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老妇在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泣不成声:妈妈,我还在等你

前言

2011年7月12日下午,一位老人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焦急地等待着。终于,3点左右,一架飞机缓缓降落。

飞机上下来一位女子,她将手中的遗像交给在机场等候多时的母亲。

这位老人颤抖着双手从女儿手中接过那个她千思万想的遗像,再也忍不住地落下了激动的眼泪,她终于等到妈妈回家了。

这位老人叫朱晓枫,是一位从南京军区总医院退休的主任医生。而她怀中抱着的遗像,上面的人是她的母亲朱枫——一位壮烈牺牲的情报员。

那么,这位女情报员身上发生了怎样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呢?她的回家之路顺利吗?

名门闺秀一心闹革命

朱枫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自小吃穿不愁。朱家没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因为家庭比较富足,父母就让朱枫接受最好的教育。辛亥革命后新式学堂之风蔚然兴起,朱家又让朱枫接受西式教育。而朱枫也不负众望,1921年就顺利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

在学校里,朱枫得以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了解国家现状。朱枫的爱国情怀从此被激发,尤其是1925年五卅惨案的发生,更加激起了她骨子里的英勇无惧以及誓要保家卫国的决心。

只是朱枫是家里的娇娇女,家里人担心她,不想让她出去搞革命,就在1927年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将她嫁到了东北。

朱枫的丈夫陈绶卿和她是老乡,他当时在东北的奉天兵工厂当工程师。陈绶卿是二婚,还有一个女儿阿菊。不过朱枫一点也不在意,对阿菊也很好。1930年,朱枫的女儿陈明珍(后来改名朱晓枫)出生了。

朱家原本以为婚姻会打消朱枫的革命念头,结婚后的朱枫也的确是如他们所愿相夫教子,只是他们万万想不到,变故来得那样突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看着自己国家的土地被日军践踏,自己的同胞被日军肆意残害,朱枫夫妻俩的心底涌上了无尽的悲伤与恨意。

朱枫带着女儿和丈夫一起回到镇海避难后,只是不久后,她的丈夫陈绶卿在乱世中染上霍乱不治身亡。

一时间,国破家毁,残酷的现实让朱枫意识到,如果国家灭亡了,那他们也将无安身之所,想到这里,那曾经被她压在心底的革命种子如参天大树般疯狂的成长起来。

朱枫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时刻关注着国家形势。她发现她身边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朱枫便与他们一起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去,还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朱晓光。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朱枫再一次意识到没有国,何谈家?她虽然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可以动员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可以调动市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说干就干,朱枫带着不少有志青年在街头巷尾教大家唱《满江红》和《木兰辞》,这都是历史上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

他们还将我军誓死保卫卢沟桥的英勇事迹搬上了戏台,那一个个倒下的身躯,让观众看得揪心不已;那一声声“冲啊”的呐喊,让观众听得热泪盈眶。

朱枫还组织了一些抗日宣传小分队,让他们挑着货担走街串巷的给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形式不拘一格,唠嗑、唱歌、演戏、讲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等等。

除此之外,家里的字画、金石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朱枫拿出来在镇海的民众教育馆义卖,卖来的钱被她一分不剩地捐给了抗日队伍。

1939年,朱枫强忍不舍将才8岁的朱晓枫送进台湾抗日义勇队,自己则跟随丈夫去了皖南,在新四军的“随军书店”里工作。这种地方是我军地下党组织借以完成地下工作的掩护。

后来朱枫奉命前往被日军占领的上海,为了购买物资,她变卖母亲遗物,还有一颗3克拉的钻戒,又几经风险将卖来的钱换成日币。朱枫一路克服艰辛,将采购来的印刷物资从上海运送到广西桂林的新知书店,为当时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枫从不敷衍党交给她的任务。书店的生意在她看来,不仅仅是买卖进步书刊那么简单。书店是她们向普通群众宣传革命种子和革命思想的中转站。她既然在书店工作,就要启发更多的人,让他们接触、理解并接受革命思想。

而朱枫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不少读者都亲切地称她“枫同志”,赞扬她给他们“送来了明灯”。

1942年,桂林的新知书店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组织上就将朱枫安排到重庆的新知书店。重庆的新知书店缺乏经济来源,组织就在民生路开了一家珠江食品店来周转资金,朱枫就在珠江食品店担任会计和出纳。

朱枫的工作可不仅仅是算账,她得时刻注意着国民党特务,给来这里接头的南方局领导和文化界人士把风。在朱枫机警的看管下,珠江食品店从始至终都没有暴露过。

1944年初,朱枫又奉命前往上海新知书店的副业同丰商行工作。不幸的是,同年10月,同丰商行被汪伪特务发现,朱枫和其他很多同志都被抓进了日本宪兵队。

朱枫当时硬是咬牙生生扛下了敌人的拷打,最终在组织的营救下无罪释放。

可是谁也想不到朱枫竟然拖着虚弱的身体,趁着夜色偷偷爬进同丰商行,将还剩下的存款、支票本和账册取了出来。这让后来被被陆续释放出来的同志惊出一身冷汗,同时他们也十分敬佩朱枫的胆量。

黎明前的绝望

表现出色的朱枫终于在1945年春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之后,朱枫先是在上海的一家纱布公司任财务会计主管,暗中为我党递送情报。1948年,朱枫又奉命前往香港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朱枫本想要回上海同丈夫和女儿一家团聚,但此时组织又有任务下来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在前,小家在后,她最终还是放弃回大陆,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前往台湾为我党递送军事情报的艰巨任务。

在此之前,朱枫只来得及给在上海的丈夫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将两人的夫妻关系改成为了兄妹关系,丝毫没有透露她即将赴台的消息。

1949年11月25日,朱枫登上“风信子号”轮船,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驶向了生死未知的台湾。

朱枫是以探亲的名义去台湾的,她前夫的女儿阿菊就在台湾,而她在台湾的落脚地就是阿菊和她丈夫的家中。

到台湾后,朱枫先与“老郑”蔡孝乾接头,很快就和中共秘密党员吴石联络上了。彼时吴石是国民党的国防部参谋次长,手中掌握着大量情报,只是此时的台湾岛被国民党全面戒严,情报根本送不出去。而朱枫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他们的严密配合下,国民党很多重要的军事情报被秘密送往党组织。经过四十多天的周密布局,朱枫终于顺利完成任务,奉命返回内地。

船票都已经买好了,只是一刻没有登上船,朱枫的心就一刻都悬在嗓子眼。因为国民党的蒋经国加大了对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的围捕力度,很快蔡孝乾被抓。

蔡孝乾经受不住严刑拷打叛变了,供出了许多中共地下党员,朱枫赫然在列。吴石赶忙派人通知朱枫。朱枫匆匆给女儿女婿留下一张便条就逃往阿里山大酒店。

此时整个台湾岛通往外界的船只和飞机全部停运,只有一架飞往舟山的军用运输机将在三天后起飞。吴石冒着生命危险给朱枫签发了一张前往舟山的《特别通行证》。

不幸的是,蔡孝乾在这紧要关头供出了吴石,吴石最终被捕,他给朱枫签发通行证的相关材料也被搜查出来。就这样,已经到达舟山仅差一步之遥就可以回到内地的朱枫被捕了。

1950年6月10日,吴石、特派员朱枫、陈宝仓、聂曦被押往台北马场町刑场,一阵枪响过后,四位为我党地下情报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战士,英勇牺牲。

之后国民党竟然大肆报道此事,在内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朱枫远在上海的女儿朱晓枫苦苦等待,等来的却是母亲朱枫被国民党枪决的消息。

千辛万苦寻找遗骸

朱枫壮烈牺牲的时候的才45岁,她的女儿朱晓枫也才20岁。朱晓枫一直在寻找母亲的遗骨,只是经过多方寻找一直未果。

2001年,已经71岁的朱晓枫老人无意间在一张老报纸上看到了自己母亲被国民党押往刑场的照片。心生绝望的朱晓枫一时之间大哭起来,悲痛不已。

经过多番寻找,2003年春节,朱晓枫终于找到了当年报纸上刊登老照片的作者秦风。秦风深感于革命烈士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朱晓枫老人想要接母亲回家的强烈意愿,便开始帮忙寻找朱枫烈士的遗骸。

当时秦风唯一的线索就是找到阿菊和她的丈夫王朴。台北市警察局公共关系室的工作人员整整花了两个星期,辛苦筛查出16个名为“王朴”的人,只发现一个可能是秦风要找的人。秦风兴冲冲而去,失望而归。

万般无奈下,秦风只好通过报纸来寻找其他有用的信息。只是整整两年,没有一点线索。几近绝望的秦风还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找到了曾经在台北市民政局当过局长的朋友林正修帮忙。

终于,2005年,秦风找到了阿菊。只是85岁的阿菊因为年事已高已经神志不清,从阿菊口中,秦风只知道朱枫的遗体最后是国民党处理的。

秦风通过查阅以前的档案,得知朱枫烈士的遗体被送去火化了。线索再一次中断了。但事情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就此放弃实在是让人感到不甘心。好在上天再一次眷顾了秦风

2009年12月,潘蓁在寻找失踪的父亲时意外发现了一份《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政治受难者墓区整建工程纳骨塔骨罐迁移名册》,在里面看到了一个跟“朱谌之”很像的名字“朱湛文”。

潘蓁想到那时候人们写字几乎都是连笔,“讠”连笔写的话可能被看做“氵”,“之”字也可能被误认为“文”。

但是要知道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更何况只是两个有点相似的名字,那么这两个有点相似的名字有可能指的是同一个人吗?

不管真相如何,秦风和朱晓枫的女婿李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十分激动。秦风当即就拜托自己的大学同学朱浤源教授帮忙。

朱浤源当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10年1月10日,朱浤源打着研究白色恐怖时期政治案件的名头到台北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查阅档案。

通过查阅档案,朱浤源发现朱枫烈士的骨灰罐应该在纳骨塔存放着,只是那里存放着300多个无主骨灰罐,朱浤源也没有信心能够找到朱枫烈士的骨灰罐。

但即便如此,朱浤源还是到纳骨塔找了一次又一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雷元荣也陪着他一起找。管理处的刘处长也安排工作人员全力清查,并整理存放在纳骨塔的300多个无主骨灰罐。冰冷的雨水打在他们的脸上,可是他们不觉得冷,仍旧热火朝天地辛苦翻找。

终于,5月6日,朱浤源给秦风和李扬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经过大家的一番辛苦寻找,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刻着“朱谌之”名字的骨灰罐。

为了将骨灰运回内地,李扬先是到台北殡葬管理处拿到了证明朱谌之骨灰的确存在的文件,之后让他头疼的就是怎么证明朱谌之是朱晓枫的母亲。

当年朱枫去台湾执行任务是党的机密,她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了重重掩饰。她在去台湾之前唯一用到的身份证,还是1946年在上海用化名“朱静”办的。

李扬情急之下想到朱晓枫的档案里应该记录有她的母亲朱谌之。只是当时按照规定军人档案一律不能外借。李扬只好辗转求助江苏省领导。

好在江苏省有关领导十分重视此事,经过一番协调后,南京军区同意将档案借出去。这下能够证明朱枫和朱晓枫母女关系的文件也有了。

之后,李扬在11月底办好所有手续,准备接朱枫烈士的骨灰回家。

六十年方才魂归故里

2010年12月9日,北京的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明媚,刘添财亲自抱着朱枫烈士的骨灰罐,从飞机上走下来,将骨灰罐郑重地交给朱晓枫的女儿徐云初。徐云初轻轻呢喃着:“外婆,回家了。”

2011年7月12日上午,朱枫烈士骨灰交接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东礼堂举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将朱枫烈士骨灰坛交给烈士亲属。10点30分左右,两辆警车开道护送他们到机场,政府专门包机护送烈士回家。

下午3点左右,这架从首都机场的飞机终于到了朱枫烈士的家乡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在无数迎接朱枫烈士回家的人员的注目下,徐云初把怀中的遗像交给早已等候多时的母亲朱晓枫。

盼了六十年,朱晓枫终于盼回了母亲!

结语

朱枫自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将国家大爱放在首要位置。曾经她离家人那么近,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宝岛台湾;曾经她离家乡那么近,却誓死如归,终是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

好在女儿没有忘记她,党没有忘记她,人民也没有忘记她。虽然回家的路几近波折,但是有无数人为了接她回家而努力着。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朱枫烈士终于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食品店   老妇   台湾   泣不成声   骨灰   烈士   国民党   丈夫   女儿   母亲   妈妈   书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