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个子女送往国外,临终还告诫:不许为我国效力,一女儿臭名昭著

1922年,在一处华丽的王府中,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

这个老人身着清朝的官服,他叫善耆,是清朝的“肃亲王”。曾经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

在他即将咽气之际,将自己的儿女都叫到了身边。

“都过来……”

“你们一定不要给中国人做事,要记得日本人的恩情。

图丨善耆

说完善耆便咽气了,身边的人立马大哭起来。

“父王,父王。”

那么这名老人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要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为国效力呢?

勇于改革廉洁事

1866年,善耆出生于一个富足的家族,他的爷爷是当时大清王朝的“肃亲王”。

善耆在这样的家族中长大,自小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基本他的家里都会满足他。

在善耆二十岁那年,到了该封官的年纪,善耆得到了朝廷的恩赐,给他封了一个不低的官职,二等镇国将军。

图丨善耆

而在清朝末期的将军,已经不再去上场打仗的专利,这对于善耆也只是一个过渡,毕竟“肃亲王”的孙子这样一个名头已经够让清王朝给他富足的生活。

光绪二十四年,善耆的父亲意外去世。

不久后,朝廷就下来了任命书,善耆成为了新一届的“肃亲王”。

善耆刚刚上任,他还来不及开心,英国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封闭的大门,清王朝也在此时走向了没落的道路。

善耆十分痛恨英国的行为,但是他改变不了什么。

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朝廷中的王族十分惊慌,着急的逃离了北京,向着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进发。

而善耆作为“肃亲王”,他一直努力的维护慈禧和光绪的安全,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这一路上他的表现都被慈禧看在了眼里,慈禧对他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在慈禧返京后,命令他和李鸿章等人一起处理国事,足以可见此时慈禧对他的重视。

图丨慈禧

在清政府末期那个腐败的年代里,许多所谓的“王爷”都大肆敛财,要么就躲起来不出力享受生活。

而善耆则不同,他心中仍然有着对于清政府光复的信念,他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不仅亲力亲为,还要求自己手下的人不要从中捞取好处,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八国联军走后,善耆的府邸被烧毁了,为了补偿他,慈禧任命他做了一个“崇文门正监督”的职位。

这个位置在当时可是一个实打实的“肥差”,主要负责进京货物的税收工作。

而善耆在位期间,从不在税收中捞“油水”。他大力整理这个衙门中的不良风气,严厉惩治手下受贿的官员,大力提高了这个衙门的工作力度,甚至交的税收比往年还要多上很多。

慈禧在知道这件事后,还大力表扬了善耆,给了善耆许多赏赐。

善耆不仅工作认真,还善于笼络人才。

1905年,中国进入了革命的时期,清王朝在被疯狂的打击后,朝廷中也出现了不和的声音。

他们看到英国成功的发展后,主张效仿英国,开展“君主立宪制”。

他们一直上书朝廷,请求立宪,在朝会上也是如此。

“请皇上认真考虑立宪!”

而清政府在被闹了一年多后,终于给了这些人立宪的机会,他们设立了一个“民政部”的部门。

由善耆来担任部长,而按照清政府当时的腐败,善耆应该将里面的都安插进自己的亲信。

而善耆却并没有这样做,他起用有心于革命的人,甚至于邀请“同盟会”的人来民政部担任职位。

同盟会在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概念,那是改革的罪人,是妖言惑众的罪人。而善耆则没有受这些流言蜚语的打扰,他一心为清王朝做事,大力的笼络人才。

而善耆也与汪精卫产生了极其复杂的缘分。

1910年,汪精卫潜入北京,想要行刺重要的大臣。但是最终失败被捕,善耆负责审查此案。

图丨汪精卫

在审查汪精卫的过程中,善耆与汪精卫进行了友好的交流,甚至善耆一度对汪精卫进行了招揽。

而汪精卫在狱期间,善耆每每与他谈话,屋外的兵士们都要等待半天。

而善耆也在一次谈话中笑着说:“如若我不是王族,恐怕我早就加入革命党,推翻统治阶级了。”

汪精卫也十分敬佩善耆,在与善耆的交谈中,他看出了善耆不一样的气魄,后来当人们问起汪精卫对于善耆的印象时,他就只说了一句话。

“了不起的政治家”。

而这样的一个开明的人物,怎么就掉进了帝国主义的深渊呢?

图丨川岛浪速

复国之梦终消散

提到善耆和帝国主义,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川岛浪速。

善耆是在慈禧逃亡的过程中结识川岛浪速的,两人的性格十分相近,相谈甚欢,在逃亡的旅途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川岛浪速的心思十分之深,在清王朝没落后,他抓住善耆想要壮大清王朝的心思,成功算计了善耆。

而善耆在探寻救清的道路中,也受到了许多的打击。

他发布规定取消了许多封建王朝的规定,以求改革创新。

善耆在光绪二十八年,他在任职期间改革创新,整修王府进大街,开设文明茶院,促进白话文的传播,更是取消了女子不能进入茶院的禁律。

图丨善耆

这对于暮年的清王朝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善耆想要改变暮年的清王朝,但是他的改革受到了清王朝那些冥顽不化之人的强烈反对。

他被那些大臣中上书数次,无一不是攻击他的文章,让他的改革道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终于在善耆提出撤销军统令衙门的时候,顽固派集体上书,强烈反对,善耆最终被罢免。

他抑郁不得志,只得在家饮酒,看着清王朝一步步堕入深渊。

1911年,清王朝面临覆灭的危机,北伐的军队已经磨刀霍霍。这时的朝内出现了一个宗社党,他加入宗社党,与革命军决一死战。

“大清啊,我的大清!”

但是他即使再努力也没有办法,最后溥仪退位,清王朝彻底覆灭。他只能在自己家的废墟中,默默地望着紫禁城,怀念清王朝曾经的荣光。

川岛浪速就在这时安慰了失意的善耆,鼓励他重新复国,善耆的心里自然是不甘的,他怀念那个清王朝。

善耆在川岛浪速的帮助下来到了旅顺生活,时年的旅顺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地盘,善耆就这样在日本人的羽翼下生活着,筹谋着自己复国的理想。

次年,日本政府为了侵占中国人民的土地,开启了“满蒙独立运动”。而善耆为了光复他的大清,让自己的“勤王军”全力支持日本政府的行动。

图丨善耆、川岛浪速

9月20日,善耆在购买了大批军火后,让自己的手下将这些军火伪装成农具,从公主岭运往内蒙古,帮助日本人的“满蒙独立运动”

而在这批军火火速前往内蒙古的时候,被吴俊升的军队给拦截了,47辆车全部都被收缴.善耆因此大伤元气,第一次复国的计划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善耆因此大发雷霆。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付给你们报酬你们就这样工作的吗!”

善耆为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他开始不择手段。

在一次招待川岛浪速的宴会中,川岛浪速看上了年仅六岁的十四格格,这个女孩子十分可爱,让川岛浪速十分喜欢。

“如果浪速兄喜欢的话,我可以将她过继给你。”他咬牙狠下心来,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川岛浪速。

当日本大正天皇即位的时候,他顶着满天的风雪和刺骨的寒风,亲自上山祭奠死去的日本将士的亡灵。

每当川岛浪速来访,他必定带着自己的全家来小在门口等候,亲自拥抱欢迎他的前来,甚至于还让自己的侧妃陪伴着川岛浪速畅饮。

为了他的复国梦,他甘愿复出自己的一切。

图丨袁世凯

1915年,当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到了善耆的耳朵里时,他那颗复国的心,再次躁动了起来,于是他召集自己的手下,再度开启了复活的筹谋运动。

在与自己的手下商讨后,他征得日本人的支持,准备提起“扶清灭袁”的大旗。计划从由辽宁千山的部位讨伐袁烽火,与蒙古的部队一起恭攻下北京城,重新建立起清朝的政权,然后请溥仪复位,光复清政府的荣光。

为此,他不惜将自己手下的所有田地矿产,全部抵押给了当时的日本大财阀,用于借款。他用这笔钱招募了大量士兵,进行了军事训练,以求能够达成自己的愿望。

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袁世凯暴毙了。

日本人为他准备好的口号失去了意义,“扶清灭袁”成了一个笑话,他善耆也成了一个笑话。

日本人为了防止中国人产生不满,反抗日军。严厉警告了善耆,不允许他私自行动。

他的光复清朝运动再一次失败了,善耆由此受到了极大地打击。

这次的行动不仅耗光了他所有的财力,更是耗光了他所有的精力。

善耆再也没有勇气和金钱提起他的复国运动,他只能在病榻上缓缓度日。

他就这样失去了复国的梦想。

遣送子女出国造

此时的日本人在看到善耆失去了价值后,便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他。

而当善耆看到自己复国无望之时,他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他恨啊,他恨革命夺去了他的清王朝,即使他知道清王朝的腐败,可那也是他的故国。

他将所有的子女都陆续送往国外,命令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不许做中国人的官,更不许做中国人的民。

图丨善耆与他的儿子

善耆在复国的梦想中被日本蒙蔽了双眼,他认为日本是帮助他复国,叮嘱自己的子女不要忘了日本人的恩情。

他的子女也大都送往了日本的学校,而他的子女在未来也大都成了日本人攻略中国的武器,实在是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最终善耆在旅顺抑郁而终,享年56岁。

他送给川岛浪速的那个女儿,被其命名为川岛芳子,在来到日本后接受到纯正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图丨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在学校成绩非常好,当她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川岛浪速对她起了不轨之心,让川岛芳子失去了清白之身。

从此川岛芳子便对世界失去了信心,更是一度不承认自己女人的身份。她几度轻生,她的哥哥们极力劝说,才让她从崩溃的边缘中走了出来。

而川岛芳子从此走上了汉奸的道路,她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取情报来帮助日本人侵略中国,她参加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等丧尽天良的事情。

而最终,她人人喊打,在日本战败后被捕,我国以汉奸罪判了她死刑,让她这荒诞的一生走到了尽头。

善耆确实是一个清醒的人,他帮助大清改革,不贪污大清的金钱,想要帮助暮年的大清走出来,可是这样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又怎么是他能够撼动的,于是他失败了,还被大清所抛弃。

而后来的他心念复国,被日本人所蒙蔽,掉进了日本人为他设好的陷阱之中。他最终也没能看清日本人的嘴脸,甚至将子女都送往了国外,不让他们为国家效力。

他是可悲的,同时也是可弃的。他的眼光始终局限在清王朝,却看不到中国解放的大势,这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川岛芳子   旅顺   光绪   子女   臭名昭著   亲王   日本人   日本   朝廷   临终   手下   效力   慈禧   女儿   国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