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骑士精神由此兴起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持续一个多世纪的百年战争开始。

百年战争发生在英格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之间,主要是针对法兰西王国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断断续续地持续了116年,直到1453年,以法国取得胜利结束。

虽然百年战争主要是王朝之间的冲突引起的,但战争性质却逐渐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因此这场战争也激发了法国和英国的民族主义。

圣女贞德像

战争期间,法国经历了内战、黑死病、饥荒和人口急剧减少。但是,最后依然取得了胜利,完成了民族统一,为后来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了基础。

其中,民族女英雄贞德脱颖而出,跃马杀敌,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而英格兰则丧失除加来外所有的法国领地。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因此发生了变化。

战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内部的政治力量开始反对这耗资巨大的战争。英国贵族不满因战争而失去土地,同时也震惊这场经济投入巨大的战争竟以失败结束。不但引发了英国玫瑰战争,也间接塑造了英国早期的现代政治文化,在冲突中逐渐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决策习惯。

此外,战争开始时,英法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到百年战争结束时,这样的军队已在很大程度上被专业部队所取代。1445年,西欧自罗马时代以来的第一支正规常备军在法国组建,武器和战术的广泛使用也逐渐取代了重骑兵占优势的军队体系。

百年战争图示

那么,这场前后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缘何而起?

首先,英法两国王朝之间长久以来的领土争端。

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皇后嫁给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继承了诺曼底及安茹两大公国的爵位及在法国的领地,并在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即位后,同时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安如伯爵和亚奎丹伯爵。在迎娶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的皇后——阿基坦的埃莉诺后,他们的儿子理查一世继位为英格兰王时,同时获得了阿基坦的领土。因此,加上诺曼底及安茹两公国,英格兰王控制着法国近半的地区。

13世纪初,当时的英王约翰失政,法王腓力二世乘机夺回诺曼底及安茹两地。此后百多年,法国贵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仍然控有法国西南沿岸的阿基坦,是锐意一统全国的法国王室的眼中钉。

其次,百年战争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英国的经济命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上的佛兰德斯是羊毛贸易中心。生产羊毛的英国人在这里卖羊毛,制成的商品再返回英国。由于羊毛原料出口商和制成品进口商都向英王缴税,因此佛兰德斯的商人顺理成章地都愿意支持英国利益。

然而,佛兰德斯伯爵却是一位法国王侯,佛兰德斯贵族也认同自己为法王一脉。对他们来说,法国王侯自然希望独享佛兰德斯的财富。当时英法两国因为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

1328年,法国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斯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

因此,战争一触即发,而导火索是法王查理四世的死亡。

1328年,只有一独女的查理四世去世,和他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英王爱德华三世。但法国的贵族和教士在巴黎集会,否认了爱德华三世的继承权。如此一来,最近的男性继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法国的瓦卢瓦伯爵腓力,并确定他应该加冕,成为腓力六世。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兰西王位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兰西国王,而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结果英法两国全面开战。

斯鲁伊斯海战

百年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称为爱德华战争,从1337年持续到1360年。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英军在斯吕斯海战中打败法军,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夺得制海权。

1346年发生的克雷西会战是百年战争中英国的三大胜利之一,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骑兵与弩兵。英国人取胜的关键其实是让下马作战的骑兵,与弓箭兵互相掩护,与骑在马上的骑兵紧密结合,从而把投射兵器的杀伤力、防御的耐久力与机动突击性灵活的结合起来。

由于黑死病肆虐,双方宣布停战,但在1355年,英国的黑太子爱德华对阿马尼亚克、朗格多克与图卢兹地区发动骑行劫掠。这一战中,法军大量贵族战死,法王约翰二世与两名王子也遭到俘虏,是为英军第二大捷。

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别无选择,只好和英格兰签订和平条约。这个屈辱性的布勒丁尼条约中规定,爱德华三世以放弃法兰西王位为条件,获得法兰西西南部大片领土(阿基坦、加斯科涅、普瓦图地区)的合法统治权,还有法兰西北部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分量的土地。并且为了释放法王约翰二世,还向王太子查理要求三百万金币的巨额赎金。百年战争第一阶段至此结束。

第二阶段为1369年至1389年的卡洛琳战争,是战局逆转的一个时期。

此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是1372年的拉罗歇尔海战。这场海战终结了英军长达三十年的海上优势,也让法国顺利收复西南方的领土。虽然成功夺回了制海权,但法国人意识到唯有打击英格兰本土才能有效阻止英军再度入侵,因此在1374到1380年间,法军联合卡斯提尔舰队对英格兰南岸发动一系列的袭击。

在此期间,英军失去了三名重要领导人物。首先是约翰·钱多斯,黑太子的左右手,在1369年战死。1370年,黑太子爱德华在利摩日围城战后,于隔年因病回到英格兰,并在1376年病逝。另一位黑太子的重要将领,让·德·格莱利在1372年拉罗歇尔海战被俘虏,五年后于法兰西逝世。

到1380年,法兰西收复了布勒丁尼条约中失去的大部分领土,英格兰只剩下波尔多周边以及北方的加莱港。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就在没有签订正式条约的状况下划下休止符。

1392年,法王查理六世精神病发,因此法兰西贵族之间爆发权力争夺,引发内战。内战使法兰西宫廷瘫痪十余年,导致英格兰再次入侵。

圣女贞德解奥尔良之围

第三阶段是1415年到1453年间的兰开斯特战争。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领兵进攻法国,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10月,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占领法国北部,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签订了几乎亡国的特鲁瓦条约。这一条约迫使法国国王承认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为其继承人及摄政,并将卢瓦尔河以北地划归英格兰。

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

这一时期中,查理七世授予圣女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当时,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她率领3000—4000人,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至此全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贞德   法王   英法   爱德华   法兰西   战争   英格兰   法国   英国   英军   骑士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