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冬至,补阳气的时节到了,记得做好这3件事,补足一年的阳气

最近很多朋友关注起养生来。


都希望是郭襄,一辈子没杨过;杨过呢,总害怕身体垮了成了王重阳,要努力养好身子活成杨康,才能继续搬砖。


防疫时代结束,免疫时代来临,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最近该怎么调治身心养正防病,平安度过疫情反复的时光。


先说结论,关键就一句话:未来一个月,像树一样生活。


为什么呢?我们先从天时说起。



今年「运气」的最后一个月,最伤2种人


每年有每年的「运」和「气」,简单讲就是一年里天地间能量偏颇的变化,会导致天气、物候、常见病的趋势也发生改变。


今年的岁运风木太过,到了最末的六之气,客气又是厥阴风木在泉。风木能量会变得异常强大,最直观的表现是大风天气多。再者,风主生,大冬天的草木不容易枯萎,反而早早复生。


还有一点,大家应该都有切身体会了:风为百病之长,这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期。


下周冬至,到了今年岁运的最后一个月,强大的风木能量也到了尾声。而冬至又是阴气最盛阳气始生的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下面2种人,尤其要注意养护好稚嫩的阳气。


心弱的人


中医说的心,不止是心脏,还有全身的血脉。冬季五行属水,此时寒水之气正盛,身体的肾水与之相应,肾的气血也会相对的旺盛起来,从而克制心火。


尤其到了冬至前后,阳气非常虚弱,心火的能量尤其受到压制,现代医学也发现,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


同时,室内外温差大也是心脏杀手,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怎么判断自己心弱呢?舌为心之苗,照镜子伸出舌头看看就知道了。舌尖发红的、舌头偏细的、舌根不饱满的、舌底血管青黑的,都得多注意。



肝旺的人


这个月天地之间风木能量旺盛,而人体里头,肝与风木相应。如果本身自己肝火旺,再得到外在的风木能量加持,风助火势,烧起来可就没完了。


大规模的疫情也往往是借助天地间能量的偏颇来传播的。现代医学说病毒变种,中医看来更多是运气的变化因素,今年的疫情是「风淫于内」,讲的就是在内风木能量过盛的情形。


这波疫情里,肝气旺、风火太盛的体质无疑就是易阳人群。


比如莫名其妙容易烦躁发火,眼睛老干痒发红,入睡难,睡不踏实,总放松不下来,一到晚上就口干等等,还有脾胃不好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尤其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像树一样生活,把你的阳气养藏好


问题提出来了,解决方案也得有。


心弱的人,光顾着温补阳气,搞不好会上火;而肝旺容易上火的人,也不能一味地用寒凉去压制火气,不然脾土伤了难收拾。调治还是要顺应自然,把阳气养藏好,这一点,我们得向大树学习。


都说秋收冬藏,你看看冬天的树是怎么藏的。不枝繁叶茂了,也不花枝招展了,能舍掉的叶子通通落到根上,留作来年生发的能量,这简直是养藏阳气的典范。


放在人身上,养藏阳气就是把能量往下导引,让阳气到小腹、到足底,使得小腹、脚底暖暖的。



怎么办呢?三个方法。


跺得暖


双脚就像树根一样,是全身的根基。要把阳气往下引,让双脚温通,最简单的方法:跺脚。


光脚或者穿着平底鞋,双腿交替用力跺地面,用把一个空塑料瓶踩扁的力道即可。跺脚时除了腿部抬起、跺下需要用力,身体其他部位保持放松。足够放松时,跺脚的震动可以沿脊柱传导到头顶。



跺脚最好时间是在早上。起床后用力跺脚3~5分钟,能快速激活身体气血,全身微汗,神清气爽,直达毛孔的舒畅。最直接的效果是冬天里脚丫子也能暖烘烘的,身体也不那么沉了。


而跺脚也是瘦腿塑形的好方法。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瘦腿,运动又怕腿变得太粗壮,跺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减脂,还能让腿部线条更柔和。更大的好处则是对足六经的疏通,且震动对身体脏腑也是很好的按摩,一举多得。


跺脚时,血液中的杂质会随之下沉,坚持跺脚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现脚底死皮明显增多增厚,脚汗脚臭加重,都是正常现象。同时,身体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生变化,推陈出新,元气满满。


当前的防疫时代,坚持跺脚真的是简单易行的强身法,让双脚温通起来,全身都会正气十足,不必谈羊色变了。


泡得暖


树木有落叶可以养根,藏阳保暖,人的话就靠泡脚了。


泡脚没啥太多技巧,注意水温别太烫,也不用泡太久,45~50度的水温即可,每次泡15~30分钟,水面高度至少要超过脚踝,边泡边搓搓后腰,全身暖和微微有点出汗就好。



如果不容易出汗,或者怎么泡脚脚都还是凉的朋友,可以加点生姜、艾草、红花一类温阳行气活血的药物。


从防疫角度考虑,泡脚建议把香兰厚朴足浴粉、川花枝藤足浴粉交替用,前者祛湿化浊,相当于用脚丫子吃藿香正气水;后者祛风散寒,尤其擅长解决风寒侵袭造成的筋骨酸痛。


这样泡脚,可以在养阳的同时,把风寒湿都清理掉,让疫病在身体里没有立足之地。



吃得暖


这个暖,一方面说的是温度、性味,要温补为佳,另一方面要让阳气往下走,让腰腹、双腿都暖和起来,这才能助养好初生的阳气。


从这个角度看,喝粥无疑是极好的滋养,就像给阳气的小火苗添一点灯油,同时又能避免燥火对身体的伤害。不仅对脾胃很亲和,对于心气弱的人来说,还有补益心气的作用。


《粥记》里讲「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说的正是喝粥之妙。


寒冬清晨尤其适合多喝粥,各种谷类喜欢的话都可以用来熬粥。植物的种子都能补肾填精,又可以健脾养胃。如果是正在羊的小伙伴,更应该多喝粥,脾胃护好,津液养好,发烧就不至于造成太大伤害。


穿得暖


北方太冷,有些地方过冬是要给树「穿衣服」,用厚帆布把树干裹上,根部盖上。


我们人也一样,尤其要确保腰腹、双脚两个部位穿得暖。腰腹是躯干的「根」,双脚是全身的「根」,寒冬时节阳气是要往下归根的,这里漏泄了,损伤就大了。


再过七天就是冬至了,迎来一年里最冷最险的数九寒冬。看看窗外的大树,虽然隆冬萧瑟,但依旧牢牢扎根,守护着自己珍贵的能量。再肆虐的寒风也毫不畏惧。


我们也当如此,未来一个月像树一样生活,把阳气养藏好,静待春暖花开的一天。


关注你的健康困扰,关心你的饮食起居,关注活法儿,每天一篇新鲜养生干货送给你,我们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养生。感谢阅读,明天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阳气   冬至   脾胃   疫情   防疫   寒冬   双脚   时节   下周   能量   全身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