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西索民居与嘉绒藏族文化区-天极之旅、行摄藏区(23)

沿213国道走过了甘南和川北若尔盖、红原之后就进入了马尔康县,马尔康是国道213线与国道317线交汇地,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一路西行走上著名的川藏北线317国道,一直到达西藏的那曲地区。川藏北线317曾经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最难走的路线,不但路况极差,而且一路上都是高海拔,这条路在本世纪初时,是国内民间越野爱好者最具盛名的4·28青藏高原越野拉力赛的赛道。那些年中很多的越野爱好者花大价钱改装自己的越野车,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以能参加一次4·28越野拉力赛为荣。我在本系列游记的第二篇“高原之路”里就引用了4·28青藏高原拉力英雄会会歌。

进入马尔康地区最重要的看点我个人认为就是“西索民居”了。在2009年我第一次走过这里时对此一无所知,在看到路边的牌子时决定进去看看,偶然的相遇让我对其独有的藏式建筑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大为感叹,这里应该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嘉绒藏族聚居区,这里与丹巴藏寨应该说完全不同,西索是一个完整的村落,而丹巴藏寨是一种散居的方式。西索民居位于距马尔康七公里左右的地方,这里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

西索民居建筑成寨于何时?其准确的时间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据和寨子里的人交谈得知,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地的最长的家族已繁衍有十几代人了,由此也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在曾经的土司时代,西索民居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距西索民居不远处就是卓克基土司府,而当时居住在西索的居民多是为卓克基土司服务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接受土司的管理。解放后,政府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由此可以推断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手工艺者的后代。

西索村里的建筑大多都是三层石楼屋结构,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这也很符合藏族人的建房布局理念。民居建筑外观上形如碉状,所以也被称为碉楼,房屋四周的墙体多是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因为自己在建筑教育行业,所以对建筑的设计及施工工艺总是特别的关注,我发现西索民居建筑的墙体有些地方厚达1米左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筑方法,更为神奇的是据说这些建筑没有施工图纸,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现代仪器辅助,甚至连最基本的吊线也不用,仅凭经验,砌出的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

民居的内部用木结构框架,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上小下大、重心向内、稳定性强。民居的窗户大多是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这些古老、精美的建筑,完全出自嘉绒藏族兄弟粗糙的双手,让我们这些搞建筑的人也不由得惊叹不已。

这种民居建筑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审美价值高,每一栋民居都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进入西索村里面,走在由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阡陌纵横的小路上,有一种远离了城市喧嚣之后的安谧感,让人不由地去遐想: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能够把生命的艺术那么完整、那么不折不扣的溶入自己的居所建设之中。听当地人介绍说:2000年时,距离这儿不远的小金县地区发生了地震,很多地方的公路都裂开了,马尔康也震感强烈,但这里的房子却一点事也没有,后来又经过汶川大地震后,这里的民居依然保护着原有的样子,可见民居的建筑结构是何等的精妙。

在西索村子里,人们的生活非常的安详、和谐,各家各户的互助性极强。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正遇到有一户人家修缮房屋,村里的人都会轮着来帮忙,在他们休息时和他们攀谈,说这是村里的规矩,一家有事大家帮忙。据了解,如果谁家新建房屋也是这样,只要备好材料,选好开工的日子,村里的人就一批批地来帮忙建设。这样的人文传统与和谐互助式的生活方式一直传承着,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住在商品房中,很多相互之间老死不想往来的人们着实非常羡慕。

之后我又两次来过这里,西索民居的村口外面已经开发建设成景区了,叫“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与西索隔梭磨河相望。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原卓克基土司驻地。该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查米、西索、纳足三村。第二次来时因为下着小雨我们没有进西索民居,只在新景区的嘉绒崇康街上转了转,人很少,大多商户没有开门营业,本想在这里吃午饭,看到一家藏面馆,里面有几个藏族人在吃面,面馆老板看到我们是游客,直接告诉我们“只有这一种面,你们吃不习惯,还是去别处看看吧。”这种明确告之,我不认为是拒客,而是为了不浪费,不为生意而生意的店老板还是很纯朴的,非常值得称赞。

感谢朋友们光临,敬请批评指导,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并关注本号,您的支持就是老狼创作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马尔康   藏族   民居   丹巴   青藏高原   藏族人   文化区   土司   村里   国道   天极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