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空军经费亏空千万,蒋介石怒令彻查,空军长官:还是别查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正式爆发,全面抗日打响。日军凭借着高于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侵入了山海关。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加入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去。由于日军准备良久,所以很快日军的飞机就开始了在我境内肆虐的脚步。

七七事变

面临着日本空军的威胁,蒋介石在1936年的时候就加紧了对中国空军的建设。除了各方的捐赠和筹款以外,仅国民政府对于空军建设的拨款,就达到了数亿元法币。

然而中日空军开始对战后,蒋介石意外的发现我军的空军飞机可以参加战斗的数量不足三分之一。按照原计划购买的千余架飞机的规模都是泡影,只有老旧的300余架飞机可以参战。

这件事自然让蒋介石愤怒不已,他下令严查空军账目,没想到却发现不但购买飞机的军费不翼而飞,而且还财政赤字了8000万。

蒋介石连忙找来空军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可是问了半天这位空军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却言语闪烁,只顾着低头赔罪。

在听到蒋介石要求彻查的时候,没想到周至柔只是小声的劝了一句:“还是别查了。”这句话让蒋介石不由得大惊失色。

为什么周至柔会劝蒋介石放弃调查呢?

被架空的空军司令

现在看来,周至柔虽然是名义上的空军最高长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而真正的掌权者另有其人。

周至柔是浙江人,20岁的时候进入保定军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国民党,并成为黄埔军校的创始人之一。随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在国民党内算是一个元老级的人物。

由于对红军清剿不利,他被暂时免去了军中官职,送往国外考察。

1933年周至柔游历欧美各国,为了建立我国自有的空军编制学习了大量的先进经验。

周至柔回国后,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建立,他任副委员长。当时的正委员长表面上是由蒋介石亲自兼任,但实际上中国空军的大权掌握在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手中。

此时的宋美龄任航空协会秘书长,有趣的是这个任命正是周至柔推荐,蒋介石亲自审批的。

而周至柔要让宋美龄参与军事,并把大权拱手相让的原因,则是他深知这个部门是初建,政府对于空军的投资与重视又相当巨大。靠着自己的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空军必然受到掣肘。

如果把蒋太太推到台前,即使别人觊觎这个位置也要先掂量掂量。

所以他以宋美龄交友广泛,对于赴美采买飞机十分有利为由,极力推荐她上位。蒋介石考虑到给宋美龄一个职位,可以作为平衡党内各大家族的关系的手段,顺势也就同意了。

宋美龄就这样顺利上任,不但成为了秘书长,还被授予中将军衔。

自1936年起,宋美龄就频频出访美国,为购买飞机进行多次的谈判。不过飞机购买的进程缓慢,而用于购置飞机的款项,却一直被存入了宋美龄的个人海外账户中。

因此经过了一年的时间,航空委员会不但没有买来任何一架飞机,而且原有的飞机中,有很多过了服役期不得不废弃或退役的也仍在使用。

这也就造成了日军的飞机来袭时,我国空军只有区区300架飞机迎敌。

关于购买飞机不利的事情,宋美龄这边也有自己的“说辞”。因为当时的飞机正处于高速迭代之中,所以按照她本来的设想,希望等到美国造出更先进的飞机之后,再一次性多买一些。

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且不提,至少她的理由“说服”了周至柔和其他空军官员。只是没想到日军等不及,没等到她买来飞机就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而除了飞机购买,空军的建设其实还包括机场的建造,飞行员的训练,相关人员的培养等各方面开支。

全部的经费都拿去买飞机了,但其他的支出还是不得不花的。所以空军的账面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空军的名义负责人,周至柔当然比谁都清楚这笔钱去哪了,可是他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包括蒋介石。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周至柔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着空军的运转。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中日空战撕下了国民党空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任人唯亲

看到我军只有300架老弱病残飞机迎战,并处于绝对下风的场面,即使喜怒不形于色的老蒋也坐不住了。

他叫来周至柔痛骂了一顿,并要求他彻查空军经费的使用情况。不过周至柔明白,如果真的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行事,最后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于是他劝说蒋介石,放弃对这件事的关注,并在语言中暗示这件事和蒋太太宋美龄有直接关系。听懂了周至柔言外之意的蒋介石,还是被事实震惊了。

他惊讶于国民党内的部门严查,有一天居然会查到自己的身上。发作之后,蒋介石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他深知宋美龄不能查,更不能定罪。

一旦宋美龄把持军费不作为的事情曝光,最丢面子的无疑是自己;而且宋美龄还兼任着国内各大家族买办的联系人,在美国人那边也有着相当重的分量。

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妻子,蒋介石也得罪不起。

这一桩闻所未闻的空前丑闻,就这样被蒋介石政府草草掩盖了。不过日军的进攻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武器落后,人才凋零的国民党空军就被日军击溃。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制空权彻底失去,这也为后来的日本海军封锁我国海岸线提供了便利。尽管蒋介石等人急忙在全国范围内筹款,试图紧急采购一批飞机。

但此时的我国边境已被封锁,即使买到飞机也因为日军的原因无法运回国。在这个危机的时刻,蒋介石也只好再次发表讲话,命令空军以现有的300架飞机尽力和日军周旋。

由于空军的力量有限,所以国民党军队只能在保护大城市,避免受到空袭的时候起到一定作用了。

1937年8月,日军13架轰炸机飞往杭州湾执行任务。在他们飞抵当地的时候,受到了我国军队驾驶的“霍克3”飞机编队的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抵抗,让日军一下子失去了章法。

因为国民党空军的软弱给日军造成了轻敌的心理,所以这次日军的轰炸任务并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且日军的飞机好像来度假一样,连战斗队列都没有保持,毫无警惕性的掠过了天空。

时任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队长高志翔带领着手下的飞行员正面迎敌。虽然敌军的飞机更加先进,但由于是轰炸机机动性略逊色于我军。

不过想和火力强大的敌军进行周旋,只有近身缠斗这一个方法。空军管这个打法叫做“拼刺刀”,可见近距离交火的危险性。

高志翔和他的战友靠着勇猛无畏的气势,打退了敌人的这次进攻,并击落了六架敌机,大获全胜。

这次攻敌不备的突袭战打出了我军的气势,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日军受到这次阻击以后,对中国空军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也开始计划新的复仇行动。

中国空军的反击

次日日军集合了“八八式”,“九四式”,“九六式”等多款共60余架飞机,卷土重来为之前的轰炸机复仇。不过中国空军早有准备,日军飞机刚刚露头就受到了迎头痛击。

中国军队的传奇飞行员乐以琴,仅一人一机就击落了对方四架飞机。

国军又一次迎来空军大胜,这次日军的机群被击落的飞机达到了17架。其余的敌机只能灰溜溜的逃走了。

因为连续的两次失败,日军鹿屋航空联队的队长石井义不得不剖腹自杀以谢罪。这是中日交战以来,中国空军的第一次正面抗敌。

初次作战就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让全世界都对中国的飞行员有了新的认识。

在知道了中国军人驾驶的,是相对落后的飞机后,能取得这样的胜利这个结果,更加令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然而战争不是靠着一两次的胜利,可以左右结局的。也无法指望小概率的奇迹经常发生。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当敌军不纠结于正面对抗,而是采用封锁和包围的形式削弱我兵力。胜利的天平渐渐的开始向对方倾斜。

淞沪会战后上海已不可守,不但上海岌岌可危,就连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也眼看着处于危机之中。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是焦头烂额,早就把空军相关的事情忘在了脑后。

随着空军的战损越来越多,优秀飞行员也不断牺牲,无论是后续的飞机和飞行员的补充,都已经跟不上战争的需要。

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友,苏联方面派出了自己的飞机和飞行员帮助抗日。

1938年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的购机计划发生了变故。德国纳粹出于支持侵华战争的目的,单方面终止了武器出口。

美国作为“中立国”同样暂停了卖飞机给国民党政府的计划。这样的飞机出口国还包括英国。

苏联援机

这下子国民党政府不但失去了购买费,还没有得到飞机,对日本空军的限制更加的薄弱了。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好以外蒙为代价,和苏联签署协议,请求他们的帮助。

为了领土的好处同样也为了遏制日军的侵略势头,苏联派遣了上千的飞行员,驾驶着苏联飞机参加了抗日。

这个计划在苏联军队中,有一个名字叫做“z计划”,也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正义之剑”。

仅在1937年12月之中,苏军就击落了数十架日军飞机,并炸毁了日军机场和海军航母上的飞机近50架。直到1940年,加入了国军战斗序列的苏联飞机,就创造了共击落日空军飞机539架的记录。

苏联飞行员的加入让我国抗日部队度过了空军的空白期,为组建我国自己的空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941年开始,由于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原因,苏联空军开始淡出抗日战争的视野,“正义之剑”就此画上了句号。

不过在苏联空军撤离以后,由美国人陈纳德组建和带领的国民党空军“飞虎队”开始崭露头角。

正是因为陈纳德的加入,让国民党很快建立起了相对先进的空军训练制度。

陈纳德来到中国后,集中了大部分优秀飞行员进行训练,同时还把其中的佼佼者送到国外深造。不仅如此,他还为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最早的航空预警系统。

1941年美国对华军售解禁,经过美国“p40”飞机的武装,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正式形成了战斗力。

自此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前,这支飞行编队在战争中击落和炸毁日军飞机上千架,极大的打击了日军的士气,提升了我抗日军民的信心。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1946年宋美龄卸职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职位。

虽然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忘敛财本色,但我国人民的抗日英雄史诗,并不会因为这些龌龊被掩盖。

正是因为中国军民齐心合力的抗争,才换来了驱除外敌,国家独立的结局。这一段可歌可泣的空军奋斗史应当被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周至   蒋介石   空军   苏联   美国   飞行员   日军   长官   国民党   经费   飞机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