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诞生-寻求和平合作

作为二战胜利的产物,联合国的诞生, 无疑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再次体现了人类建立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决心和愿望。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联合国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是有生命力的。联合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代表性最广、影响最强、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事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家”

联合国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 岁月里孕育起来的。1941年12月22日,美 国总统罗斯福在华盛顿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两国联合作战事宜举行会晤时提出,由所有对德一意一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签署一项共同宣言,以保证“使用其全部联合国徽标资源同正在妄图征服世界的法西斯作战,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条约”。

最初在该宣言上签字的国家共有 26个, 后来增至47个,它们被称为“联合国家”, 宣言被命名为《联合国家宣言》。它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如何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发生、防止出现新的世 界战争策源地,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机构联合国,就提上议事日程。

1943年,当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反法 西斯联盟的变化后,各大国开始为筹建联合国而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11月28日至12 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

会议开始不久,罗斯福便详细介绍了他 对未来国际组织基本体制的构思。他在纸上画了三个圆圈。左边的圆圈写着“40个联合国家”,罗斯福解释说,这40个国家的代表 可以开会讨论世界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中间的一个圆圈标明“执行委员会”,这个机构将由苏、美、英、中以及两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和南美、中东、远东、英属自治领的各一名代表组成,负责处理一切非军事性的问题。第三个圆圈上写着“四警察”,就是 苏、美、英、中,这是一个行使权力的机构。 斯大林最初并不同意罗斯福的设想,但最后 还是接受了罗斯福的意见。1944年8月到10 月、苏、美、英和美、英、中分别在华盛顿郊 外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讨论并草拟了战后国际组织“联合国”的章程。

苏联提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苏、 英、美、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只要五国中有一个国家反对,表决就无效。因为在当时,大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它是少数,有了否决权就可以保证苏联不会吃亏。英、美代表则坚决反对拥有“否决权”,主张少数服从多数。出于同样动机,苏联又提出让它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直接成为联合国成员。这样,苏联就可以有三票的表决权。这显然是英美两国所不能接受的。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罗斯 福和邱吉尔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同意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才接受了苏联的建议。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结束后,参加国发表 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共联合国安理会会场,主要内容是关于即将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会员国资格、主要机构及其职权、关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的安排。安全理事会是该组织的主要机构之一,其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英、苏、中以及相当时期以后的法国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关于未来国 际组织的名称,建议沿用1942年1月1日签 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定名为“联合国”。 为此,人们一般都把敦巴顿橡树园大厦看成是联合国的诞生地。

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 在雅尔塔举行会晤,就敦巴顿橡树园置留的 问题作最后磋商。三位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中一致同意了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的“雅尔塔公式”,这个公式就是指安理会对程序事项以 外的一切议题的决定,应由11个理事国中7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表决之。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必须实行 “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使安理会各常任理事国从此享有“否决权”。

联合国成立

1945年4月25日,参加反法西斯阵营的国家在旧金山隆重举行联合国家国际组织 会议。美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是国务卿斯退丁纽斯,英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是外交大臣艾登,苏联代表团首席代表是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是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团成员中有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共有282 人、还有1700多名顾间、专家、秘书和随行人员。这是世界外交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会议、史称“旧金山会议”。

在为期63天的议事日程上充满了激烈的 争论和交锋。6月25日,与会代表在旧金山歌剧院召开全体会议,无保留地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作为前者构成部分的《国际法院公约》。次日,50个国家的代表们在旧金 山退伍军人纪念堂礼堂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当时在宪章上签字的有50个国家的153名代表,加上共有中、法、俄、英及西班牙文5种文本,因此签字仪式整整延续了8小时。

1945年10月24日,常任理事国中最后 一个会员国苏联将批准书交存美国政府。同 一天,乌克兰、白俄罗斯也交存批准书,使得交存批准书的非常任理事国达到24国,超过常任理事国外46个创始会员国的近半数。《联合国宪章》就从这一天起生效,联合国也在这一天正式诞生,总部设在了美国东海岸的纽约。以后的每年10月24日被称为“联合国日”作为联合国的基本法,联合国宪章无疑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文献。宪章全面地、完整地确定了联合国的体制和目标,是联合国一切活动所依据的准绳和指针。它由序言和19章共111款条文构成。

宪章中的第一章的第一和第二两条,即 联合国的宗旨及原则,是全部宪章内容的核心。宪章以“主权平等原则”为其首要原则。也就是说,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性组织,尽管它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进行干预的合法权利但它毕竟不是超国家的政府,无权干预其成员国主权范围的内部事务,也不能越俎代处理其成员国的内部事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经历了一个艰 难的发展过程。战后初期,联合国在超级大国的控制和操纵下,一度做过违背世界人民意愿的事情。联合国本身在美、苏激烈“冷战”的情况下也几近瘫痪。但是,随着战后国际关系中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大量的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加入了联合国,使联合国的局面发生了积极的演变。

影响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 际合作方面做出的贡献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联合国在非殖民化进程以及在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几十年来,联合国系统主持制定了大量 内容包括国际生活各个方面的国际协议和重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宣言,反映了大多数会员国的共同要求,有不可忽视的道义力量。在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进程中,联合国通过的一系列宣言、纲领、宪章和决议,从根本上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利益的。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变化无常的世界局势中的“一个不变的中心点”。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

本文来源于《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中的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联合国   巴顿   罗斯福   雅尔塔   苏联   联合国宪章   宪章   国际组织   和平   代表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