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传承历史文脉让县城老城区“活”起来

来源:【云南日报】

日前,弥渡城市会客厅试点开展,广大市民争相参观,赢得市民称赞。城市会客厅坐落于主题街区建宁公园北侧,投资1900万元,利用老旧厂房改造而成,与青螺公园内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遥相呼应,成为解弥渡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窗口。这只是弥渡县在城市建设及园林城市创建中活态利用古建筑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建设及园林城市创建中,弥渡县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通过抓好老城改造、保护文物古建、重塑历史记忆、活化利用古旧建筑等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传承历史文脉,活化老城记忆”的成功之路。

抓好老城改造,链接古往今来。弥渡县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彰显特色的原则,于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多方整合项目资金9.1亿元,实施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弥渡县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遵循老城区传统街巷格局、注重保护和延续老城历史文脉,在对老城建筑进行修旧如旧全面改造的基础上,分片区实施差异化特色打造:在东街—西街、文新街—光明街老城中心区域,保留了传统商业步行街区,修建一横一纵两条溪流,打造流水潺潺、城水一色的“小河淌水”城市景观;延展小北门、文新街北向街道,让老城街道与北部新城更加连贯相通;改造提升顺城街和人民路,使之成为老城区的车行环线,承载老城消防主通道职能;整治弥城河,重塑绿美怡人的慢行步道;留足建设空间,改造青螺综合公园主园区,将花灯元素融入人文景观、园林景观、夜景灯光等设计中,持续打造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花灯之城”和弥渡美食街,构建了集美食、旅游、休闲、购物、摄影、网红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业态;利用棚户区改造腾出土地,深耕历史,巧植文化,拓展青螺公园空间,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新建青螺公园顺城园区和建宁园区、城河园区;修建东门、顺城街、前进街、人民路、太和街等“一园一特色”的口袋公园,打造更富人文特色、更合发展所需的老城区公园环,构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老城新格局。

保护文物古建,留住历史文脉。弥渡文物古迹众多,尤以县城居多。在城市建设及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弥渡县坚持将保护文物古建作为留住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对古建筑进行以有机更新为内涵的“微更新”和以人为本的“活态保护”。2012年,通过民间募捐修缮了青螺山东狱宫古建筑群,政府筹资490万元修缮大成殿和后稷祠,并活化利用为县图书馆。2014年,争取省级补助350万元、县级配套300万元,修缮永增玉皇阁,将宗教活动场所还于民用的同时,部分建筑活化利用为花灯传习所、农家书屋。2018—2020年,争取省级资金5000万元,县级配套800万元,先后修缮城隍庙、西河观、鲁班庙、太和寺、天桥营锁水阁、夹石洞锁水阁、王母阁、静虚寺等27项古建筑,部分建筑作为旅游景点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得到了较好活化利用。2022年,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38万元,对五台大寺进行一期修缮。众多文物古建的有效保护和修缮,不仅留住了弥渡的历史文脉,更彰显文献名邦深厚的文化底蕴。

深植老城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在城市建设及园林城市创建中,以实施老城棚户区改造为抓手,重修文献楼、朝阳门、中和门、燿德门、仁寿门5座牌坊门楼,增建彩云渡楼廊;修缮熊家大院、朱家小院等老城乡贤名士古院落。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在全长6.36公里的毗雄河滨河公园,修建亭阁6座,并以弥渡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为学耕亭、萧怡亭、荔扉亭等;重修永渡桥、天渡桥,再现“西河烟柳”“桃花古渡”传世美景。结合古建筑修复工程,2017年启动并完成“‘小河淌水’的故乡——全国楹联有奖征集活动”,在千余幅作品中精选出120幅楹联,聘请书法名士书写后结集成册,并从中优选出56幅制作木刻牌匾,悬挂于老城中应景切意的亭台楼阁、水榭廊道、古建庙宇等重要节点,让文化唤醒老城别样的乡愁记忆。

老城区独具匠心的文化植入无处不在。铁柱造型的灯杆和月型路灯的组合与灯光造景交相辉映,闪耀着老城如梦似幻的阑珊夜色;街道小巷清一色延伸的石板路诉说着千年古城的昨世今生;即便是静卧溪流中的水磨石臼也在随汩汩流淌的清溪牵引出“水乡泽国”的丰腴之美;保留至今的几口百年古井则在默默丰润着满城的甘之如饴。

用活古旧建筑,焕发古城新貌。经过改造的老城区,完美体现了所有建筑都各得其所、各有所用、相得益彰,做到意中有景、景中寓文、文中融情,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华丽蜕变,展现出美轮美奂的古城新貌。被誉为“弥渡工业长子”的农机修造厂遗留的两幢老旧建筑,承载着众多的弥城记忆,留下了几代弥渡人的浓郁乡愁。为了活化利用好这两幢宝贵遗产,弥渡县下定决心,结合老城区改造,2017年以来,多方筹措资金263万元,对两幢建筑进行精心改造。

2022年,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青螺公园建宁园区建设的同时,投入资金1900万元,对两幢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和活化利用。其中,将锻工车间改造为“非遗传承展演中心”,重点展示弥渡民歌和弥渡花灯两项国家级非遗文化;将金工车间改造为“城市会客厅”,从南诏前朝、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文献名邦、红色弥川六个版块进行布展,充分彰显弥渡厚重历史、人文景观及弥渡人民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从建设三个“小河淌水”、三个“幸福弥渡”共六个版块进行布展,展望弥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以电子沙盘等形式进行布展,展示弥渡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弥渡   文脉   建宁   弥渡县   城区   历史   城市建设   县城   公园   建筑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