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妄阿喇布坦扇动了一下翅膀,刘荫枢差点丢了性命

康熙五十四年春,感觉翅膀硬了的策妄阿喇布坦,借口在哈密地区进行贸易的准噶尔人在当地被阻截,带两千人去哈密骚扰,被当地驻扎的清军和归顺的军民击退。



策妄阿喇布坦的翅膀虽然只动了一下,但远在北京城的康熙皇帝已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于是下诏备战,准备征讨策妄阿拉布坦,时任贵州巡抚刘荫枢听到消息,认为“泽旺阿喇蒲坦,小丑也;侵犯哈密,小警也。不过边将之事,略加备御而已。” 为了这样一个小人物而动刀兵,有点小题大做。十月他向皇帝上《贵州巡抚刘荫枢奏请今年暂停征讨泽旺阿喇蒲坦摺》,请求朝廷息怒缓图,停止征战,被斥为妄议,差点丢了性命。刘荫枢人生的最后几年也因这道奏折而变得凶险坎坷,80岁的他有了两次新疆之行。



噶尔丹哥哥僧格被杀后留下三个儿子:策妄阿喇布坦、索诺木阿喇布坦和丹津俄木布。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杀害了策妄阿拉布坦的两个弟弟,策妄阿拉布坦带着自己的七位大臣和五千部众跑到了额琳哈必尔噶,在乌兰乌苏地区打败噶尔丹追上来的部将,后驻扎在博罗塔拉地区,开始稳定并发展自己的势力。

策妄阿拉布坦开始实力不足,于是向清朝称臣,借助清军的力量对付噶尔丹。在噶尔丹和清军之间寻求平衡,噶尔丹病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的势力得到不断发展,对清朝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和清朝的摩擦也越来越多。康熙五十四年春,策妄阿拉布坦认为自己的实力可以和清朝掰掰手腕了,对哈密的骚扰是其对清朝的一次大胆试探,康熙皇帝对此看得比较清楚,将之视为重大隐患,提前准备的确有先见之明。

远在贵州的刘荫枢显然对其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策妄阿拉布坦侵扰哈密,只是一件独立的小事,略加防备,一位边关将领率军,“一举而歼灭之,摧枯拉朽耳。”刘荫枢虽然对新疆的防备认识不足,但其出发点是好的,“今岁直隶河南大水,陕西平庆一带数年无收,西凤今岁五六月无雨,秋禾未获全种,”如果在此时用兵,“食从何办,草从何出”,食草问题不好解决。而他向皇帝的建议是将兵力驻扎在粮草容易筹集的地主,据险而守,互为接应,等待来年。



九卿等讨论贵州巡抚刘荫枢题请缓图北征一疏后认为,刘荫枢本不知兵、且远在天末、未悉边界情形、妄为陈请,应交与该部议处。最后按皇帝的意见,派刘荫枢去西北前线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提意见。

这一年,刘荫枢已经79岁了。这是他的第一次新疆之行。

第二年三月,年已八旬的刘荫枢荫枢遵旨启行,崎岖三个月,抵达新疆巴里坤,行视军营。刘荫枢赴军前调研期间,由湖北布政使白潢负责他贵州巡抚的工作。

刘荫枢亲赴巴尔库尔军,阅视满汉官兵、共立二十三营、周围二百余里、军势雄壮、首尾相应。这说明康熙皇帝的决心已下,对策妄阿喇布坦用兵已成为朝廷共识。这时需要的是鼓舞士气,统一认识,形成氛围,这也是皇帝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可惜刘荫枢没有理解皇帝的用心,在前线调研后,得出了不胜忧惧的结论,他认为巴尔库尔这地方,居雪山之后,听说入冬大雪深数尺。如果道路壅阻、粮何以运。草皆覆压、马驼何以牧放。



这再一次惹怒了皇帝,作为读书人的刘荫枢,你都80岁了,这样说就不是无知,你到军前没有提出好的建议,说出雪至三四尺、粮何以运、驼马何食这种话,显得很无能。见一场大雪就惊惶失措、忘记自己身为巡抚,管辖文武之责。况且你所说的三四尺大雪只是听说,没有实际见到,你继续前去,亲自看看是不是有三四尺深的大雪。

这时,刘荫枢才清醒过来,他错会了皇帝的意思了。一身冷汗下来,于是以老病为由,放弃前行 ,回到甘州,上旨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官回家乡养老。康熙皇帝说本来要从重治罪,但居官以来、操守尚清。让他立即回贵州任上好好工作。十月,刘荫枢再次以坠马伤及臂脚,兼患泄泻,乞求回老家调治。皇帝还是没有批准,降旨令他仍回贵州理事。康熙五十六年二月,刘荫枢返回到西安,再次上奏以病为由,希望能辞职回老家,康熙皇帝还是没有同意,并命令他迅速回贵州上任。

三月刘荫枢向朝廷报告了他赴任日期。皇帝说以前刘荫枢奏请患病要求辞职,现在报赴任日期,却没有提及病情,派人去了解一下,他到底病情如何。

五月刘荫枢奏称病愈。

这次皇帝的不高兴表现的更明白了,他对大学士说,以前命令刘荫枢去军前,他说坠马伤臂及足、病势危笃、断难前往,现在让他回贵州复任,又奏臂伤足伤、并胃弱旧症、顿然全愈、饮食如常。他这病显然是假的了。于是对刘荫枢的调查再次开始。

七月,策妄阿喇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达赖。康熙皇帝担心的事发生了。而这证明刘荫枢奏折中对策妄阿喇布坦是错误的。九月,吏部议荫枢屡次奏本俱不缮写贴黄,年老昏聩,不便仍留巡抚之任,应照例休致。得旨:“刘荫枢着解任,仍令来京。”

策妄阿喇布坦进藏,康熙皇帝第一次派兵进藏,原以为能轻松解决策妄阿喇布坦问题,但是进入西藏的清兵却全军覆没。刘荫枢认为的小事变成了大事,刑部等议应将阻挠西陲用兵并违旨擅行之刘荫枢革职,拟绞立决。

这次康熙皇帝再次对刘荫枢网开一面,不过死罪可免,惩罚不能没有,令其赴喀尔喀种地。这相当于流放了。



第二次从贵州赴新疆,和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是出差,皇帝命令他去军前调研,他还是贵州巡抚,所以他享受沿途驿站服务。本来他卸任贵州巡抚是要去京城安置,但策妄阿喇布坦进藏之举让他再次受到影响,又一次长途跋涉赴西北。这一次,他82岁,他的儿子看到年迈的父亲远赴新疆,哭着要求同行,但刘荫枢没有同意,对儿子说“人死路上,与家庭无异,汝自归耕田读书,吾之身,君身也,勿我虑!”独自赴喀尔喀种地。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皇帝再次想起了远在喀尔喀种地的刘荫枢,对他做出了新的安排:刘荫枢能直谏,忠臣也。但书生不知兵耳!已经84岁的刘荫枢回到京城任职。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举行千叟宴,时年86岁的荫枢以寿跻大耋,座次最先,一时侈为光荣。

刘荫枢在云南贵州的十年间,是他人生的辉煌时期,政绩突出,但是却因为风马牛不相及的策妄阿喇布坦,让他命运发生了转变,让他以80岁的高龄,两次远赴新疆,受尽旅途之艰辛。假使他不上那道奏折,他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但他作为书生,虽然不知兵,但尽忠是他的追求。假如再来一次选择,我想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上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噶尔   哈密   阿拉   奏折   巡抚   贵州   新疆   清朝   性命   康熙   皇帝   翅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