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关羽墓,千年青龙偃月刀吹发可断,关羽真正墓地是哪个?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长期以来,关羽往往被认为有三处墓地。一处是河南省洛阳市的关林,一处是湖北省当阳市的关陵,一处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关羽墓。关羽之所以会有三座墓,与其复杂的经历有关。直到1979年,一场大雨冲开了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关庄村的一座墓地,人们才发现,原来关羽竟然还有着第四处墓地。而这座墓地,很可能就是关羽真正的墓地。

那么,关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墓地呢?关羽真正的墓地里又会有什么秘密呢?


关羽可以说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说熟悉是因为关羽的名声很大,在国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关羽的祭祀也普遍存在。说陌生是因为现在关羽的形象往往是后世演绎夸张出来的,经过了无数次充满传奇色彩的改编,已经与当初历史上真正的关羽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但关羽的一生确实是充满忠义的,这一点在小说和历史上是一致的。

关羽是河东解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一带。本来字长生,后来改为云长。早年因为在家乡犯了事,不得不逃到幽州涿郡,却正好赶上了黄巾起义,在这里遇上了刘备和张飞。三人关系很好,往往是同吃同住。他们共同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张飞和关羽经常侍立在刘备的左右,保护刘备的安全。

刘关张三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并没有参与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历史上确实有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事情,但并没有十八路,并且组织者也并非曹操,而是桥瑁。而刘备等人这一时期正在与起义军交战,并未参与讨董联军。

因此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华雄确实是董卓一方的将领,也确实被斩了,但斩他的人并非关羽,而是孙坚。后人为了凸显关羽的武功,将这段情节转移到了关羽身上。


刘备早期曾经与曹操合作,但最终与之分道扬镳。公元200年,曹操亲自带兵进攻刘备,刘备战败,不得不前往投奔袁绍。而关羽则被曹操生擒,曹操希望关羽能为他效力,便厚待关羽,任命他为偏将军。

官渡之战中,关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策马从阵中冲出,一举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并砍下了其头颅,袁绍军士气大挫。但文丑并非关羽所杀,《三国演义》中为了让关羽显得更加英明神武,将杀文丑的功劳也算在了关羽身上。

官渡之战后,关羽认为自己已经回报了曹操的大恩,便希望回到刘备的阵营。曹操部下有人要追赶关羽,曹操却说:“各为其主,不必追了。”因此“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很可能是后世的夸张。

事实上这“五关”在地理布置上很不合理,根据后世考证,如果关羽真的要经过这“五关”的话,那无疑是在当地反复绕路,耽误时间,让人难以理解,而“六将”在历史上也缺乏记载。因此关羽很可能并没有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但他主动放弃了在曹操这里的荣华富贵,选择回到刘备这边,这点是无可置疑的。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后非常器重,让关羽、张飞等人有了怨言,但在刘备的劝说下,他们还是接受了诸葛亮的地位。在关键性的长坂坡之战中,刘备接连被曹操击败,一度陷入绝境。关键时刻,关羽率水军杀出,救下了刘备,并和刘备一起撤往夏口。


历史上并没有关羽参与赤壁之战的记载,他此时正留守夏口,防备曹操军趁虚而入。因此关羽出于恩义放走曹操的情节也是后世虚构的,为的是体现关羽的忠义精神。

关羽虽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但确实在镇守荆州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关羽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与北方的曹军对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得曹军不敢南下。

马超归降刘备后,关羽听说刘备很器重他,有些不服气,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武艺如何。诸葛亮说:“马超文武双全,是一代俊杰,但他确实还比不上美髯公您的才能。”这里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关羽确实也是有些心高气傲的,并非后世所杜撰,而“美髯公”这一称呼也是当时就有了。

到了215年,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此前刘备“借”荆州时与孙权约定,一旦夺取了益州,就会把荆州还给孙权。于是此时孙权就派人来向刘备索取荆州,但此时刘备又说:“等我得到了凉州,就会把荆州还给你们了。”由此可见“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歇后语也是来自于真实历史的。

孙权听说刘备不肯还荆州,非常愤怒,便调集兵力试图进攻荆州。此时荆州依然由关羽镇守,孙权派吕蒙迅速夺取了荆州南部的三个郡,关羽听说后南下增援,被鲁肃挡住。鲁肃眼看孙刘联盟就要破裂,便邀请关羽谈判。


鲁肃的部下劝他不要去,但鲁肃毅然只身一人前去见关羽。面对关羽部下们的刀锋,鲁肃谈笑自若,把关羽驳斥得哑口无言。最终孙刘双方达成协议,平分荆州,这就是著名的“单刀赴会”。但《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和鲁肃的角色倒转了,变成了关羽单刀赴会,而鲁肃成了被挟持的人物。

鲁肃是坚决主张维系孙刘联盟的,可惜他在217年去世了,之后孙刘双方摩擦不断,最终还是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关羽长期镇守荆州,在刘备从益州北伐时,他也挥师北伐,进攻曹操控制下的襄阳、樊城等地。曹操派出于禁,庞德等人支援,结果被关羽打得大败。历史上并没有关羽放水“水淹七军”的记载,但他确实击败了曹操的援军。

此时可谓是关羽的高光时刻,只要再前进一步,他就能拿下在中原争霸中至关重要的襄樊之地,为刘备的大业作出关键性的贡献,可惜他终究没能完成这个目标。就在关羽北伐时,孙权为了和关羽结好,派人向关羽求亲,表示可以把女儿嫁给关羽。结果心高气傲的关羽看不起孙权,狠狠羞辱了使者一番,拒绝和孙权结亲。孙权大怒,下定了偷袭关羽的决心。

于是就在关羽在前线与曹军激战之时,孙权买通了驻守在关羽后方的糜芳、傅士仁等人,偷袭南郡,南郡很快陷落。而吕蒙也挥师渡江,切断了关羽的后路。

所谓“一日无粮千兵散”,关羽被断了后路,缺乏粮草,眼前的襄阳和樊城又久攻不下,不得不向南撤退。结果在路上又中了埋伏,关羽和长子关平都被擒获,不久后在临沮被害。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死后的表现还进行了一番夸张描写,比如多次显圣等等,但历史上并未有相关记载。


关羽死后,孙权为了嫁祸曹操,将关羽的首级送到了曹操那里。之后孙权厚葬了关羽的身体,并向刘备一方道歉,然而这并没能挽回局势,而是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孙刘战争。而曹操也察觉了孙权的意图,同样厚葬了关羽的首级。刘备对于关羽的被害也是悲痛欲绝,在成都为关羽修建了衣冠冢。

因此,关羽就拥有了三处墓地。也就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关陵,位于湖北当阳。埋葬关羽首级的关林,位于河南洛阳。以及蜀汉政权为了祭祀关羽而修建的关羽墓,位于四川成都。

而到了1979年,人们才发现,原来关羽还有第四处墓地。1979年的一场大雨,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关庄村的一座古墓呈现在了众人眼前。本来这其实也不算稀奇,因为河南历史悠久,古墓众多,出土一座古墓也是常有的事。但这座古墓有些不一般,里面的墓主人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头颅。

而与那些形制宏大并有着众多珍贵陪葬品的古墓不同,这座古墓十分俭朴,里面只有一把刀和一个刻着文字的石碑。由于时隔久远,碑文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经过专家们的清理,碑文重新呈现在了众人眼前。里面赫然出现了“汉寿亭侯关羽”的字样,原来,这正是埋葬关羽的墓!而墓中的头颅,很可能就是当年孙权送往曹操处的关羽头颅!此后经过进一步清理,人们发现碑文中记载的正是关羽的生平。


堂堂蜀汉英雄,墓地竟然如此简陋,似乎不太合理,但这其实正符合关羽的作风。关羽本来就是一生俭朴,崇尚节俭的,他不爱钱财,不好女色,没有什么珍贵的陪葬品也很正常。而关陵、关林和关羽墓这些形制恢弘而耗费巨大的建筑,反而不太符合关羽的风格了。

而墓中的那把刀经过专家们的检验,发现依然极为锋利,很可能就是当年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但当时其实并没有“青龙偃月刀”这个名字,这个华丽的名字很可能也是后世为了让关羽显得更威风而写出来的。关羽更多的是用长矛作战,但也用过刀,其实古代武将们是很少用“专属武器”的,更多的是根据战场情况选择武器进行作战。

同时这次考古发掘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既然这座墓里埋的是关羽的头颅,那么洛阳关林里埋的又是谁的头颅呢?曹操又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障眼法呢?这些依然是未解之谜,但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推进,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益州   墓地   襄阳   洛阳市   荆州   青龙偃月刀   黄巾起义   河南   头颅   后世   古墓   确实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