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不太平的公主


黑格尔说,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


太平公主就经历过这样的闹剧。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太平公主出身高于她的母亲武则天,容貌、性格酷似其母,才能、智慧不逊其母,她曾经野心勃勃地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虽然她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一度受封“镇国太平公主”,但还是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最终只能以三尺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

太平公主的父母和三个哥哥都是皇帝,一生中参与推翻了一个皇帝,拥立了两个皇帝,可是最后又死于皇帝之手。


成长

太平公主的出生年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太平公主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母亲武则天的宠爱。公主五六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家,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这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公主七岁时,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去世,为了替自己尽孝,让小女儿出家做女道士,为杨氏祈福,道号就是太平。这个名字反映出皇帝父母对她的爱和希望,希望她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影视剧照

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婚姻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是与薛绍。按照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想法,也许只是想让太平公主在道观避避风头,一旦吐蕃人不再提出和亲的要求,他们就会让女儿还俗。然而当时已经是唐高宗后期,唐高宗整日卧床不起,武则天又忙于揽权夺势,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虽然主观上没有想冷落女儿,但客观上却一连几年也没有提出让太平公主还俗。出身皇室的太平公主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一年一年过去了,大好的青春一点点流逝,但唐高宗和武则天却迟迟不提让她还俗的事情。太平公主在等待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自己争取,她决定自己提出还俗的要求。唐高宗举行家宴,所有的儿女、亲戚都来参加。太平公主一袭紫袍,腰间围着玉带,头上戴着黑色方巾,挎着弓箭,一副青年武官的样子来到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太平公主对高宗和武则天说,父皇、母后,我给你们跳支舞吧,说完就跳了一段当时军官跳的舞蹈。唐高宗和武则天一看,女儿英姿飒爽,不由得笑着说:“小丫头,你又不是武官,怎么打扮成这个样子啊?”太平公主一听他们发问,马上停止了舞蹈说:“您二位要是觉得我穿这身衣服不合适,把它赐给驸马好不好?”这件事反映出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父母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择薛绍尚之”。这薛绍,十分符合当时理想驸马的标准:第一,薛绍出身河东大族薛氏,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驸马,母亲则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唐高宗的亲姐姐城阳公主,与太平公主门当户对;第二,薛绍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所以太平公主出嫁之后不用费心处理儿媳妇和公婆之间的关系;第三,薛绍年轻英俊,和太平公主是表兄妹,两小无猜。


影视剧照

公元681年7月,唐高宗为太平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是唐朝有史以来第一场超豪华婚礼,场面极其宏大。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就是县政府,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区政府)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看着最小的女儿出嫁,唐高宗心里也是异常欣慰,诗兴大发,亲自作诗贺喜,诗中写道:“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意思是希望这场婚礼能够给百姓都带来福气,让这样繁荣昌盛的局面保持千秋万代。太平公主终于嫁给了心目中满意的贵族少年,婚后一心享受着甜美婚姻所带来的快乐,与薛绍两个人夫妻恩爱,没过几年,她和薛绍的四个孩子相继诞生了。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在这期间,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并没有不轨事件传出。可是,当太平公主的婚姻被认为是“嫁错了”的时候,便莫名其妙地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了。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武则天下令将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薛绍有没有参与谋反,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当武则天觉得薛绍必须死的时候,他就一定“谋反”了。当时,太平公主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才刚满月。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影视剧照

第二次婚姻是与武攸暨。本来这次武则天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候,太平公主忽然变卦,以武承嗣有病为由拒绝了这场婚礼。实则是公主觉得丈夫薛绍的死与武承嗣有关,她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且,武承嗣离政治中心太近,保不住会像第一任丈夫一样不得善终。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但这没有关系,武则天很快就叫她死掉了。载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二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莲花六郎”张昌宗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张昌宗不仅人长得清秀,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很快就把武则天哄得团团转,成了武则天晚年须臾不能离开的角色。而太平公主自己,最起码与薛怀义、和尚慧范、张昌宗、张易之、高戬、崔湜等人淫乱,这些是写在正史里的人物,其他短期情夫就不知有多少人了。   

参政

薛绍之死和再嫁武攸暨,让太平公主明白了在政治利益面前,感情是相当脆弱的;作为公主,她是逃脱不了政治的。从此,孝顺的、希望夫妻恩爱平安过一生的太平公主便走向了政治中心,步入政坛,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初涉政坛,太平公主行事还是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只有当母亲“需要”或“允许”的时候,她才可能出手。

首先就是为母除患,杀死冯小宝。冯小宝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武则天给他改名叫薛怀义。薛,就是河东大族薛氏,武后还让驸马薛绍叫他叔叔。这个冯小宝,在武则天身边时间长了,慢慢地恃宠而骄。有一次,因为吃醋,居然放火烧了明堂,还纠集一些不法之徒威胁武则天的安全。这使武则天下决心除掉冯小宝。她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女儿。


太平公主接到这个任务后,进行了一番周密的谋划。一天,她假传圣旨把冯小宝约到耀光殿前,同时让自己的心腹奶妈张夫人带领一批壮士在耀光殿前埋伏好,等冯小宝到来后,张夫人率壮士一拥而上,乱棍将冯小宝打死。之后,太平公主命人把冯小宝的尸体送到白马寺,举行了火化仪式,并筑到了塔里。一个威胁者就这样灰飞烟灭了。由此可见太平公主的干练。

接着是铲除酷吏。来俊臣是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的酷更,然而随着武则天的统治一年比一年稳固,反对派也越来越少。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来俊臣向武则天告发她的子女企图谋反。虽然武则天并不相信,但武承嗣首先产生了危机感,他决定反告来俊臣。武承嗣明白,一己之力无法铲除来俊臣,只有依靠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才有胜算,所以武承嗣邀请太平公主联名上书,告来俊臣谋反。事关太平公主的切身利益,她欣然允诺,这件事在客观上加速了来俊臣的倒台,同时也加速了酷吏政治的终结。



影视海报

太平公主虽然步入政坛,又表现出善于权谋的一面,但是慑于母亲的淫威,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表现得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锋芒。这样的局面从圣历年间开始发生变化,衰老和疾病缠身的武则天对于整个朝廷的控制能力下降,朝廷分化成了三种势力。

其一是内廷势力。代表人物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氏兄弟备受宠爱和信任,所以他们身边慢慢聚集了一些急于进取的官僚,在朝廷之中也有了一些影响力。

其二是李家势力。武则天经过百转千回的思考,最终还是决定让儿子李显当自己的接班人,这表现出了回归李唐的倾向性。随着李显当上皇太子,他的弟弟相王李旦也解除了10多年的软禁生涯,并且领兵担任将军。李家的势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其三是武家势力。武周时期,武家子弟封王晋爵,都担任军政要职。武则天晚年,虽然她决定回归李唐,但是并不想打压娘家人,所以对娘家依旧照顾颇多,因此,武家的势力反而还在提升之中。

太平公主游走于后两种势力之间,她的禀性决定了她不可能只在幕后,她已经决定要主动谋取自己的政治利益了。


影视剧照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覆灭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丈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影视剧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太平   吐蕃   安乐   公主   元年   太子   势力   女儿   母亲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