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吃塑料?研究发现:一周可能会吃下5g的塑料

有没有人关心过,咱们每天用塑料瓶喝水,用塑料袋装食物,那这些塑料,会不会进入人体呢?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我说,每周咱们要吃下将近5g的塑料,你相信吗?

先别急着划走,据英国权威媒体《卫报》报道,在随机抽取了22名测试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后发现,80%的受试人群中啊,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而且这些微塑料颗粒可能会沉积到某些器官上。


那么,这个微塑料颗粒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进入人体的,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呢?

微塑料,是什么妖魔鬼怪?又是怎么进入人体的?

对于微塑料的定义,十分简单,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都可以被统称为微塑料颗粒。当然了,咱们血液中塑料颗粒直径更小,大约在0.0007mm左右。

而且血液中塑料颗粒远远不止一种。在22名血液样本中,约有一半左右的人,血液中微塑料颗粒为PET塑料,这种塑料大多是饮料瓶的原材料;而三分之一的样本中,含有用于包装食品的聚苯乙烯,有四分之一的样本中,检测出了聚乙烯。这个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其实就是塑料袋的原材料。

那么这些饮料瓶、塑料袋的原材料,到底是怎么进入人体的?是吃下去的吗


咱们都知道,塑料十分难降解,自然条件下被完全降解,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塑料制品长时间暴露在野外,在风吹日晒,水流冲击,相互摩擦等作用下,就像是磨面粉一样,会被逐渐“磨”成微小的颗粒。

等到这些颗粒足够微小,就会顺着水源,顺着空气,闯入到咱们的生活中来,顺着呼吸和饮食,进入到人体内。而且这些微塑料,几乎是无孔不入的,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在珠穆拉玛峰和南极的环境里,都曾检测出微塑料的存在。

环境污染,是塑料入侵人体的第一个原因,但是塑料制品的滥用,也是塑料入侵人体的原因之一

如果每天用塑料瓶喝水、喝饮料1.5~2升,一年下来,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摄入的微塑料颗粒啊,能达到十万多个。

如果在喝水的同时,还在用塑料的餐具,比如说塑料筷子,和塑料碗,或者平时使用的塑料制品很多,摄入的塑料颗粒还会更多。

纽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儿童粪便中的微塑料含量要比成年人高很多,特别是婴儿体内的微塑料含量,更是高达成年人的10倍。

因为有些父母为了方便,会给孩子用塑料的奶瓶以及水杯,来喝热水。但聚氯乙烯的耐热性不强,在60-80℃左右就可能会发生分解,这些成分可能会渗入到水中。这个很多朋友都碰见过,尤其是刚买的塑料杯子,倒入开水之后,能明显地闻到一股刺激性味道。

还有就是,很多人喜欢把买来的食物用塑料袋包裹着,直接放入冰箱,但是塑料制品的成分虽然稳定,也不容易分解,但是低温环境会让塑料变得很脆,万一黏在肉上,也不好。

所以。微塑料入侵人体的方式,确实难以提防,那到这里呢,可能会有些人有疑问,这些微塑料,这么小,又无孔不入,到底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

微塑料对咱们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从微塑料进入人体的方式来看,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肠、胃、肺部等器官。所以,有很多研究者猜测,微塑料会对肠、胃、肺有一定影响,甚至可能是肿瘤的影响因素之一。

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微塑料会引起人类疾病的直接证据。因为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大家普遍不是很关注。

目前只有动物实验显示,长期接触微塑料,会让鱼出现动脉瘤和生殖系统的变化;会导致寄居蟹的认知功能出现异常;阻碍贻贝类生物的生长;影响果蝇某些基因的表达,出现异常的胚胎和性状。

但是目前,咱们只知道微塑料会附着在红细胞膜上,并且会随着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至于之后会对器官造成什么影响,又会导致哪些疾病,目前真的没有准确的答案。

可能有很多朋友会反对说,日常中很多都是塑料制品,你这是不是在刻意引起恐慌啊之类的话。

并不是这样,我只是让大家能够注意到塑料入侵人体这个现象,并且,建议大家少用塑料制品,毕竟减少环境中的塑料制品,也是帮助咱们自己减少微塑料的摄入。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种减少微塑料摄入的方法。

1、少用塑料制品,平时自己带购物篮

塑料制品的使用多是塑料袋,尤其是一次性塑料袋,基本上用一次就扔,这些塑料袋进入到环境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而环境中的塑料,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食物链,或者呼吸作用,进入到人体内,完成堆积。

所以,也是希望大家平时购物的时候,尽量自己带着袋子,或者是选择容易讲解的购物袋,空气干净了,水源干净了,咱们才能更加健康,不是吗?

2、塑料制品一定不要加热

可能有人喜欢带着塑料包装把食物放进微波炉中加热,还有人刚炒出来的菜,直接就放到塑料盒子里,尤其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有些人用塑料内胆的加热器,来加热水等等;还有路边用塑料袋包裹的小吃,这些行为,都会增加微塑料摄入的风险。

前面已经说到了,高温会破坏聚乙烯分子的化学键,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微塑料进入到食物中。所以,热的食物,尽量用陶瓷材质的器皿来装,如果是需要加热的食物,一定要去掉外包装,这样才能吃得更加安全。

3、尽量不使用彩色,或者气味较重的塑料袋

如果偶尔使用一两个塑料袋,做好回收,其实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对身体也没什么害处。但是要注意,尽量不要用彩色,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塑料袋来装食材。

为什么呢?

第一点,这些彩色塑料袋,可能是回收的塑料制品制成,二次回收的塑料制品,是不允许用于装食物的。

第二点啊,在彩色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加入大量的颜料和着色剂,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没什么好处。

其次,一般来说,塑料袋是气味不是很明显,如果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塑料袋啊,大部分情况下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可能某些成分超标,或者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塑料袋,尽量不要使用。

医生有话说

微塑料的诞生,确实是人类亲手种下的恶果,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相关的研究能够证明,这些微塑料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

那最后结果到底会怎么样,这些微塑料究竟会引起哪些疾病,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只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微塑料的危险,并且及时的去预防,这样才能把微塑料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可能会   塑料   塑料袋   样本   塑料制品   血液   食物   人体   环境   塑料颗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