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到恋人,瞿秋白36岁英勇就义,34岁杨之华终生未再嫁

1924年11月27、28、29日,上海《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三则"启事"引发热议,"启事"的热度不亚于今天的热搜。三则"启事"内容被大大的刊登在报纸上。

第一则的内容是"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第二则刊登的是"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第三则阐述的是沈瞿两人的关系"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三则"启事"惹人热议的原因不仅是事件中的人物是公众熟知的名人,更是因为"启事"内容的"劲爆"。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三人的三角恋关系,一时在上海疯狂传播。

瞿秋白的革命起步

瞿秋白,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因为父亲生性淡泊,对家业没有追求,使得原本还算富裕的瞿家只能日渐衰落,年纪轻轻的瞿秋白靠亲戚接济,无奈地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的知识的渴望,努力学习之余还打工来维持生计。困顿的生活没有对瞿秋白造成过多的影响,不屈的灵魂指引着他前进。

心地善良的亲戚心疼瞿秋白,资助他出国留学,这让他有机会感受西方先进的文化,形成进步的观念。早年的生活经历让他早早明白了穷困人家生活的不易,这也成为他日后为百姓服务,参加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瞿秋白还参加了五四运动,伟大革命的力量和同龄人激情的热血鼓舞着他,让他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他决心投入到革命中去,用教育来解放当时的中国。

文化育人救天下,他先后担任大学的助教,丰富的学识又让他受到革命党人陈独秀的赏识,他随后跟随陈独秀到莫斯科交流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担当陈独秀的翻译。

相识校园,相互陪伴过难关

1923年的夏天,刚满二十四岁不久的瞿秋白来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他怀揣着理想与信念,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他在这里实现梦想,也在这里找到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那个人就是他的学生——杨之华。

有着极高思想觉悟的杨之华接受了新式教育,怀揣着梦想的她远赴上海学习。杨之华在1923年底考入上海大学,在这里认识了她深爱的并改变了她人生的男人,瞿秋白。

刚认识对方的时候,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杨之华与丈夫沈剑龙更是育有一女,所以互相欣赏的两人早先并没有过多男女私情,只是纯粹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转折是瞿秋白的妻子王剑红得了肺病,在当时医疗条件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治之症,瞿秋白和王剑红伉俪情深,瞿秋白在妻子病重时时时陪伴着她,但是瞿秋白的陪伴对王剑红的病情没有起到任何减轻的作用,王剑红最终还是早早地离开了瞿秋白。

失去妻子的瞿秋白悲伤难过,日渐消瘦的他引发了杨之华的恻隐之心,她常常来到瞿秋白的身边,安慰失去挚爱而深陷痛苦的老师一来二往,温柔善良的杨之华吸引了瞿秋白,年轻的女学生抚平了他枯寂的内心,慢慢地他逐渐走出痛失爱妻的阴影,他向杨之华迈开了第一步。

而杨之华此时正经历着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她与丈夫沈剑龙本是大家眼中门当户对的一对爱人,但是在上海读书期间两人距离相隔太远,杨之华写信回家也经常石沉大海,没有音讯,还不知从哪传来丈夫经常出入声色场所,与多名女子走得很近的消息。

这让为人妇的杨之华非常难过,相继地,爆发了她与丈夫的频繁的争吵,这让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感情出现了裂痕。瞿秋白也不忍喜欢的女子深陷感情痛苦,他通过聊天排解杨之华心中的苦闷,给与她精神上的慰藉,让远离家人与爱人的杨之华感到温暖。

和平离婚,相爱之人成眷属

在一次次交流和接触中,面对风度翩翩温润如玉的瞿秋白,杨之华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敬仰与爱慕的感情,她的情感从丈夫身上剥离,转移到了老师身上。

可当她察觉出瞿秋白对她的感情后,她逃避了,即使是有着进步思想的她还是不能摆脱封建妇德的禁锢,她深深地明白这是不被世俗看好的感情,当时还是有夫之妇的她手足无措的只好逃回萧山老家。

杨之华的逃避没有劝退瞿秋白,深知杨之华处境的瞿秋白追到了杨之华的老家,而瞿秋白的出现坚定了杨之华的信念,她要向不幸的婚姻宣战。

于是二人在杨之华哥哥的帮助下与沈剑龙见了面。三人的见面没有刀枪剑影,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沈剑龙并没有大发雷霆,作为杨之华丈夫的他没有指责妻子的"背叛",相对理智的三位青年竟然和谐的聊了一个晚上,达成了共识的三人就这样结束了谈话。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沈剑龙放了杨之华自由,可能是对爱人情感需求的明晓,也可能是对两人感情的理解,过分通情达理的沈剑龙就这样和杨之华和平的离了婚,沈剑龙和瞿秋白更是成为了知己好友,三人的关系也出乎意料的和谐,在瞿杨两人婚后三人还有过多次的畅聊。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三则"启事"的刊登。离了婚的杨之华很快就与瞿秋白成了婚,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婚礼的当天,又出现了惊世骇俗的一幕。作为新娘前夫的沈剑龙前来祝福两人。

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不幸也悄悄降临

瞿秋白为了纪念与杨之华的爱情,充满爱意地篆刻了三枚印章:"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白之秋华",以此表达他们的真挚的爱情。

获得了愿望中的爱情的杨之华很幸运的要回了女儿独伊,而瞿秋白更是视独伊为己出,没有要求杨之华再为自己生一儿一女,独伊对瞿秋白也是十分敬爱,后来还改名为瞿独伊,三人此后过上了近十年其乐融融的生活。

美好的爱情,美满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维持很久,心中有强烈先进思想的革命家瞿秋白是不会容忍自己沉溺于个人的幸福生活中,而忘记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同胞们的,正像他当时进入上海大学任教一样,他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继续积极地开展革命工作。

时间来到1934年,瞿秋白在日以继月的繁重工作中患了肺病,但他仍然坚持留在江西瑞金参与工作。1935年,瞿秋白的病情越来越重,中央决定转移瞿秋白到香港治疗,但是在转移工作中瞿秋白被叛徒出卖了行踪,不幸被捕。

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的瞿秋白面容平静身赴刑场,他到刑场后镇定自若的坐下,还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民族的英雄就此落下人生的帷幕,时年36岁。

那一年,杨之华才34岁,尚且年轻的她早早的失去了相爱的伴侣。此后,她终生未再嫁。

杨之华在瞿秋白离开后不断收集瞿秋白的文稿,整理成文集,这是她为丈夫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对那个相爱的人深深的惦念,像是瞿秋白刻下的印章,他们的人生早就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肺病   刑场   英勇   启事   上海   师生   终生   恋人   丈夫   妻子   感情   关系   爱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