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四川五大名将

《华阳国志》这样提到:巴有将,蜀有相。其实川渝两地同样将相辈出。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在中国军事史上也是人才辈出,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古代四川大地上走出的五大名将。


那么我们对名将的定义是什么,我想至少有两点可以参考。

其一 是对维护当时的政权的统一、中兴或是抵御外辱时起到关键作用,他的事迹能够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

其二 在战争中战绩辉煌,有战略眼光,或是作出了特殊贡献,能够得到交战双方的认可。

一 巴国之魂-巴蔓子

巴蔓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重庆忠县),是巴国忠义将军。

周朝末年时,巴国有贵族作乱,巴国将军蔓子向楚国请救兵,答应事成之后,割让三城给楚国。楚王于是答应派兵救巴国,在巴国平定叛乱后,楚王便来向蔓子要城。蔓子慷慨作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

言毕,刎颈自尽,满座大惊。使臣捧蔓子将军头颅回到楚国。

楚王感叹:“如得此忠臣,又何需几座城池。”

遂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巴国举国悲痛,在国都厚葬巴蔓子将军的无头遗体。

我们如今从诚信的角度来看,巴蔓子多少有点不厚道,但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上来看,这种舍生取义,忠勇爱国的行为在历史上还是得到了相当大的认可。

纵观历史,能得到敌方认可的并因其行为举行厚葬的并不多见。如果说还有一位,那就是三国时代的关羽关二爷。

这种舍生取义,忠勇爱国的行为,后来在八年抗战时期,出川抗战的川军将士每每引用“四川自古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的典故,激励他们奋勇抗战。

2005年,巴蔓子被评为重庆历史文化第一名人,成为重庆人文精神的代表。

二 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中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明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二日出生于忠州(重庆忠县),自幼聪颖伶俐,志向宏远,且胆略过人,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

秦良玉22岁时,嫁与石柱土司马千乘为妻。秦良玉有将才,善治军。她协助马千乘整政,在乡里,招募了一批勇士,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支由土家族人组成的部队号称白杆兵。

他们使用一种用当地白木制成的“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独特长矛,锐利无比,而且特别适合山地,战时为武器,平时行军,翻山越岭可以用来作为支撑,运用灵活,因此战斗力极强,屡立战功。


在万历二十七年的平播战役,她第一次上阵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和用兵之道,在朝廷论功时,说“是役,良玉夫妇战功第一。”

马千乘因被人陷害死于云阳后,秦良玉袭土司职,在万历四十一年,辽东战事吃紧,朝廷又征调四川土司兵援助辽东,秦良玉率白杆兵与清兵激战,后亲自统兵镇守榆关,清军不能破关西进,不得不改道由长城入塞。


秦良玉的一生都在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她几次进京勤王,在平定奢崇明之乱时,秦良玉以六千白杆兵大败十万叛军,威震四川,张献忠在四川时势力强大,但数次败在秦良玉手中,后来自始至终也没敢靠近秦良玉所守护的石柱。

三 抗金名将-张宪

四川阆中人,于靖康年间投靠岳飞麾下。作为岳飞部下重要将领,在不算太长的军事生涯中,张宪多次参与平内乱、抗金齐的军事行动,并在岳飞离开岳家军的那两次时间,代岳飞掌军,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能力。


绍兴二年,作为前军统领,率部破莫邪关,连州破曹成。

绍兴三年平定吉,虔二州叛乱,被封遥郡,进入高级武官行列。

绍兴四年,尽管在岳家军随州遭遇挫折之时,张宪部却在这次北伐最关键的邓州一战中取得巨大胜利,击败了金齐数万联军,后乘胜再破唐州,收复唐州和信阳军。

绍兴六年,面对来犯金军,张宪有勇有谋,擒获敌酋郭德,施富。


绍兴十年,张宪跟随岳家军最后一次北伐,第一次与金军大部队的交锋。张宪在不足半月的时间里连克蔡州、颍昌、陈州,扫平开封以南地区,其克敌攻城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此外,根据陈州之战时张宪“带诸统制将官”可以看出,在岳飞未临的场合下张宪具有统帅本军其余诸军统制官作战的权力。

郾城一战,战败的兀术率军前往临颍,企图攻打颍昌府,此时刚赶到郾城的张宪率军前去与兀术决战,在临颍县击败了兀术留下来的部分金军。

十八日,张宪在临颍县东北指挥了他本次北伐的最后一场战役,击败了金军的五千骑兵。

绍兴十一年,张宪被部下王俊状告谋反,以谋反罪名被诛杀。直至孝宗时才得以平凡。

四 明末名将-杨展

杨展(1604~1649)字玉梁,四川嘉定(今乐山)人,古书记载杨展“身长七尺余,英姿慷慨。

明末张献忠攻入四川后,杨展在今天的乐山犍为县组织义军反抗张献忠,并在弘光元年攻占叙州,大败张献忠军。

隆武元年杨展大败张献忠部将梁一训于四川泸州。次年又击败刘文秀部,收复乐山,邛崃,眉山,雅安。

逼得张献忠离开成都,打算由青神江而下出川,杨展在彭山的江口设伏,大战中大败张献忠,张无奈只得再次返还成都,又想于川北出川,杨展率部占领成都,不料此时清军入川,杨展只得退守嘉定。


永历元年,厉兵秣马后的杨展,在资阳,简阳大破清军。

在《南明史》中有记载“展智勇冠诸将,川东西之起兵者,倚为长城。

五 大清第一武臣-岳钟琪


岳钟琪 (1686—1754),四川成都人。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封疆大吏,也是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常胜将军。按袁枚的描写,岳钟琪身材高大伟岸,相貌奇伟,身高超过姚明,达2.3米,不苟言笑,沉稳严肃。

岳钟琪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也是唯一官拜大将军的汉族骁将,军事上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他曾官至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被雍正帝、乾隆帝分别誉为“当代第一名将”、“三朝武功巨擎”。他的军事生涯几乎与康熙、雍正、乾隆朝西北、西南边陲平定叛乱的战事紧紧连在一起。他“武烈飚逝,拓地开边”,“历事三朝,威望著海内。

康熙五十年,由于边地战事频仍,准噶尔汗国屡屡犯边,此时的岳钟琪毅然投笔从戎,做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了一生戎马的征程。

康熙五十八年,岳钟琪奉命入藏平定准噶尔叛乱,开始展露头角。


雍正元年,岳钟琪更是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将风范,一举荡平了罗卜藏丹津的巢穴,雍正十年时因副将贻误军机,而使准噶尔军逃跑。雍正对此事大为恼怒,将岳钟琪降为侯爵。朝中大臣也纷纷上疏弹劾岳钟琪。雍正帝遂将他革职、削爵、送入大狱。直至乾隆二年,岳钟琪才被赦免,放归田里。


乾隆十二年,岳钟琪重新被起用,任四川提督,平定金川叛乱,再立战功,重获恩宠,被乾隆帝授予兵部尚书衔,官太子少保。


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逝于镇压陈琨民变的途中。乾隆帝特赐祭葬,谥襄勤。

岳钟琪能在战争中纵横捭阖,来自于他灵活多变的军事战略战术。


岳钟琪认为军事统帅要有勇有谋,智勇比武勇重要。因此他常常根据因势利导地调整作战方针。正是岳钟琪的这种神鬼难测的作战方针使敌人防不胜防,清军屡战屡胜。

其次,岳钟琪他善用奇兵,长驱直入,攻敌不备,在作战中也常因出其不意而取胜。


最后,岳钟琪率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并重视整饬营伍。岳钟琪每战多捷,除战略战术得当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他军纪严明、身先士卒。

据说岳钟琪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拧着两把“重百余斤”的大铜锤冲锋陷阵,无比鼓舞士气,同时,军纪严明,对士兵严而有恩,故而深得广大士兵的爱戴。

其实,在巴蜀地区,名将还有很多,比如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甘宁,平定川陕白莲教乱及张格尔之乱的杨遇春,晚清时的湘军名将鲍超。五代十国后蜀川西静南军使平定川西的曹光实,汉代名将庞雄、南宋抗金将领安丙等等。。。但都没有这五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枚举了。下期来盘点近代史上巴蜀大地上走出的五大名将。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临颍县   准噶尔   名将   楚国   雍正   乾隆   乐山   绍兴   作战   叛乱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