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朝满洲的名称来自隋唐时期的靺鞨之名?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二十二)

创建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权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旧唐书》将他们称为“渤海靺鞨”。而《新唐书》中则认为,“渤海,本粟末靺鞨”,两部书都肯定渤海是靺鞨人建立的王国。

根据大量的史料记载表明,靺鞨人的祖先,就是在商周至秦朝时称作肃慎的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肃慎是这个民族的自称。


渤海国地图


这个民族发展到汉魏晋时,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被称勿吉。这两个称呼都是别人对他们的称呼。

到隋唐时期,他们被称靺鞨。这是他们的民族自称,也是他们第二次有民族自称,而第三次民族自称则是自称满洲。

而且这个满洲自称来源于肃慎族群后裔对自己的第二次自称,即靺鞨。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即靺鞨的后裔至辽金元明时都称为女真,明末开始有满洲之名,清代称满洲,民国后称为满族至今。

在隋唐以前的各个朝代,肃慎族群一直在中国的北方生活,保持和传承着肃慎文化传统,而且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一分子。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肃慎族系发展到隋唐的靺鞨族群时,已经有数十个部落散居生活在东北大地上,其中主要有七个部落,即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白山部、黑水部、粟末部。

据《旧唐书》中的记载,靺鞨所属各部落的活动地域非常广阔,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临室韦。

在《新唐书》中对靺鞨生活区域的记载与《旧唐书》中的记载大致相同。

隋朝时期,靺鞨各部落大体以吉林松花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在东至俄罗斯东部沿海州,北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其中建立渤海国的大祚荣所在的粟末部,居于靺鞨地理分布区中的最南端,南与高句丽为邻,西接契丹,大体分布在今天以吉林市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广大地区。

唐朝时期,粟末靺鞨由于与中原王朝交往密切,文化发达,英雄辈出,后来抓住时机建立了曾经强盛一时的渤海国。

渤海国是靺鞨族人大祚荣开创的,主要属民是以粟末靺鞨部人为主体,于公元698年到926年时,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现在的俄罗斯沿海州和朝鲜北部的一部分,在极为广大的地区建立的中国地方民族政权,共延续229年的历史。


渤海国图


唐王朝在粟末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曾设置忽汗州,设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册封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历史上称渤海国。

渤海对我国东北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到了渤海国最为强盛的时期,其所属的疆域有效管辖范围与今天我国东北地区的总面积差不多。包括了吉林省的绝大部分,黑龙江省的大部分,辽宁省的一小部分,以及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

元朝时所修《金史·世纪》中总结说:“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

“满洲”一词源于女真语“Manju”,它后来接替“诸申”(女真、肃慎)一词被广为使用,是始于清朝天聪九年(1635年)。

在《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及《满文旧档》“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条目的记载中,都有对“满洲”一词释义。

当时,清太宗皇太极专门下诏称: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摩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其核心事关政治宣誓,更是在于要掌握当时中华的意识形态主导权。由此可见皇太极的政治智慧之高。明朝的崇祯皇帝与之相比,差距明显过大。



经过专家考证,“满洲”一词其实更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时,《满洲实录》便记载有:

“有苏完部长索尔果率本部军民来归……又栋鄂部长克辙孙何和里亦率本部军民来归……又雅尔古部长扈拉瑚杀兄弟族率军民来归……太祖遂招徕环满洲而居者”。

1599年,努尔哈赤创制满洲文时,将所在部落之名写成“manju”。

而在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洲文老档》上,1613年的记事中出现了“nioijy manju gurun i sure han”的记载,通行的汉译均为“女真满洲国淑勒汗”。


努尔哈赤画像


“gurun”一词,有“国”、“部落”、“族”、“族众”之意。而在1616年,努尔哈赤才将满洲国的国号定为“金”,可见在定国号为“金”之前,女真满洲国的说法就已经存在了。

而类似的历史文献记载还有很多,只是时间略晚。如《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旧满洲档》等早期史料中都多次提及过“满洲”一词。

清史研究大师王锺翰先生明确认为:“满洲”一名是由“靺鞨”发展而来:

一则,“满洲”即与“靺鞨”拼音相一致,也就是说女真语发音一致,可以说在女真语和满语中,“满洲”与“靺鞨”本来就是一个字。

二则,明朝时期新兴的满族,本来就是女真人之一支,无论血脉和文化传承……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改国号为满洲,而不用女真旧称的原因,是为了回避明朝人对女真人之仇视的历史认知而已。而“满洲”本即“靺鞨”之一音异译,故采用旧称“靺鞨”改为“满洲”。

这既反映出皇太极的志向远大,也表明他的智慧,对大明的人民来说,后金国人是靺鞨后裔,是满洲人,既回避了曾经的女真之说,又使是祖源未变。


肃慎族系示意图


“靺鞨”作为满洲先祖的第二个自称,意思是林中之人。

由于肃慎族系一直在森林中居住,传承着森林文化,所以早期的他们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一带的森林之中。

这个称呼也算是一个体现民族文化传承特点的名称了。

未完待续,本号将全面解开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欲知后续,敬请关注本号。


发现爱新觉罗家族的真实历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连载之一)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满洲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女真   东北地区   渤海   明朝   时期   隋唐   清朝   名称   民族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