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村落系列-旧县村/“灵渠”海丝水道采风记


“灵渠”海丝水道路线图:湘江—“灵渠”一漓江—桂江—西江—浔江—北流江—南流江—北海(合浦)。


《“桂林(灵渠)丝绸之路艺术家村”简介:充分发挥桂林“灵渠海丝水道”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结合桂林乡村振兴及“艺术点亮乡村、创意引领未来”发展要求,保护利用好将遗失的“古村落”,并通过合理规划和“修旧如旧”,邀请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家和城市顶级艺术家保护性入驻“古村落”,通过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等文旅业态,逐步形成桂林(灵渠)丝绸之路艺术家村系列集聚效应及国际丝绸之路艺术写生创作与交流中心,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光彩》



旧县村位于阳朔白沙镇,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

据《阳朔县志》记载,旧县村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朝曾在旧县村旁置“归义县”,后废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旧县村位于归义县的古城遗址附近,故得名旧县村。



旧县村有唐代的城墙、明代的民居及清代的进士庄园,古建筑形式多样,时间跨度大,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


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旧县村拥有44座8500多平方米传统古建筑,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建筑群主次轴线分明,几乎家家有古井,屋顶青灰瓦面,马头墙高高耸立,如同城堡般坚固,颇具明清封闭式庄园的风格。



在旧县村西侧约0.5公里的一条小河上面,现存有一座名叫仙桂桥的古老石桥,桥长25.80米,净跨5.50米,高2.80米,宽4.16米。始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修,是广西已发现最古老的单拱石桥。



仙桂桥历近900年风雨的侵蚀及洪水冲刷仍完好无损,281块桥券石分九组并列干砌,其中四组券石内侧刻有记载两次建桥文字,颇具资料价值。199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县绝大多数人口姓黎,村中有一黎氏宗祠。


有古宅必有古井,旧县古村现存两口比较著名的古井,其中一口位于归义县古遗址内,井圈为圆形,井圈高1米,上刻有楷书“守旧”二字,刻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作者生平不详。另一口古井位于旧县古民居的武馆巷周边,为公井,井圈为圆形,用巨石凿成,高出地面70厘米,起到避免污水、尘土污染的作用,井圈已被井绳勒出道道勒痕,有上百年的历史。

被洋人看中的古民居



  45岁的伊恩·汉密尔顿(疯子)来自南非德班,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桂林阳朔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构筑讲究的清代古民居,但是,半崩塌、被抛弃或者推倒重建新居的状态,让他很是痛心。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留在阳朔,租下这些破败的古民居,并且一点点亲自去修复它们。为此,他耗尽所有积蓄,甚至贷了款,一个人充当了设计师、泥水工、搬运工、木匠、油漆工、水电工、老板等角色,也因此被村民们称之为“疯子”。

他倾心保护的几栋古民居便位于旧县村。去年8月,一部记录“疯子”保护古民居的纪录片《疯子》提案,入围凤凰视频“创·纪录”提案大会TOP15,让阳朔旧县村闻名海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义县   水道   阳朔   古井   丝绸之路   石桥   庄园   清代   疯子   艺术   系列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