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布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探寻城市记忆活化赋能“老城市新活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程立元 广州报道

城市发展遗留如何焕发全新活力?沉睡在民众记忆里的“老文化”如何能有效表达其吸引力?作为中国工业史上的璀璨明珠,广州又将如何在传承、改造和创新发展中“求和”?

在12月28日举行的全国工业文化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广州工业文化遗产平行会议上,围绕“传承工业文化,创新城市活力”这一主题,来自政府部门、学界和各行各业的代表就推动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的有效实施路径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胡志刚表示,广州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协作协同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依托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项目,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

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市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这是广东省首个地市级工业遗产规范性文件,对广州市工业遗产的定义、管理架构、普查和预保护、认定程序、保护管理责任人、保护与利用发展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界定和明确。

活化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2022年2月,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首钢大跳台以高空1620度组合动作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和人类该项目极限的挑战,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收入囊中。

在谷爱凌的表现收获全世界注视的同时,与大烟囱和冷却塔“同框”的首钢大跳台更是成为运动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运动员和现场观众纷纷留影社交平台上,“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等溢美之词不绝如缕。

工业景观与功能建筑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人们对“蒸汽朋克”的幻想,创造了一次“双厨狂喜”的绝妙体验。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介绍,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北京冬奥会组委对首钢老厂区工业园加工改造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我国拥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工业遗产焕新活力前景广阔。

将视线聚焦回到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工业文明发展历史悠久,工业文化积淀丰富,特别是随着近现代工业在广州快速发展,在老城西、珠江以南渐渐形成规模,并逐渐向南北扩展。

时至今日,广州保留有大量珍贵的工业遗产,由于总体以轻工业为主,辅以小部分钢铁制造、船舶修造等重工业,因而工业遗产既有小规模的工业设施、厂房,又有大尺度的重型工业基地,并呈现明显的沿珠江分布的空间特征。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朝枝在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是广州现有工业遗存的显著特点,如何契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新消费等产业文化发展脉络,兼顾保护和利用,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以更小成本、更大程度消化工业遗存和创造更大价值,已经成为广州开展工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并在近年不断探索。

在位于广州海珠区的T.I.T创意园(下称“创意园”),目前已经有包括微信总部、EPO时尚集团等在内超过70家企业入驻扎根。创意园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广州纺织机械厂,由分散在广州的私营机械厂及针织机械小厂合并而成。2007年停产后,广州纺织机械厂启动了旧厂房改造工作,并在对园区的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园区老工业厂区有价值的原始建筑体貌特征及原生态环境,引入专业化公司负责招商、管理、运营工作。

改造项目负责单位负责人,广州新仕诚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刘咏东表示,改造团队在工作中秉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改造理念,一方面希望传承城市记忆,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入驻企业搭建比较好的发展平台。

“在创意园内我们目前保留有22处老建筑,其中有6处是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我们希望在引入现代产业的同时,也保护好老厂房的文化历史符号。”刘咏东说,为营造“旧回忆、新内涵”氛围,团队在保持外观风貌以及典型构建的同时,在外立面做一些基本的改变和设计,实现建筑的新旧共生。

活化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截至2021年末,创意园带动年产值约250亿元,贡献税收超21亿元,提供了超过4000个就业岗位,已成为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优秀案例,并凭借新型互联网+文化创意的产业业态,形成了广州独一无二的创业生态圈。

与此同时,建于1985年的珠江啤酒厂旧址、创立于1600年的全球最长寿药厂——陈李济药厂等诸多广州历史文化符号,也在升级改造后以琶醍啤酒文化创意区、陈李济中药文化园等形式重回当代民众的视野,释放着“千年商都”文化的吸引力与强磁场。

文化的吸引力源自与集体记忆的契合

据了解,为了加强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全市范围内对工业遗产线索进行摸查梳理,先后赴90处工业遗产现场采集完善相关信息。

此外,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对线索遗产的保存现状、价值、活化利用等开展评估,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52处工业遗产纳入形成《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以此推动在城市更新等各项工作中做好工业遗产保护。

记者查阅发现,在国际上,2003年7月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文化遗产做了定义,特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及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已有一些先行实践。

在我国的宏观层面,关于工业文化的研究和相关工作推进自2014年起开始大力推进。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发言时介绍,2014年6月,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正式筹备设立,经过1年多的相关研究,2016年底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我国发展工业文化的五大主要任务。

而随着《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密集出台,各级地方结合各自情况接续跟进,我国的工业文化发展支撑体系由此逐渐成型,并预期在随后五年内实现基本完善。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商务部领衔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为我国工业文化建设好、走出去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朝枝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的有机统一,以解决同类项目中常常遇到的资金与能源短缺对经营可持续性的限制。

在广州工业文化遗产会议上,全省首个地市级工业遗产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管理办法》从认定、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加强预先保护方面,《管理办法》建立起普查、调查评估和预保护制度,系统性推进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在优化认定程序方面,《管理办法》在国家、省文件的基础上,精简申报流程,增设认定方式。

在鼓励动态传承方面,《管理办法》在工业遗产的资金支持、出让出租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提高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积极性,并鼓励通过建设展览设施、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文化旅游、提升产业业态、开展交流教育等多种方式传承工业文化。

(第一批广州市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

工业遗产既是广州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又是广州独特的城市记忆。截至目前,广州市共评选出16处工业遗产,已经完成了社会公示,待广州市政府审定后,即纳入第一批广州市工业遗产名录。

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广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为焕发“老城市 新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有更多工业遗产项目被发掘、保护、利用,“焕新”的未来值得期待。

“文化之所以具备旅游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其与集体记忆的契合。”张朝枝建议,构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需要打通“文化资源化→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发展脉络。

“一方面要讲好工业文化故事,唤醒集体记忆,在工业文化遗产与大众之间建立情感关联,提供多元价值;另一方面,在发掘改造的过程中要重视产品设计,理解优秀设计的稀缺性。两相结合才能诞生出优秀的工业文化产品,并最终转化为体验者的支付意愿。”张朝枝说。

“在工业遗产改造中要摒弃盲目跟风、生搬硬套。”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倪阳教授在先前撰文中提醒,只有因地制宜地考量其地域历史文化特征、自然生态特征、社会人文特征,拿捏调度“时”“场”“人”多维度要素,才能让遗产建筑活化适应今日地域条件中的新环境、新发展和新挑战,实现遗产保护再生与城市发展和文脉延续相得益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19

标签:广州   遗产   管理办法   珠江   跳台   工业   城市   遗存   首钢   创意   广州市   文化遗产   活力   记忆   价值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