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地名来历之十:花山街

花山街原为洪山区的“花山镇”,现已托管给东湖高新开发区。


花山镇牌坊

花山是“一江三湖”(长江、北湖、严西湖、严东湖)交汇处,东至左岭镇,南接武汉科技新城,西临东湖风景区,北抵武汉北湖新城,是武汉城市圈东向主轴“武鄂黄”城市带的城镇密集区、武汉市东部的都市发展区。

地名典故

花山最初被称作"福寿乡",是因为辖区内山多、湖多,湖山环绕,算得上是块"群峰聚气,环水生财"的风水福地。

解放初期,一位名叫雷茂嗓的驼背老人,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店,因此又得名"驼子店"。后来,因为此处有一个花山寺,人们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到寺里进香、观龙灯,即由"花山"取代了"驼子店"。

传说

花山,又称卧佛山。传说在很久以前,山城的百姓身患流疫,不少人含恨撒手人寰。不知何方来了位过路郎中,目睹了此等惨景,决心制服这一病魔。他爬高山、攀悬崖,风餐露宿找来了许多特效药,治愈了不少山民的疾病。于是,他成了人们心中的活菩萨。

一次,他在上山采药时,不慎从断崖绝壁上坠入深涧……全城的山民四处寻找,发现血肉模糊的他,至死还拽着一把草药。人们痛哭流涕,将这位郎中安葬在花山脚下。从此,高不过海拔225余米的花山,沾上了佛光仙气。

故事

在日寇蹂躏中华的岁月里,花山一时成了山城百姓避难之所。一天,日军出动9架飞机,悍然进犯开化,轰炸城关。城中一位刚结婚不久的木匠,因携妻逃避太急,竟忘了自家最值钱的“饭碗”——木匠工具。于是,他安顿好娇妻,返回家中去取。或许是离开了花山的庇护,他刚跨进城门,就被一颗从天而降的流弹炸得粉身碎骨。从此,这对恩爱夫妻阴阳隔绝,成为花山卧佛的伤心故事。

八大古迹。

花山的白浒山,原名为白虎山,上有"碧云古寺"、"魏氏书堂"、"峰顶天泉"、"井边云窟"、"油盐古井"、"猿猴老穴"、"矶分江武"八大古迹。

历史文化。

驼子店:花山集镇前称。

圣水口:地名,位于何董村。

仙女峰:山麓主峰,坐落于红光村小王湾。

古井坊:"古井"系指白浒山顶的油盐古井。

永贤阁:由后山西湖堤永贤保闸得名。

上唐街:"唐街"指原花山寺,位于现花山茶场,寺院供关圣帝君神像。

春和桥:春和村的一座古桥。

狮子峰:九峰山脉的山峰之一,峰顶有一水库。

花山地阔物丰,山清水秀,版图面积61平方公里,境内地貌为丘陵与 湖泊,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白浒、清丰、东港、沿江、联丰、吴桥、赛山、何董、清潭、山湖、红光、白羊山、红军、土桥、联合、花山、春和、红焰、后山等行政村。全镇5万多人口,耕地面积2.2万亩,水域1.06万亩,山林0.67万亩。

花山,草木葱翠、绿树成荫。山上有松、樟、梅、竹、银杏、合欢、厚朴等上百种树,远望如烟似雾,近观遮天蔽日——春天,杜鹃、山桃花开绿叶丛中;夏日,栀子、百合含笑于游人身旁;入秋,桂子、菊花香气四溢,加之凉亭、寺庙的点缀,更添了几分神秘与美丽。

花山,山水相依,一年四季美景如画,是一个比较宜居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天泉   驼子   东湖   武汉市   西湖   山民   峰顶   郎中   古井   木匠   武汉   地名   来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