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入党,40岁荣立特等功!不简单的“乞丐情报员”-朱文起

1941年的一个冬夜,时任中共定陶特支书记的游文斋忽然出现在了县城西郊的游集村里,由于外面的风雪很大,村里的路上早已没了人影,此时的游文斋独自一人,踏着厚厚的积雪缓慢地向前走去,渐渐地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片刻后,游文斋来到了一户破落小院的门口,他轻轻敲了敲木门,不久一个面容苍老的“大婶”便打开了房门将他请进了屋内。


开门的“大婶”名叫朱文起,是当地人尽皆知的“乞丐”,由于没什么文化,也不会什么技能,所以朱文起平日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要饭乞讨。



那么,身为定陶特支书记的游文斋为何要在深更半夜来找一个目不识丁的乞丐呢?


一、乞丐“大婶”,临危受命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频繁扫荡,以及百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我党在定陶地区的抗日斗争事业变得举步维艰。自下半年开始,日伪军便加大了对我党情报工作的打击力度,许多隐藏在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相继被捕、被杀,很多负责传递情报的交通员也都死于非命,整个定陶特支的情报工作已经陷入瘫痪,如果放任不管,定陶特支苦心经营了多年的情报网很有可能完全覆灭。


此时,以游文斋为代表的当地党组织立刻开始了紧急动员,他们开始在普通百姓中搜寻思想觉悟高、身份不易被怀疑且愿意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动员他们担任交通员,恢复当地情报工作的正常运转。



一开始当地领导班子提出了几个人选,但经过仔细斟酌游文斋觉得这些人都不是交通员的最佳人选。就在众人为选不出合适人选而感到焦急万分的时候,游文斋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个人的影子。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她呢!”


游文斋此时想到的人正是自己的本家婶婶——朱文起。


朱文起是游文斋的四叔游兰馨的妻子,自从一年前四叔因饥荒饿死后,自己的这位四婶就独自一人抚养着两个侄子,母子三人现在就住在定陶县城以北5公里外的游集村附近。



游文斋想要让朱文起担任交通员,难道只是因为和他是亲戚吗?当然不是,朱文起除了与游文斋关系密切外,其自身也具备着好几个利于她开展情报工作的先决条件。


首先,游文斋的这个四婶长得非常老。有多老呢?据史料记载,因为长年累月地在外漂泊、流浪,朱文起的脸部皱纹很深、皮肤也非常粗糙,看起来就像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一样。但实际上,朱文起出生于1905年,1941年那会她也才不过36岁而已。外貌与实际年龄的巨大差异,反而更加有利于她隐藏身份,毕竟很少有人会怀疑一个老太婆会是共产党嘛。


其次,朱文起常年在定陶地区附近乞讨,对周遭的地形十分熟悉。自从丈夫在逃荒路上饿死后,朱文起便独自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小家。方圆几十里,都是她的活动范围,一些很少有知道的崎岖小路,她也十分熟络,所以她可以利用对地形的了解,更加巧妙地避开敌人的眼线,安全地将情报送达。


最后,朱文起的体力比平常妇女要好得多。当时,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许多妇女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中长辈缠了足,以至于长大成人后脚部都会落下残疾,这种在封建社会中受人追捧的“三寸金莲”,到了现实生活中就会有诸多不便,无法长时间行走就是最为明显的一个。



但朱文起的脚丫子却并非“三寸金莲”,由于小时候没有被家长缠足,成年之后的朱文起拥有了一双堪比男人的大脚掌,一夜的时间,她就能徒步行进二三十里的路程。


想到了这些,游文斋便立刻将自己婶子的情况告诉给了定陶特支的领导,众人经过一番商讨均表示:可以争取。


于是,在1941年冬天的一个雪夜,游文斋只身一人来到了朱文起家,将组织上的意见告诉给了她。一开始,朱文起不敢接下如此重要的任务,在她看来自己这个连大字都不认得的乞丐,怎配当共产党的情报员呢?


见到了朱文起存在顾虑,游文斋积极地劝导自己的婶子,给她灌输自信,将她的种种优势全都罗列了出来,最后朱文起答应了这份“新差事”。


从那以后,朱问起就以讨饭和卖针为掩护,正式挑起了定陶特支地下交通员的重任。


二、针线包里的“秘密”

这天拂晓,许多人还处在梦乡之中,但朱文起已经早早地走出了家门,开启了她新一天的“乞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出门的朱文起多了一样的东西,多的是什么呢?就是她菜篮子里的针线包。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妇女们随身带些针线包去贩卖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朱文起便将那些字数不是很多、占用空间不是很大的情报都塞进针线包里,如此一来,在伪军进行盘查的时候就不会让情报被发现了。


不久,伪军的岗楼出现在了视野之中,朱文起慢慢地来到了伪军的岗楼前,一边扣着手指头,一边自我安慰道:


“不要慌……不要慌……像平常一样就好”


没过一会,站在朱文起前面的人就通过了盘查,此刻扛着步枪的伪军们都已将眼神挪到了她的身上,朱文起从未感受到如此紧张的情绪。不过很快,她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若无其事地向为首的一名伪军走去。



“篮子里装的什么啊?”


一名伪军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朱文起的篮子里乱翻。朱文起见状,赶忙支开了伪军乱翻的那只手,随手掏出一个没有“秘密”的针线包,用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山东口音对他说道:


“能有什么,针线包呗,拿出去换两个吃饭钱去”


另一个伪军见状,一脸狐疑地看着针线包,用命令的语气对她道:


“你这针线包里装的是什么?赶紧打开看看!”


一听这话,朱文起知道,伪军可能起了疑心,于是她镇定自若地翻开了针线包,用一种近乎耍泼的态度向伪军说:


“针线包里装的不是针和线,还能是啥?你要看,给你好好看看……”



说着,朱文起就拿出一根纳鞋底的钢针,瞬间戳到了这名伪军的眼前。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针吓了一跳,急忙向后躲闪,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引得周围的百姓哄堂大笑。觉得遭到乞丐戏耍的伪军立刻暴跳如雷,指着朱文起骂道:


“你这个疯婆子,我看你就是土八路,看我今天不……”


这个伪军刚欲抬手打人,旁边的伪军便都拉住了他,眼看周围的老百姓越聚越多,为首的伪军害怕生出事端,便连连摆手,示意手下的士兵给朱文起放行。


就这样,毫无情报工作经验的朱文起顺利地从伪军的眼皮子底下,将我党的重要情报送出了城成功交给了地委。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此后的朱文起在传递情报时便愈发的游刃有余起来,如果伪军敢瞪他,她就顺势瞪回去,让别人都以为她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疯乞丐;如果有伪军怀疑她的身份,将她扣押,那她就撒泼打滚、哭天喊地,让周围的百姓给自己做主,也让扣留自己的伪军下不来台,从而不得不放了自己。


1941年,鉴于朱文起在情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定陶特支正式批准了她的入党申请,这个目不识丁的“女乞丐”就此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此后,朱文起送出的情报帮助定陶县委以及县大队屡获奇功。


1943年6月的一天,游文斋将一份重要情报交到了朱文起的手中,要求她务必在第二天天黑之前将情报送到地委。当时日伪军加强了对我党革命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增加了封锁沟,加强了岗哨的盘查力度。


但即便如此,朱文起依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次任务。


当天,朱文琪为了掩人耳目,特意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出门,为了更加保险一些,朱文琪将那份紧急情报塞进了贴身内裤的口袋里,如此一来就不怕伪军盘查搜身了。



很快,衣衫褴褛的朱文琪,左手拄着打狗棍、右手拿着破瓷碗,胳膊挎着个破篮子,慢慢悠悠地来到了定陶县城的岗哨楼。


开始人物进行的还算顺利,卡口伪军见朱文起一幅臭乞丐的样子,简单看来看她篮子里的东西就给她放行了。


可当朱文起来到定陶与菏泽交界处的敌炮楼前,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负责盘查过往人群的伪军忽然对朱文起进行了“重点盘查”,不仅将她的竹篮子翻了个底朝天,还特意将她浑身上下的衣物也搜了个遍,这还不算完,为首的伪军投头子还特意将她“请”到了炮楼单独问话。


再到炮楼内,伪军头子一脸严肃地质问她道:


“我见你三番五次的从我们的岗哨通过,老实交代!你是不是通八路!”


紧接着伪军头子威胁朱文起,告诉她如不老实交代就将她送到日本人那里。


朱文起见状立刻哭闹了起来,只见她坐在地上,双手拍打着地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喊道:


“你们有种上战场上打去,欺侮我这要饭的老婆子算什么本事啊……”


日伪军见状,感觉朱文起无论是装扮上,还是行为上都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于是便将它放了。


离开伪军炮楼后,朱文起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最终先敌人一步将“日伪军即将前来‘扫荡’”的重要情报交给了田集区游击队。此后,田集区游击队在日伪军的必经之路上早早埋下了地雷,一举歼敌一十八人。



1944年的2月,又是朱文起送出的情报,让定陶县委和县大队提前获知了1000多日伪军正前往梁山县进行“扫荡”的消息,随后县大队全体出动,利用敌人倾巢出动,后方空虚之际,一举端掉了敌人设在高庄的炮楼。


怎么样,朱文起的“工作履历”是不是很传奇呢?但如果以为这就是朱文起传奇经历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1945年春发生的歼灭王子杰战斗,才是“朱四婶”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


三、歼灭汉奸王子杰

在当时定陶一带的百姓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天上有个老天爷,地下有个王子杰”


可以想见,王子杰在当时的定陶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这个王子杰到底何方神圣呢?



事实上,这个王子杰就是一个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的大土匪。


日本鬼子没来之前,王子杰就凭着手下那上百条枪,在定陶一带烧杀抢掠、打家劫舍,搞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日本人占领了定陶县,身为国民政府“定陶县县长”、“保安十五旅旅长”的王子杰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民族大义,公开地投靠到了日本人的怀抱,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大汉奸。



投靠日本人后,王子杰想尽办法讨自己的“主子”欢心。为了给“主子”排忧解难,王子文自告奋勇地加入到了捕杀共产党的行动中来,我党很多党员以及干部,最终都是死在了这个败类的手中。


所以在1945年的春天,鲁西南军分区作出决定:铲除汉奸王子杰。


王子杰自从投靠了日本人之后,实力便迅速膨胀,手下的三千多名伪军士兵,个个装备精良,如果论武器装备,西南军分区的两个团加上菏泽、定陶、曹县三个大队的主力也不见得能比得上。


如此一来,想要铲除王子杰,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他的防务部署、兵力配置等信息。


恰好,当时王子杰部队中的一位排长,正是我党安插在其内部的情报人员,经过多年的潜伏,这位姓秦的排长已经对王子杰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可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情报送到军分区首长的手里。


在这一重要关头,组织领导立刻想到了朱文起。


于是,朱文起便乔装打扮,以秦排长媒婆的身份只身来到了王子杰的部队。


朱文起虽然不知道秦排长长什么样,但是来到了部队,经过几番打听也就找到了秦排长的住所。


可这位姓秦的排长却从来没有见过朱文起,已经和组织失联许久的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媒婆已经来到了部队寻找他。


这天,秦排长正在营房里和其他军官们打牌解闷,忽然一个蓬头垢面的大婶走进了营房,一把拽之秦排长的胳膊,笑着问道:


“锡爵,那门亲事,你到底愿不愿意呀!人家姑娘可是对你,中意得很啊!”


坐在周围的军官们一听这话,顿时大笑起来,边笑还边捉弄他道:


“秦排长,这挺大个老爷们,怎一提女人就脸红了呢,哈哈哈……”


这帮人看到秦锡爵满脸涨红以为是害羞所致,可他们哪知道,此时的秦锡爵被眼前的这个陌生女人吓得冷汗直流,心跳加速。


很快,冷静过来的秦锡爵好像察觉到了朱文起的身份,于是他也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对朱文起说道:


“婶子,这话怎好意思在弟兄们面前说呢,您跟我到外面细说说”


就这样,秦锡爵将朱文起带到了大营的西房,关好大门后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暗号。


对过暗号后,秦锡爵立刻将王子杰的布防情况统统告诉给了朱文起,当天夜里朱文起就将这份情报送到了军分区。在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军分区首长立刻派遣了4个团的兵力包围在了定陶县裴河、谢庄一带,想要将王子杰部一举全歼。


可怎料,我军内部竟也出现了奸细,他们趁着夜色偷偷将情报透露给了王子杰,致使王子杰对我军的围剿早有防备,在战斗打响后不久便率领1000余人成功突围,逃到日军据守的定陶县城,彻底打乱了我军全歼其部的计划。



1945年4月上旬,王子杰率领着几个亲信逃到了常店村。当晚,秦排长便将这份情报送到了地下党员的手上,之后地下党员又将这份情报交给了朱文起,让他务必在第二天天亮之前送到指挥部。


当时,朱文起接到情报之时已是晚上10点,白天她为了送情报已经跑了50里路,可以说是精疲力竭,但是现在又让她马不停蹄地将情报送往25里之外指挥部,可想而知朱文起那时的痛苦。


但是,为了能够捉住狗汉奸,再苦再累她朱文起也不怕!


她立刻穿上了衣服,拿上了那份绝密情报,快速地跑出了家门,趁着夜色赶往指挥部。


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朱文起喘着粗气来到了指挥部的门前。当她亲手将绝密情报送到军分区首长的手中之后,这名以能走、能跑、能干活而闻名的女强人,竟一瞬间瘫倒在了地上。


正是因为有了朱文起送来的这份情报,我军才能第一时间准确地找到王子杰的藏匿之处,并成功将其活捉。


事后,军分区为了表彰朱文起为作战任务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记予她特等功一次。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文起根据组织安排离开情报战线,从事妇女工作,于1955年光荣退休。


1982年10月,朱文起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朱文起虽然去世了,但是她的英雄事迹却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至今在菏泽市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仍然留存着一个粗糙破旧的针线包,可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堪入目的针线包,却带着无数份绝密情报,拯救了数以千计百姓的生命,帮助我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胜利。



而这个针线包的主人,就是朱文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定陶县   定陶   交通员   炮楼   针线包   岁入   伪军   情报员   军分区   我党   排长   乞丐   情报   荣立   朱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