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1000多本书,这10句对我影响最大的话,也能让你越活越清醒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干干净净的,什么也没有。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会按照主流的观念给他涂抹上伴随着他一生的第一层颜色和图案,这就成了生命最初的设定。

如果没有学习和成长,他没有其他的力量来修改这种设定,那么他的一生,都会按照他小时候所接受到的东西来生活,因此大多数人一辈子活在他被动接受的认知里,而无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更有甚者,他们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成为自己意味着什么。

而读书,无疑是让我们能够成为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像黑塞说的: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这话实在是没毛病。

因为你读书越多,你的内心越有力量,越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环境要求自己的。

这许多年,读的书没有两千,也有一千,但以下这10句话,对我的影响最大,它们在我成为自己的路上,一直影响着我。

01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而自由,这意味着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意志上,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

可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走进了一系列的设置之中,这些设置成了人在选择时所不得不考虑的条件。

自由是肯定的,但是怎么个自由法却是充满限制的,你想去山里生活,但进山后如何应对自己的生活,如何应对自己的亲朋,这就是现实的考虑。

所以,自由就摆在那里,至于要不要选择自由,就看个人在现实给定的条件面前能表现出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就看自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多一点,还是喜欢外界的看法多一点了。

所以说,人生而自由,但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限制,你想自由,可是现实偏要给你各种限制,你想要活出自我,现实还是会给你制造各种限制。

但我要说的是,自由之宝贵之处,恰恰就在于这些限制的存在,人生的价值之得到体现,恰恰就在于人能够突破限制而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正因为现实是充满限制的,所以才需要在限制之中争取自由,自由不在天上,自由在选择和勇气之中。

02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追求智慧,寻求真理,后来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告上法庭。

他明明可以活下去,条件是他不得继续找人辩论,但他拒绝了。“只要我能呼吸,还有力量,我就不会停止求知、爱智。”

他宁愿死,也不愿违背自己对真理的热爱。

他的一生,经得起任何审视。

所以他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要过一种经得起审视的生活,无论在何种境地,都不会后悔的生活。

但我发现,一个人要审视自己,他必须先认识自己,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是无力审视自己的,他只会人云亦云,只会被外界的观念和态度左右,他的生活,只是“得过且过”,只是被众多的观念推着向前,看起来自自然然,但完全不由自主。

所以,认识你自己吧,听到你内心的声音,看到将你束缚住的东西,成为真正的自己。

03

对待生命,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因为他只有一次。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面说: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这话说得实在没毛病,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这一次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他不像电影,可以重头再看,去比较哪里好哪里不好。

所以我们永远不知道选择什么是最好的,我们始终只能确定一点:我们想做什么。

但很多人经常都会面对一个问题,在想做的事情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去做,将生命耗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耗费在为求生活的虚与委蛇之中,怕别人不能理解,怕亲人不会支持,怕挣不到钱。

总之,怕的东西太多了,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就这么一年年过去了,等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些担心的和害怕的其实都是狗屁时,又太晚了,没有机会了。

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事实上,你怕什么不理解,一个连你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理解的人,又何必要他理解;一个连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都反对的人,你还说那么多干什么呢!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下辈子给你改进,所以想做的你不妨大胆一点,做好了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做不好,大不了重头再来嘛!

04

如果我一辈子不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人生在世,三句两句也离不开生活,做什么也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生活,很多人常常身不由己,做事情不考虑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考虑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买车买房,能不能赚够娶妻所需的彩礼钱,竭尽全力去讨好生活,把自己的内心踩在脚底,等到夜深人静时才捡起来看看。

可是你仔细想一想,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你想要的吗?还是你周围的人想要的?将一辈子耗费在这样的生活上,你真的开心吗?

可能有人会说,不开心有啥办法呢?有家要养,有房要买,能咋办呢?这就是生活啊。

没错,这是生活,但这只是你选择的生活。

画家高更,三十多岁决心去画画,家人不理解,朋友不理解,最后遁迹荒岛。

毛姆成名后,去了高更生活过的小岛,回来以高更为原型写了《月亮与六便士》,蔡崇达读后说:“这本书让我明白,如果我一辈子不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人这一生,要赚钱,要生活,这都没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去赚钱,努力做到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赚钱,而不是用拼命赚来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05

一个人不能和他的同伴们保持同步,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让他踩着他听到的音乐走路,不管音乐的节拍是什么,有多远的距离。

王小波说:

有些人去开创有趣的事业,有些人去创造无趣的事业。

每个人追求不同,选择也会不同,如果我们和别人不同,就不必强求自己和别人保持一致,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去跟别人一样。

我们要做的,始终是做好我们自己,只要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哪怕它与别人的追求背道而驰,我们也不必担心没有同伴。

前几天看到一个职业培训视频说,在职场里,一定要合群。我发现这就是我们时代很流行的一个价值观,也是很多“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合群,就会被排挤,晋升之路就会受阻。

这没毛病,但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可以不合群。比合群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鼓点。

06

从来如此,便对吗?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地方都可能用。

任何一种观念,时间长了就是“传统”,而新生的事物在传统面前,总是显得很弱小。

当你做的和“传统”不同的时候,他们会说:“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那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会这样说的人,他们已经承认了这种“传统”的统治,他们拥护这种传统,维护这种传统,大概也是因为这于他们有利。

但你想想,那么多人都做了就对吗?大家都这样做我就要跟着他们做吗?

所以,不要被“从来如此”的东西吓到,那些“从来如此”的东西,就是用来打破的,没有人去打破,就真的永远“从来如此”了。

就像如果不是新时代到来,女人现在还裹着小脚,还三从四德,那是多么可怕的世界。

07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我们这个世界,太看重有没有用了,太看重物质利益了。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人盯着能不能带来好处,你买了很多书,一有时间就看书,那些不爱看书的人就会问你,你这看书可以赚钱吗?你要是说不能,就是兴趣,那他多半会告诉你,那你看它干啥,没用啊。

很多人追求有用,不管做什么,都要看前景,要能带来物质收益,要能带来好处,但我告诉你,恰恰是很多没用的事情,让你的灵魂更有温度,让你的心灵更加饱满。

很多书不会给你带来好运,但他们会洗干净你心灵的尘埃,让你看到一个更干净的世界,热爱写字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钱,但是它会带给你欢喜。

有用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取得物质世界的好处,无用之事,却能让灵魂更加昂扬。

08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人若想获得新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

人要自我成长,就必须打破旧的东西,才能填充新的东西进来。

恰如一只鸟,要想翱翔蓝天,就必须打破那个蛋壳,而且这个蛋壳不能从外打破,只能从内打破。

从外打破,就是烂蛋,从内打破,才有新生。

我们的认知就是那蛋壳,紧紧地包裹着我们,我们要想获得更大的成长,就必须打破蛋壳,否则一辈子就腐烂在蛋壳内部了,每一次想突破自己,都必须去打破一次,如此,天地才能越来越广阔。

你活在旧有的东西里,活在旧有的认知里,不管你怎么努力,也还是在那个蛋里面,最多只能成为蛋中的好蛋,但怎么努力,都是一个“蛋”,只有打破了,才有其他可能。

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破蛋而出的过程。

马克吐温说: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为何活着的那天。

这是两次最重要的破“壳”,一次是身体的新生,一次是灵魂的新生。

09

人所不能,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史铁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是世俗意义上充满苦难的一生,但他却积极乐观地活着,命运让他残疾了,他就思考命运,思考残疾,最终得出,人所不能,就是残疾。

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残疾的,有些人虽然肉体上完整,但心灵残疾。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用自身的优越条件去俯视他人,也不会在优秀的人面前感到自卑。

就像契诃夫在给弟弟的信中说的,又不是面对上帝,你不必感到卑微。

是的,除了那个创造我们的神,在任何人面前,我们都不必感到卑微,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我们都是“有所不能”的“残疾”。

10

灵魂所需要的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有些人外表穿戴虽然人模狗样的,但是灵魂却在裸奔,他们越是在意自己的穿着和自己拥有的物质,越显得灵魂的穷酸。

蔡康永讲过一段话,他说:

“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钱很有用,想穿漂亮的衣服可以买,想吃好吃的可以买,可以买车可以买房,但不管你有多少钱,都买不到灵魂需要的东西。

灵魂也不像身体那么矫情,冷了难受,热了难受,饿了也难受,痛了还难受,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总是要先考虑了其他的事情,才来考虑灵魂。

灵魂不会开口要什么东西,你忽视他,他就远离你,直到你渐渐变成行尸走肉。

所以,人这一生,有照顾身体的责任,更有照顾灵魂的责任,那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东西。

11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和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痛苦的时候,他们能给我们面对痛苦的力量,我们难受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最好的抚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乱七八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钱来打理,而是我们我们的心灵缺乏力量,而阅读,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力量。

当你的心灵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后,即便是最简单的物质,也能让你活出最丰盈的样子。

文|不有趣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蛋壳   残疾   清醒   内心   灵魂   事情   力量   传统   东西   自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