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并强调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中国经济时报就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如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施策等进行解读与分析。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民生无小事,点点滴滴总关情。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2023年,如何满足民生新需求,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对困难群体兜底帮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民生领域很多工作的落实,是靠基本公共服务来支持的,这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疫情的冲击,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出现了困难,需要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基本民生底线,来发挥更好的作用。

他说,在就业扶持上,要通过公共服务的强化,让更多人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抓好稳就业以稳住经济大盘。

在重点产业和企业扶持上,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将来可考虑在推动行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对接、融资以及相关税费减免或缓缴等方面予以连续性支持,从劳动力供给到企业的运营等各方面帮助注入活力。

而在消费方面,政府通过补贴、发放购物券等刺激消费的方式,让消费群体有更强烈的消费意愿和更持续的消费能力。

在冯文猛看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最后的落脚点要落到人民至上的新需求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所以,当务之急是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对困难群体兜底帮扶等措施,让用工单位和劳动力能够更好地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多个环节,从生产端到劳动端、消费端,多方发力,综合施策,才能稳住经济大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防控政策放开是对的,但放开以后,地方政府要做好应对预案,要尽量满足老百姓当下最大的需求。首先,应对疫后爆发式增长的看病用药需求。其次,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收入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社会保障与医疗健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佳慧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前一段时间出现发热门诊排长队等候的情况,为更好满足百姓需求,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把体育馆改成了临时的发热门诊。江苏省苏州市将部分停止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发热诊疗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居民通过窗口就能进行病情诊疗,并可在药房完成配药,买药可刷医保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正在组织医院积极储备重症救治资源。这些做法正是顺应老百姓阶段性需求而作出的优化调整。

当务之急是做好重点人群需求的摸底和对接

“非常时期,怎么把局面控制住是关键,当务之急是大家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张佳慧表示,应对这一波疫情冲击之后,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复工复产。特别是,中小企业主、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的影响,疫情高峰冲击过后,应该更好地落实助企纾困、就业扶持的政策,让老百姓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恢复稳定收入。

在张佳慧看来,除了疫情应急和便民服务之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能一蹴而就,还需建立长效机制,要在未来工作中不断完善。

当前,如何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汪玉凯建议,首先,政府应转变观念,认识到政策放开以后责任更大。其次,要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形势变化,深入研判本地疫情发展态势,并做好各种应对预案和准备。再次,在应对的过程中要积极为复工复产、进一步恢复经济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要给居家隔离的老百姓发放一些口罩、药品等物资,帮助老百姓共克时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当务之急   疫情   底线   民生   大盘   老百姓   困难   收入   需求   重点   政策   社会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