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之死,在李斯,不全在赵王迁

李牧之死其实跟另外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这个人就是李斯。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李斯向秦王政提出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前208年)

李牧(?~前229年),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公元前246年之前,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公元前243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河北省固安县南)。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藁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史称:肥之战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李牧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 史称:番吾之战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李牧(?~前229年)

李牧的死说明了李斯的反间大计得逞了,但是深挖李牧的背景,其实也挺心疼赵王迁的。

李牧早期一直镇守雁门郡,防备匈奴和燕国。后期,随着廉颇、乐乘、田单、赵奢等名将的死亡和出走,加之被秦军大败的危难之际,不得已启用了李牧。李牧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匈奴和燕国也早已经被赵国打的无还手之力,为什么赵王不早点启用李牧对抗秦国呢?

让我们看看李牧的家世:

李牧的祖父李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后归赵为柏人侯。

李昙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玑

长子李崇,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李氏始祖。

幼子李玑即是李牧之父,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居赵郡,是赵郡李氏祖先。

由此可见,李牧父祖两代都在秦国做过高官,而且伯父一支还定居在秦国,秦国大将李信就是李崇的孙子,李牧的堂侄。所以,为什么不是逼不得已,赵王不启用李牧抵抗秦国。有谣言李牧要叛逃秦国,赵王迁小心脏受不了,派更加可靠的宗室赵葱替代李牧也属正常,只是李牧反应过激才造成个人身死,要是在其他朝代,就是灭族之罪。

秦末,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只是但凡军事强人政治觉悟都比较弱,四大名将也只有王翦凭借非凡的政治觉悟才得以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武城   陇西   秦国   秦王   司马   邯郸   河北省   匈奴   公元前   大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