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童故事

1992年的冬天,我出生了,我的家在祖国中部平原地区。爸爸结合祖辈的家谱给我取名叫李**,在这里我叫自己“李老宝”。

我妈说,我是在吃完晚饭不久,大概就是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出生的。妈妈嫁过来之后,在有我之前就信奉基督教了,应该是我的奶奶等长辈们邀请她去的。妈妈在那些岁月里遇到了让人伤心的事情,她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支撑,或许去信奉基督、虔诚祷告并向神诉说心里的难过是能够帮助她走出心中阴霾的。关于这个事情我就不去说明了。我妈说,我刚满月就被抱去附近的教会里,并给我取名“圣兆”,这算是我的基督名吧,但我至今,也没有全心全意的去信奉,我也不反对不抵触。客观来看,一群阿姨、婶婶每天对心中的神诉说心事,每周固定时间大家一起聚会祈祷、唱唱诗歌、互相交流也挺好的。对于我妈来说,可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祷告、一起唱歌...... 有一个信仰,生活会丰富很多。

娃娃时在我家门前的合照

如今的我,早已长大成人,每当我工作不顺利、个人情感不顺利或者身体出问题的时候,我妈总是说让我认真祷告一下,争取主耶稣(基督教信奉的神)的帮助。可我,总是不听,也不去做什么。然后,我妈就会拿我刚满月就去了教会,取名“圣兆”来说事,意思是我早已交托给耶稣了,我应该向她祷告。我呢,就耍皮,我说:我满月那会,我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脑子还没发育好呢。去教会也是你们带我去的,我可没要去啊!哈哈,我妈一听,想反驳我,估计她又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呢。我是在不知情、不懂的情况下去的。

我家现在的照片

爸爸年轻的时候,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两边装两个大竹篓,去周边很多村子里收鸡蛋。这一方面锻炼了爸爸的身体,一方面也让他增长了阅历、跟很多人打过交道,同时也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从我记事的时候,我爸就是村里的一个小组会计了,我家是村里第五组的,因此父老乡亲们好多都叫他“五会计”。不要小瞧当年村里的会计哦,没上过学的人村里一般是不让当会计的。我爸是小学五年级毕业,在他们那个年代,在落后的农村这已经是挺高学历了,而且我也强调一下,我爸是1956年生的人。广告词里说过:1958年,电脑来到中国。我爸可比这个时间还要早两年出生呢。

我小时候爸爸去集市

我很小的时候,在我家东边有一户姓安的人家。记得有一次,安姓人家摆宴席,邻里村内去了好多人吃酒席。他们家房子很大,三面房屋围着一个几百平的院子,还有一侧是院墙。都是石头和青砖盖起来的,猪圈、鸡圈什么的都有。宴席上有一道菜,是炒的水蛭,农村里土话叫蚂蟥。我当时可是不敢吃的啊,到如今,我每次看到蚂蟥也心有余悸的,就像看见长虫或者蛇一样,禁不住的害怕。安姓的人家,在那次宴席后,就举家搬迁了,去了哪里大人们或许知道,我是不清楚的。听说,他们家是有一些钱的,要去其他地方发展了。

安姓人家,是做干菜生意的,他们离开之前,让我爸接手了干菜生意。我爸年轻,又是会计,早些年到处走场,也有生意头脑的。就这样,我爸就在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了卖干菜的营生。直到现在,我也到了而立之年了,他依然每到小街上逢集就去赶场摆摊。开着家里的拖拉机,拉着一车货物上集市。只是爸爸的生意没有做大,一直都做小本买卖罢了。安家人的房子,后来是邻居姓亢的人家买去了,姓亢的人家之前一直都住在有土坯房在内的小院里。

当年安家人的房子,现在亢家的老房子

到我5岁的时候,在我们当地村里这个年纪的孩子也该上学了。家里把我送到离我家只有一两百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这个小学只有学前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共四个年级。这个学校在我家南边,离我家也最近。另外在我家北边约一两里地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学,这个小学就只有四、五、六三个年级。因为北边这个小学在鄂豫交界的位置,所以它里面虽然只有三个年级但是有很多个班级,容纳了周围很多村子的适龄学生。在我5岁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我自然对这些事情是不会了解的。

上学前班的时候,同学都是跟我一样的小娃娃,稍微懂一点点事。我在学校里就会想家,放了学回到家,进了院门就喊我妈或者我爸,然后就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不舍得走开。学前班好像只有半个学期,在那段日子我除了去适应校园生活,其它知识是没学到的。

转眼就要上一年级了,这年我差不多六周岁。刚开学上课的第一天,上午,老师让我们每个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给她看,我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一个个都写出来了,也有一些只是写错字了,只有我写不出来,我有点丧气的站在教室门口。教室外面,两个工人正在用白色灰浆粉刷墙壁。一会,一个工人注意到我了。他停下手里的活,问我为什么罚站了,我告诉他因为我不会写自己名字,其他同学都写了。这个工人我认识,是我们五组的人,姓杜,年龄跟我爸差不多。听我说完,他就捡了一小块碎石,在教室旁边的水泥地上写我的名字给我看。在他的教导下,我大概能写出来自己名字了,就是记忆不深,一下就容易忘记。

中午放了学回家,我把上午的事跟家里说了,我爸就拿来纸和笔教我写名字,饭前饭后我练习了好多遍,我总算能写出来了。下午,爸爸带我去学校,又和老师沟通了一会,我就顺利进入教室学习了。

一年级开学时候的“笨”,也延续了一年。小学一年级上完后,我的成绩太差了,老师给的建议是让我留级再上一个一年级,因为如果基础不好,上了二年级也跟不上的。爸爸又向杨老师及校长咨询意见,结果一致决定我留级再上一个一年级。杨老师是郭校长的老婆,他们家也是我们村五组的。而且他们家种的也有田地,每到农忙的时候,经常喊我爸去帮忙,所以爸爸他们关系挺好的。

秋季开学,即将满七岁的我又踏入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室。可能是走过一趟了,第二个一年级的我成长了一些,在班里我开始有自己的朋友了。而且教室里,多了很多认识的面孔,比如邻居亢家的小女儿小园,邻居郭家的儿子小洋等。放学后,经常有两三个小伙伴一起飞奔到我家。我们把家里洗澡用的大塑胶盆扣在地上,周围围上小板凳,不够用就垫上废纸坐在地上。都拿出书本作业本,趴在塑胶盆上写作业了。我们边写着作业,边互相挑逗一下对方,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特别开心。天黑前,大家就要散了,省得家里人担心。我小时候,孩子们上学、放学一般都是自己走路去的,也有的结伴走,几乎没有家长和长辈接送。路上也没有车辆,有的就是一些自行车或者人力两轮木板车。本来我和堂哥是一起上学的,因为我留了一级,后来我们就分开了。也是,他毕竟也比我大一岁嘛。

最高的那个小男孩是我

我上小学那会,我家周围的邻居家有很多小孩子。我家有我姐姐、我和我堂哥小然、邻居陈家有金丽、亢家有小园和她姐姐小蕾、另外一个陈家有小燕、郭家有小洋和他堂哥小龙、张家有小阳和他哥哥小虎、乔家有小鹏和他堂姐小玲、另外一个陈家有丽丽、马家的小霞、我爹爹家的小斌、我婶子家的小阳子和他妹妹小雯子、还有我叔叔辈的小哲和他妹妹小蓉、还有我的一个堂弟小飞子等,我两只小手都数不完的。

平时,我姐姐她们几个大孩子会组织大家做游戏,在我的一个长辈家的门前空地上进行,那一大片空地当年是稻场。活动都是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的时间组织,或者是月亮很亮的晚上。人少的时候也能凑六七个人,也可以做很多游戏了,随着孩子们的吵闹声在寂静的村子里扩散出来,很快也会吸引来更多孩子们一起玩。我们常玩的游戏有: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绳、打沙包、还有一个游戏是这么喊的:“天上打麻杆,地下接竹竿......”等。那时候,我还小,都是姐姐她们那些大孩子带着我们这些小孩子玩游戏,姐姐们都很照顾弟弟妹妹们。

第二个小学一年级上完,尽管成绩并不优秀,但我总算能跟的上了。不至于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八岁那年,我顺利进入小学二年级读书。我见到了很多新面孔的同学,有其他村的孩子也来我们学校读书了,而我一年级的同学也有个别的随着家里搬迁去其它地方上学了。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个年轻的叔叔,留着男士长发,带着黑方框眼镜(类似下图那样的)。他是我们隔壁村里的人,新来到我所在的小学教书,姓周。周老师也兼我们二年级的班主任。他有一个还是小布点儿的女儿,比我还要小几岁。

网络来图,很类似周老师当年的样子

我有一个同桌,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名字里都带“鹏”字,所以周老师就把我们俩调到一个课桌上。有一天正上课呢,突然教室里有一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开来,周老师也清楚的闻到了,就停下讲课,问同学们是哪里来的香味。同学们都开始面面相觑,嗅探着香味的来源。很快,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同桌小鹏身上。周老师便很有兴致的问小鹏关于香味的事情。原来,是小鹏的爸爸妈妈从外地打工回来了,给他带了外地的食物,香味就来自他的方便面,小鹏只是把袋子撕开了,还没有吃。我们这帮孩子也都知道了,那是他爸爸妈妈外地打工回来带给他的礼物。下课后,连同周老师在内好多同学都过来看看他的方便面,真的是香啊!

网络来图,现已停产的“冠生园”方便面

这个牌子的方便面那时候在我们当地是没有的,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它依然是方便面里的大品牌。(大家能猜到我所说的是我们现在的哪一品牌的方便面吗?欢迎评论区里告诉我,我会一一解答的哈)

那是大袋的方便面,比我们当地能买到的“冠生园”方便面包装和面饼都要大上一大圈,差不多两倍的份量了吧!我们的冠生园方便面是细面条,但不是龙须面那种很细。小鹏的方便面是用的宽面条做成的,在我们农村,自家压面条那叫宽刀。而且他那个面饼的面条排列交叉的很紧实,没有很大的缝隙,我们的冠生园的面饼就做的比较疏松一些。小鹏给我尝了一小块,我至今都记得那种更酥更香的口感。大概是在我八岁之前,能花五毛钱买包冠生园的方便面,就已经很奢侈了。妈妈给钱,我买来一包方便面,是要和姐姐分着吃的。有时佐料包带到学校,也会跟小伙伴们分着吃,我们一个个把小手伸过来,每个人手心里都倒上一点,然后大家就舔舔手吃完了。

小学二年级,我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期中考试的成绩进步突出,周老师还把给他女儿的玩具小喇叭在课堂上奖励给我了。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的数学成绩已经是班里前三名了,其他课程也都提升了。我想可能我找到学习的乐趣了吧,或许周老师的教学对我帮助很大。

原来,我也是个聪明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孩童   方便面   村里   教室   家里   爸爸   姐姐   我家   名字   老师   小学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