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铸十二金人之谜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号称“千古一帝”,秦始皇本身的功业确实也对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他“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中央集权”,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奠定中国后世两千年之格局。

但是可惜的,由于项羽火烧咸阳导致秦朝大量的历史文献被焚毁,我们现在了解秦始皇和秦朝的历史都只能通过《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偶尔出土的秦简来管中窥豹,导致围绕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产生了很多未解之谜,其中秦始皇铸金人十二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秦始皇铸造金人十二最主流的说法是秦始皇生性残暴,他害怕六国人民反抗他的残暴统治,故收缴六国兵器铸成12个金人,一方面彰显他的武功,另一方面又震慑六国百姓。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就太小看秦始皇了,作为一个千古一帝,作为一个仅用10年时间就完成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开国国君,此时正是意气风发之计,怎么可能在统一六国的第一年(公元前221年)就害怕六国人民反抗呢?

一、秦始皇铸造金人十二的动机

结合现在能查到各方的资料,我认为秦始皇铸造金人十二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效仿大禹制九鼎,铸造金人十二,彰显自己盖世武功

秦始皇是一个十分好大喜功的人,从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并自封“始皇帝”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在完成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后,很自然的需要做一些惊天神迹来象征自己定鼎天下功绩,而效仿大禹制九鼎,而铸造金人十二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中国古代十二是个很特别的数字,古人将大地分为十二支,称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秦始皇铸金人十二就象征着他一统天下;另外一年有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象征着千秋万代;所以,秦始皇铸十二金人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希望自己的天下能够千秋万代。

根据《三辅旧事》记载:十二金人背后有铭文,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这也能侧面佐证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是为了彰显和记录自己的丰功伟业。

2、向臣民传递止兵休戈、天下太平的信息和愿望

天下初定,民心思安,秦始皇也迫切的需要向商鞅“徙木立信”那样做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来传递自己的政治主张,而秦始皇选择的就是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他想以此来向天下百姓承诺未来的天下将不再有刀兵,不再有战火。可惜后来他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南征百越、北逐匈奴依然战火不断。

二、十二金人的造型

关于十二金人的造型,我们可以根据零星的史料进行推测:

根据《汉书•五行志》里的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

另外《长安志》引《三辅旧事》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 又云:“坐高三丈,铭其后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汉书·王莽传下》: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根据以上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十二金人的造型应该是身高五丈,足长六尺的巨人,呈坐姿,身上穿着夷狄服饰,金人背后还有铭文。

十二金人为何会做成如此造型呢,相传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刚统一中国时,陇西的临洮奏报:“当地突然出现了12个身着夷狄服饰的巨人,身高五丈,足履六尺!”秦始皇认为是大吉之兆,就命人按照巨人的样子做成十二金人。

不过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太可信,堂堂千古一帝秦始皇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奏报就耗费天下财力铸造十二金人呢,更何况,单凭奏报有怎么可能准确的知道巨人的形象造型呢?

实际上十二金人在有的史料上也被称作翁仲。现在我们一般所熟知的翁仲就是专指古代帝王陵墓神像两旁的石像。实际上在秦汉时期翁仲更多的是出现在帝王宫殿旁边,一般为铜制巨人造型。

相关,翁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将军,名阮翁仲,身长1丈3尺,勇武异常,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期间,令翁仲带兵镇守临洮,震慑匈奴和西方戎狄。在他的武力震慑下,匈奴和西方戎狄都十分惧怕翁仲,甚至很多匈奴和戎狄部落的酋长还将翁仲的造型刻画成天神的形象进行祭祀和崇拜。

翁仲死后,秦始皇十分伤心,命人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来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翁仲,吓得不敢靠近。这个信息在当时流传很广,秦始皇也印象深刻。

所以后来秦始皇要铸造十二金人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翁仲,因此十二金人大概率是参考翁仲的样子进行铸造的。

三、十二金人的下落

关于十二金人的下落一直众说纷纭。至少在隋唐之后,各类史料中再没有关于十二金人的任何记载,表明十二金人应该是在隋唐之前的某个时期消失。关于十二金人的下落现在主要有三种推测:

1、十二金人毁于项羽火烧咸阳的大火之中

项羽攻入咸阳后,曾下令火烧阿房宫,而矗立阿房宫旁的十二金人也一并被大火给烧毁了。但是此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铜的沸点虽然不高,但是也很难一场普通的大火将将它们烧融化掉。

2、十二金人随秦始皇一起埋进了秦始皇陵中

相传,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心爱之物,所以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就下令将十二金人和其他珍宝一并下葬到秦始皇陵墓中。而正是没有了十二金人的坐镇,秦朝很快就二世而亡。

但这种说法也不太可信,首先十二金人非常的巨大,秦始皇陵能否放下这十二金人还未可知;另外十二金人作为一统天下的象征,以秦始皇好大喜功喜欢彰显自己伟大的性格,断然不会将如此彰显武功的十二金人放进自己的陵墓中珍藏起来。

3、十二金人先后被王莽、董卓等人破坏

根据《汉书》、《三国志》等记载,秦朝灭亡后,十二金人被刘邦从咸阳阿房宫旁迁移到新筑的长安城长乐宫前,以此来象征“汉承秦制”。

到了王莽篡汉时期,有一次王莽梦见长乐宫前的有五个跪坐的金人突然站立起来了,嘴里不停的说:“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王莽醒来后发现金人嘴里说的正好是金人背后的铭文。于是他心生厌恶就命人将金人背后的铭文给磨掉,这次金人首次被破坏。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后,由于缺少钱财于是就打起了十二金人的主意,他命人用大锤将其中的10个金人敲碎了,然后重新融掉铸成铜钱。

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他想将剩余的两个金人迁到首都洛阳。但由于金人太过沉重,搬运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将金人刚刚搬出长安,等将金人移动到东郊灞河西岸的黄土塬时,就实在无力搬运,只能将金人遗弃在这里。这里就是今天西安的“铜人塬”。

到了南北朝时期,后赵的石虎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天命所归”,命人把遗落在长安城东郊黄土塬上的两个金人搬运到自己的首都邺城。不过后赵很快又被前秦的苻坚灭亡,他又把这两个金人从邺城运回了长安销毁铸成了钱币。

至那时,秦始皇铸造的十二个金人全部被销毁了。

当然,上面这三种推测也仅仅是根据历史记载加上合理推断的猜测,十二金人真正的下落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郡县   阿房宫   王莽   项羽   翁仲   长乐   铭文   匈奴   造型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