社稷,周公决定东征。为了阻止东征军队,周公对太公望和召公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意思就是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让我无颜面对先王。而在大军出征前,又发表了出征演说,这被记录在《尚书•大诰》。经过周公的积极动员,周公终于把东征大军凑齐了,并亲自担任统帅,挥师东征。而周军一到,“殷大震溃”,武庚被杀。当灭掉敌军奄国时,分封周公长子于奄国故土。国号为“鲁”。鲁地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周公封国、孔子故土、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这一连串的名号,使得鲁地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回归正题,西周初年,为巩固西周政权稳定,周公和召公实行分陕而治,周公对外,主要防备殷商遗民,召公对内,开发内地农业,确保大后方的安全与强盛,为东征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军东征

用时三年,周军东征,把周邦国变成了一个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东征是残酷而激烈的,但当战争结束,战士们解甲归田,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想,《诗经•豳风•东山》就有此描述。

而为了保护周朝政权稳定,周公还确立了影响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可以说有了这个制度,中国千年皇朝大部分时间的皇权更替才能稳定。

在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谋划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据《尚书大传·康浩》称:“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莫物品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敢作礼乐。”周公摄政期间,就在继承《万》舞的基础上,于六年制礼作乐时先主持制作了歌颂武王武功的武舞《象》和表现周公、召公分职而治的文舞《酌》,合称《大武》;七年洛邑告成,为了祭祀文王,周公又主持为传统的《象》舞配以新的诗歌,制作了表现文王武功的《象》舞。综上所述,是周礼的一部分。在一些人看来礼就是封建残余,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一切事物都得辩证观察,这种礼在我看来,更像一种法律,同时,它也昭示着中华文明渐渐昌盛的代表。

相传周朝的井田制也是周公完善的,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土地归于国家,只能说,周公大才。


井田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周礼   井田制   孔子   井田   周朝   礼乐   西周   诸侯   创始人   土地   制度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