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州西门里赵氏的忠孝家风:尽忠于国,尽孝于家

□曲延科

宁海州西门里赵氏,是宁海州的豪门大族,亦是宁海州历史上著名的书香世家。据统计,仅清朝一朝,其家族就有科举功名者240余人,其中进士4人,举人19人,各类生员217人(不包括武生),为官者30余人。其家族立身忠孝,秉承“尽忠于国,尽孝于家”的家风,享誉宁海州。现在我们通过清代其家族中三个成员的人生故事,来领略赵氏家族的家国情怀。

御史赵资为国尽忠

赵资,字献先,号静斋,康熙丙子(1696年)举人,丙戌(1706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等20余年,清白廉慎,忠贞为国,为家族之楷模。

康熙戊戌(1718年),赵资赴任云南嶍峨县令。嶍峨有旧规,凡新任官员,一切铺陈和用项,皆由当地士民捐助,此习惯已延续很久。他到职后,将县衙为他准备的一切物品悉数退回,并宣布:从现在开始,凡是新来的官员,一切个人所用,皆由自己解决,这要成为一项规定。他又说道:“请你们转告大家,今后,百姓要安分守己过好自己的日子,自重自爱;绅士也不要私下来见我,吾读书人但知辨义理,理直者吾直之,理屈者吾屈之,若受一钱,徇一情,必不能回山东也。”

他兴利除弊,发展农桑,扶持商贾,兴办学堂,训教士子,操练乡勇,平叛贼寇,平反冤假错案,样样都做得很有声色。旧例该县每年征粮二千余石,粮道(省负责征粮官员)借此为奸,谷贱则倍价征银,谷贵则半价征米,百姓叫苦不迭。任职前二年他都忍了,为不叫百姓吃亏,他替百姓垫付了差价。到第三年,粮道仍照旧征收,赵资大怒道:“我宁肯官不做,也不能让老百姓受累。”他不惧报复,连续三次向省府具文,申报嶍峨县每年的征粮情况。果然“粮道怒,思中伤之”。好在恰巧抚宪(朝廷派往各行省的高级官吏)杨公此时到嶍峨视察,杨公是个廉吏,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对云南制台曰:嶍峨令清慎廉干,可谓公之知已矣。杨公视察期间,偶然询问赵资的一个幕宾:“嶍峨县令何如?”这个幕宾是个嶍峨县举人,回答说:“ 赵县令确实很好,只是要求自己过于简朴了,再是,服丧期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他每每想起亲人就哭泣,这不是有失官体吗?” 杨公道:“不索要百姓钱财,哪能不简朴,服丧期过了多年,还能经常思念亲人,可谓孝,移孝作忠,怎么能有碍官体呢?你所说的短处,正是我所认为的长处啊!”此前嶍峨文风不振,赵资一有时间就为士子讲课,不数载,科第联 翩,文名甲滇中。

雍正乙巳(1725年),由于考察优异,赵资被破格提拔为浙江台州府知府。上任后,其手书一联悬于宅门,曰:徇情面枉人是非者,天诛地灭;受苞苴(贿赂)败已操守者,男盗女娼。此联一出,欲行贿或说情者望而却步。有个夺人田地者托通判向赵资通融,通判云:“此事断不敢启口,尔不见其门联乎!”行贿者塞言而退。赵资在任二载,多惠政,上宪同僚咸敬服焉。

雍正丁未(1727年)赵资积劳成疾,申请离职养病,雍正帝传旨在京城引见,温语谕之曰:“尔作官清苦勤慎,实心办事,朕所素知。俟病愈,以御史用。”雍正被世人评价为“利国不利官”的皇帝,他能给予赵资如此高的评价,且承诺“俟病愈,以御史用”,实属罕见。

赵资病愈后,很快就被任命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同时命他协理陕西道稽查刑部。雍正帝此举,并不是不信任山西道,而是对赵资期望更高。果然,稽查刑部时,赵资对于各省命案反复查阅案宗,寻其生路,其尝夜半叹曰:“此中偶有一字之误,人命攸关,可不慎与!”所以经常组织会审,反复推敲,务必达到每一命案都准确无误。他的认真,致刑部不悦,亦遭当路同僚之忌,其泰然处之。稽查刑部结束后,雍正帝又命他协理浙江道、江南道等。在浙江道,其反复叮嘱“勿受贿”,并提议革除解粮进京要到都察院挂号交纳例钱旧规,此举遭同任者力阻之,赵资则坚持己见曰:“各行其志。”赵资的提议,得到皇帝的赞同,不久圣旨到:“解粮不许到都察院挂号。”此宿弊乃得永革。赵资在御史台仅一年,没有一个月不调换新单位,全国13道监察御史台几乎走遍。其坚守执念:“唯圣旨为上,唯国事为要。”其执法极其严厉,御史台的官吏都惧怕他。当然,他对于朝廷的赤胆忠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大多数同僚的敬佩和尊重,他所陈述的意见和建议,“众皆服焉”。

雍正戊申(1728年),赵资复出仅一年的时间,终因操劳过度,再次病倒,不得不告病归里。其归家后,常愧疚于自己蒙受皇恩,却不能为国家尽忠尽力,辜负了皇上的期望。他告诫子孙:只有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才能忠贞为国。其谕子孙曰:“吾家无别业,惟恃诗书。然读书非徙求名,须把圣贤言语刻责自己身心,存心行事,时时求无愧天地鬼神,方可当读书二字。不然纵登科掇甲,而大本有亏,并不可为人,何以承先启后乎?吾不愿儿孙有此也。”在其教诲下,子为孝廉者(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三人,同榜二。孙为孝廉者三人,同榜二。这些赵资都亲眼见到了。赵资于乾隆庚申(1740年)五月十九日卒,享年七十有七,敕授文林郎,晋奉政大夫。

举人赵徵吉三次辞官为母尽孝

赵徵吉讲孝德,以对母亲的孝顺闻名于世。

赵徵吉,字东壁,号余山,赵资族孙,乾隆己卯(1759年)乡试副榜贡生。其父中逵,雍正己酉(1729年)举人,壬子(1732年)会试卒于京邸,其时赵徵吉年仅8岁。闻讣一恸几绝,三年哀毁过于成人。徵吉有兄申吉,考取附贡生,后升任云南顺宁府云州知州。申吉赴任后,家中只有徵吉与母二人相依为命。徵吉侍母甚孝,从不拂母意。兄远在云南,忙于国事,无暇探亲,徵吉几次欲往探视,皆因母老不敢远离,只能鸿雁传书。其诗作《怀兄》就是表达他对长兄的思念之情。诗云:“万里江天隔,殷勤一纸书。阿兄身许国,有弟泪盈裾。瘴疠生春夏,山川少雁鱼。几回凭驿使,梅信竟何如。”

壬午(1762年)徵吉中经魁(乡试五经中的第一名),壬辰(1772年)被朝廷选派官职,他以母老不愿随任以辞。辛丑(1781年)再次被选派官职,又以老母在堂年逾七旬,定省无人,遂以疾告于有司(官员)。庚戌(1790年)由吏部直接任命知县,奉催甚急,不得已入郡。此时其兄申吉已因病卒于任。徵吉想到自己身在异乡,致老母孤苦伶仃,卒不投供(不向上司提交个人档案)而归。宁海知州爱星阿(满洲正黄旗人,袭封一等公,顺治八年,授领侍卫内大臣)问其故,答曰:“吾兄就职云南,殚精竭虑,在任上病逝,已替我为朝廷尽忠,而今我当替吾兄为老母尽孝矣。”徵吉为孝养老母,连续3次辞官不做,州民盛赞其孝。其曰:先哲云,忠孝乃人之天性,就如人之五脏六腑,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又道:“人子之孝本于养亲,生则尽养,无悔耳。”

赵徵吉除对母亲孝诚之至,亦不忘参加州郡事宜。州郡里巷,凡有利于社稷民生者,皆踊跃参与。又好施予,所识穷乏无不收恤,即远近不相识者,悯然以情赴,无不如愿以去。故乡野老多交口称之,名益噪而之行益谨。1796年嘉庆嗣位,昭告天下,州郡推举孝廉方正(孝廉方正,即孝悌、廉洁等品行端正者,清代自雍正起,新帝嗣位,昭省府州县举荐孝廉方正,赐六品章服,备召用),知州爱星阿又力推赵徵吉,赵力辞不就。曰:“老且病,曩既不能为民社任,况敢应诏?请更择可者。”

在赵徵吉的悉心侍奉下,其母刘氏73岁无疾而终。

赵徵吉生于雍正13年,卒于嘉庆8年,享年69岁。其为养母三次辞官的孝行,闻名于世。卒之日,闻者皆下泪。时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长沙人刘权之,亲自为他书写了墓志铭;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农英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平湖人陈嗣龙具送来挽联,至于郡州官吏士民行祭礼、送祭帐挽歌者,不可枚举。

知府赵文在忠孝两全

赵文在,字炳其,号绮园,附贡生,赵徵吉之孙。其父赵伦,曾任布政司理问(从六品 ),24岁病逝。那时文在仅3岁,其母刘氏对文在以养以教,训导极严。其哭泣着对幼小的文在教诲道:“你父早去,只有你能继承先人意志,你如果嬉戏废学,不能继志先业,则为不肖子,让我怎么能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啊。”文在亦垂涕应之,自此刻苦自励,奋发读书。文在后来居官,时时以清、慎、勤三字自勉,这与他自小受母亲的言教身传是分不开的。

赵文进入仕途后,牢记母亲教诲,立身忠孝,清勤廉慎。初授中城兵马司副指挥,任满后升湖南辰州府(现湖南省怀化市北部地区)辰溪县知县。嘉庆十年(1805年)调任长沙知县。他扶持农桑,兴利除弊,重人文,厚民俗,修长沙县志二十八卷。嘉庆15年(1810年),复任澧州(今湖南省澧县)知州。赵文在先后任职3州县,皆考察卓异,上官廉其能,擢拔其为乾州直隶厅同知。乾州即今湖南省吉首市,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苗族集聚区,朝廷因苗人叛服无常,难以治理,雍正三年(1725年)把这里作为新开发地区,成立了乾州直隶厅,派出得力官员进行社会专项治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社会状况依然没有改观。

赵文在惠政,名声远播。就任时,臬宪(对按察使的尊称)傅传公见而喜曰:“你是干才,你来了,边防就有了保障啊。”又道:“苗人固然犷傲,叛服无常,这与过去地方官过分强硬,激化了矛盾有关。守卫这方土地,非戢其暴而结其心不可,有你在,就等于边陲树起了屏障啊!”

对于臬宪御苗的主张,赵文在深以为然。其上任伊始,即深入苗寨,倾听苗民诉求,解决苗民实际困难,喻之以德,待之以诚,以结苗民之心。继而省捐减税,均衡徭役,以减轻苗民之负担。然后,分类施教,对苗民中愚蒙者教导之,强悍桀骜者则德感而威惩之。通过一系列运作,苗民心态略安,社会稍稳。

为了防患于未然,文在抚慰之余,亦不忘备战。他认为,苗疆山险路狭,苗民一旦起事,不是开阔地带的常技就可以战胜的,所以备战训练的技艺必须超乎寻常。于是,他挑选一批耕田守卡之屯丁有膂力者,作为标兵,带领屯兵、衙役学演戈矛藤牌,外加连环枪法。他亲自指挥训练,一时丁壮士气大振,勇跃争先。他又命屯兵腿系铅铁沙袋以练其足,在高处树立旗帜,比赛攀援,先登拔旗者为胜;还于每月在校场检阅,评比奖惩,激励士气。赵文在练兵,声势浩大,“苗酋闻之,无不咂舌,相戒曰:勿滋事。”

至嘉庆19年(1814年),乾州武备日精,苗情益顺。由制军庆焦园、抚军李松云举荐,升赵文在为辰州府知府。不久,又蒙嘉庆帝召见,奏对御苗事宜,甚为得体,帝心大悦。及回辰州,刚过月余,即晋升辰沅永靖(现芷江)兵备道。辰沅永靖兵备道隶属湖南布政使司,为正四品官员。赵文在的职责是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他在乾州御苗时所创造和运用的碉卡、屯田、练勇、屯丁等经验,上官无不嘉纳,他又结合边防特点,进一步发展完善,制定为《边防条例》,在军中全面实施。

赵文在于道光壬午(1822年)8月8日偶染时疾,卒于任,年仅四十七岁,消息传出,军民无不恸惜。赵文在自任中城兵马司副指挥始,一直携老母随任,悉心奉养,从未稍拂母意。他病逝时,母年六十有八,含悲忍泪率诸孙扶文在灵柩归乡。又十六年而卒,享年八十有四。

原文发表于2022年12月23日《烟台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宁海   嘉庆   雍正   都察院   贡生   御史台   孝廉   知州   家风   刑部   知府   知县   举人   御史   云南   朝廷   西门   忠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