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有十四个皇帝,但是明代宗朱祁钰没被葬入皇陵,因此在北京的明皇陵只有十三陵。另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孙子朱允炆也没葬在北京,所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却只有十三陵。

先来说朱元璋的明孝陵。作为朱姓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对自己的陵墓十分重视,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修建,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先后调用了数十万民工,花费了一百多万两白银明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太祖朱元璋


明孝陵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终明一朝,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固定有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清朝前期在满汉矛盾冲突之下,清代统治者出于政策的需要,必须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受汉文化影响,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



明惠宗朱允炆也没葬在明十三陵。朱元璋本想把皇位传给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奈何朱标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悲痛万分,把朱标葬在了孝陵东侧,希望朱标能长伴他左右。朱元璋为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在长子朱标死后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并把自己其他的儿子分散到各地去当藩王。朱允炆当了皇帝后极力削藩,引起了各路藩王的不满,这其中,朱允炆的四叔朱棣从北京起兵,一路打到南京,推翻了侄子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因此也无法入葬。

明惠宗朱允炆

朱棣当了皇帝后,把国都从南京迁到了他当藩王时经营多年的北京,并在营建北京皇宫的同时选择陵址,明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开始修建陵寝,是为长陵。明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陵园规模最宏大。作为明十三陵第一陵,长陵所在之地绝对是一块最好的风水宝地,在长陵周围,后面皇帝再选的陵址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后面的清帝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顺治的孝陵选了最好的地方, 后面的帝陵选址都不如孝陵。朱棣死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原本是想迁都回南京的,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可惜天不假年,朱高炽刚当上皇上十个月就死了,他死后埋葬的献陵都是在他死后开始营建的。

明长陵


明献陵

另外一位没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明代宗朱祁钰。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结果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还被抓去当了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被抓,大臣们就就拥立了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就这样,朱祁钰开始了他八年的皇帝生涯。其实朱祁钰皇帝当的还是不错的,这期间他选贤任能,任用于谦,领导了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的入侵。瓦剌看大明又推选了新皇帝,英宗在他们这也没什么用,就放朱祁镇回去了。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幽禁在南宫七年之久,后又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在英宗心腹石亨等人的策划下,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朱祁钰于西苑。不久朱祁钰离奇死去,可能是因为英宗复辟后朱祁钰的病得不到有效医治,所以他30岁就死了。明英宗赐谥号曰“戾”,侄子明宪宗即位后,在各方舆论压力之下,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不过朱见深也是有私心的,他给朱祁钰的谥号仅有五个字,曰“恭仁康定景皇帝”,远少于明朝其他皇帝的十七个字,而且没给朱祁钰庙号,还是后来的南明小朝廷给朱祁钰追加了谥号并上庙号代宗。朱祁钰生前原本给自己修建了寿陵供自己死后埋葬,但在英宗复辟后被捣毁,在朱祁钰死后,英宗按亲王礼将他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陵

朱祁钰的确可以算“好人”,他当时如果像宋高宗赵构那样,说什么也不肯把哥哥钦宗从金国接回来,也不会有后来的英宗复辟了。皇位的继承自古就讲究一脉相承,比起发动“玄武门事变”弑兄杀弟,还把兄弟的儿子们都杀光了的唐太宗李世民,朱祁钰简直太“仁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明朝   景泰   皇帝   庙号   谥号   皇位   皇陵   南京   明代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