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解析

大家好,我是老周,好久不见,因为疫情的影响,所以我被迫隔离在老家一段时间,导致这段时间没有及时的更新,希望大家理解。
今天要讲的书,是我在老家翻出来的一本书,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我们一直都在讲断舍离,断舍离,之前我认为断舍离就是要收拾家。就是要扔掉很多东西。相信很多人跟我都是一样的看法。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断舍离并不只是简单的扔东西而已。而且就算是扔东西,也是有讲究的。

这本书一开始就跟我们解释了这三个字的意思,
书里说:
断,指的是斩断物欲
舍,指的是舍弃废物
离,指的是脱离执念
而不是简单的扔掉自己不喜欢或者用不到的东西而已。


书里面把断舍离这件事比作像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我们每天必须要进行新陈代谢,书里边把这个比作是:出。
而我们在进行新陈代谢的时候,也需要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书里面比作是:进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真正做到断舍离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理解的断舍离仅仅只有出,只有扔掉东西而已。却没有在扔掉之后得到什么。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人有时候会有一种收拾家的冲动,于是花了很长时间整理了东西,扔掉了很多东西,当你做完这一切之后,你觉得很爽,家里面既整洁,又美观。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家里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甚至有人在扔掉东西之后,会报复性的购买很多东西。

这都是因为我们在出的时候,没有进,所以就会这样一直反反复复。无法做到真正的断舍离。

还有一部分人家里物品堆积成山的原因是他自己不舍得扔,总觉得这个有用那个有用,所以就一直这样耗着。尽管他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是依旧不舍得扔掉任何一件东西。

书里面说这一类人就像是被困在水槽出水口的鲶鱼。

本来水槽里面的水是清澈的,但是随着我们不断的买来各种各样的东西之后,水槽里面慢慢就多了一些淤泥,而这一类人,又不舍得扔掉这些东西,就好像不舍得打开出水阀门,所以就导致水槽里面的淤泥越来越多越来多。最后鲶鱼会因为淤泥太多,从而死亡。

而这样的情况跟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原始人的时候,社会上没有那么多东西给你,什么东西都得凭你自己的本事做,所以你家里只能有那几样东西。

而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不一样了,我们生活着消费社会。外面各种各样的东西吸引着你,什么好看的衣服呀,品牌的鞋子呀,甚至是不同的钓鱼竿,这些东西都会吸引你去购买。然后放在家里。
而且我们现在除了东西吸引你以外,还有很多外部的因素也在吸引你,比如说双十一,过后还有双十二,然后各种各样的节日,就像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情人节,还有生日、这样的因素都在促使我们不断的购买东西放在家里。


书里给我们总结了不断囤货没办法舍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消费型社会里的洪水般的物量,也就是东西多
第二个就是,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在没有淘宝京东之前,你在北方想要吃个南方特有的水果,是很难的,除非你花大价钱,或者是你亲自到南方去吃。
但是现在你只需要在网上购买就可以了。只要两三天,甚至还有次日达,你今天下单,明天就给你送过来,而且还不要你运费。

所以想要多赚钱,你就只有多生产,然后通过物流销往天南海北。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就是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没有下脚的地方了,还再不断的买东西,这样的就属于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导致的。

而且关键的是上面的这三点,还都是我们自己自愿的。这样就导致我们想要扔掉东西会更加困难。



而除去因为外在社会导致我们扔不掉东西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
书里面称为物质轴。

这个物质轴是什么意思呢?
物质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类从诞生依赖其实就非常依赖物质,
从原始人的时候,你要是想要捕猎,那你就得有刀或者矛才行,要是全靠你的手去抓猎物,那你八成就是猎物了,所以在原始人的时候,我们非常依赖物质。这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是一种在我们基因里面的习惯。

而到了近代我们都习惯追求的是“有效性”。

当你去面对你家里面的东西的时候,习惯性的是去想 这个东西还有没有用,而不是这个东西你还需不需。
就像我家里到现在都还有90年代的时候我妈卖剩下的毛巾,我几次都想丢掉的时候,我妈总是说 丢了干啥,以后还能用呢。
明明毛巾都已经掉毛了,但是我妈依旧不舍得扔掉。

所以如果我们以物质轴去看待物品的话,会很难扔掉这些东西。

而且一但家里面东西多得不得了的话,很有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焦虑。


说几个常见的地方,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是厨房,然后就是餐桌,还有洗漱台。最后是衣柜。

这几个地方是家里最容易脏乱差的地方。
厨房到处都是锅碗瓢盆,餐桌到处是买来的东西,洗漱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衣柜里面乱糟糟的衣服。


为什么说这样的情况会让人焦虑呢?

因为你有没有发现,你家里面经常做家务的那个人发脾气的时候大多数都在饭前饭后。
特别是家里有小宝宝的情况。妈妈做饭前还好,特别是做饭后,看着乱糟糟的厨房,再看着饭后的战场。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发脾气。
所以一般我们在家吃完饭,我都是带着孩子到我的书房里面玩,尽量避免冲撞了孩子妈妈。

我们刚才说,扔不掉东西主要是因为物质轴在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如果想要扔掉东西,根据书里面的说法,首先就要注重空间,书里面称为是“空间轴”

我们大多都是觉得东西没用了或者不需要了才会选择扔掉东西,这个当然也是对的,但是在断舍离的空间轴里面,更加注重的是你扔掉东西之前的情况。
也就是为什么扔掉。

除了没用了,不需要了,在空间轴里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空间的整洁,所以要把东西缩减成合适的量。也就是说,你为了让家里更整洁一点,所以你得扔掉一部分东西。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不用再根据东西来做出选择是扔掉还是保留下来。而是根据自己家里是不是足够整洁,来判断是不是要扔掉一点东西。

当你家里看起来没有那么整洁的时候,这种思维方式就会促使我们动起来,去收拾家。所以这就回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而对于那些对东西不能放手的人,书里面给归纳出来有三类人。

第一类人是属于逃避现实的人。
这一类人我们很常见,很多人平时工作很忙,在家的时间几乎很少,所以收拾家的次数也就会更少。下班的时候累得要死,到家一看到家里面也乱七八糟的,自己心情也就不好,这个时候这一类人往往会选择逃避。直到该睡觉的时候,才回家睡个觉。


第二类人是属于那些执着过往的人。
这一类人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看到,比如说女的把男的给甩了,男的舍不得女的,就会把之前在一起的时候那些衣服,相册或者是买的一些纪念品都留着。
他觉得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所以都舍不得扔掉。


第三类人是属于忧虑未来型的。
这个说的简单点就是那些喜欢囤东西的人。
觉得家里没纸不行,所以干脆趁着双十一一下购买了10箱抽纸,额外还送了两提卷纸。觉得家里没有洗发水不行,所以一下子买了一箱洗发水。


这类人都是属于对未来忧虑型的。你问他们为什么购买这么多,他们会说,反正都是早晚会用到的,所以多买点也没啥。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类人,也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


讲完了我们常见的几类人之后,就要讲到这本书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了,那就是“断舍离应该怎么做?”
书里面给我们提出来有八个技巧和五个指南。

首先在技巧方面我们得先认识现状,先从观念上进行断舍离。

我们想要断舍离,首先就得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
就比如说放在衣柜里面几年都没有穿过的衣服,或者是摆满了杂物的餐桌,或者是电视机背后的灰尘。
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东西。

而我们想要进行断舍离的话,就得先认清楚自己家里那些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做到自己心里清楚,别被认知蒙蔽了双眼。

认清现状之后,就要停止自我否定。

我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才不收拾家的,而是因为他觉自己不会收拾,所以才不收拾。
对于一些男性来说,你让他去拖拖地,他很不情愿,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就不应该拖地,而其他觉得自己也拖不干净。
而一些女性则更多的是因为自责,这个可能在日本会比较多。我们印象中日本的女性,家庭主妇的情况更多一些。丈夫在家里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如果丈夫回到家就一味的指责妻子不会干活的话,那妻子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会干活的人。慢慢的就陷入到自我否定的陷阱里面去了。

第三个技巧就是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这个很好理解,简单的说,这个更像是一种目标,一种向往。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想出自己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去根据自己想象去收拾家,这样即使没能完全到自己想象中那样,那结果也不会很差。



解决完观念上的问题之后,就要开始实操了。

在我们开始收拾家的时候,第一步书里面说要拿出杂物,进行俯瞰

也就是要看下自己要从哪些入手。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我们刚开始收拾家的时候,一定不要一开始就从最大的杂物开始收拾,书里面建议我们可以从小到大。

这样建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果说我们一开始就从大的开始的话,会更容易产生挫败感。

就比如你发现,自己家的电视不能用了,结果还一直挂在墙上,不仅落灰而且占空间,所以你想要把电视扔掉。结果你光是把电视从墙上拆下来就已经累得半死了,那你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别的了。而且你拆电视机这件事还不一定能得到家里的支持,所以一开始从大的开始会更加容易产生挫败感。

所以建议我们先从小的入手,比如说冰箱里面过期的食品,或者是放了很久都没有穿的衣服等等。这样慢慢收拾,会逐渐积累我们的成就感,让我们越干越有劲。


接着就是要扔掉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废品”。

就像刚才所说的,过期的食物,或者是坏了的东西,还有哪些以后都用不上的东西,这些都是垃圾。都是首先要扔掉的。

书里面说这是第一层筛子,就是筛掉垃圾。

扔掉垃圾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二层筛子,就是以自我和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己与物品的关联度之后再进行取舍。


这个步骤里面主要的就是自我,和时间。

书里面称为自我轴和时间轴。

首先是自我轴,在以自我轴为中心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是“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就行了。

比如说你老婆送给你一个剃须刀,因为时间很长了所以剃须刀已经不好用了,你想换一个的时候,就不要考虑你老婆的感受,直接扔掉就可以了。因为以自我轴为中心的话,你只需要考虑我想不想要,而不是还能不能用。
当然你在扔掉的时候最好还是跟你老婆说一下,避免引起家庭矛盾。


而时间轴指的就是当下。
我们一直说,很多人不能做到断舍离就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总觉得这个东西还有用,所以一直舍不得扔。

对于时间轴来说,当你对待这些让你舍不得扔,觉得还有用的东西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不是使用的频率。不是你以后还能用几回,而是要考虑你自己跟这个东西的关联度。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说,人类对待一个东西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的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这个是刻在我们基因里面的。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你想要实现物品的价值的前提是你得用才行。

对于这一类东西,书里面也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同时满足了必要和适愉快这三个维度。
如果满足了,那你留下来就留下来了,如果不满足,那建议可以扔掉。

就比如说鱼竿,虽然你可能一年下来也不能钓3次鱼,但是每次钓鱼都你都必须要有鱼竿,而且钓鱼这件事让你开心的不得了,那你就可以留下来。
但是如果说你觉得钓鱼这件事让你不舒服,你不喜欢,那尽管钓鱼一定需要鱼竿,这个也是可以扔掉的。

这就要说到第三层筛子,就是必要合适愉快。



当你遇到一些让你犹豫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要用,用起来合不合适,还有就是我在使用这个东西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快乐的。

满足这些条件的,可以留下来,但是如果不满足,就可以扔掉了。

当你按照这三层筛子清除掉家里的东西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收纳了。

这里书里面提醒我们说,收纳要在杂物被清理的最合适之后才行进。
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还没有清除干净就开始收纳,那你永远也无法做到完全清除。收纳起来也会更加费劲。

对于收纳书里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方法,来供我们参考。

第一个就是三分法

也就是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就比如说厨房里面就可以分为食材,料理工具,和餐具。

食材可以分为冷藏,蔬菜,冷冻。

料理工具有油盐酱醋

餐具有大盘子中盘子,小盘子之类的、

还有一种收纳的方法叫做7 5 1

这个主要是对于收纳空间的估算。也就是7成 5成 1成

对于那些那不见的收纳 占7成,就比如衣柜,壁橱,抽屉这样的,关上门就看不见的

而对于看得见的 可以占5成

就比如玻璃柜这样能够看到的

而那些展示型的收纳空间只需要占1成就可以了

就比如进门的玄关之类的。

最后就是1出1进的收纳法

简单地说,就是你从柜子里面扔了一个东西,就再放进去一个东西。
这样可以保证你家里的储存空间始终都是够的。而且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扔掉东西。

书里面还有其他的几种收纳法,也都挺好的。不过我个人认为,收纳这件事,每个人的收纳标准可能都不一样,所以也不用刻意的按照书里面的来做。只要自己能够收纳的整洁利索也就可以了。

基本上这本书给我们提供的思维和方法这样的工具性质的内容就这么多,剩下的部分大多是一些心灵方面的影响,比如说断舍离改变人生呀,或者是断舍离让人怡然生活这样的内容。
对于我来说,我是比较偏向工具论的。所以这本书就打算讲到这里。

如果对后面心灵部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下。

整体看来,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扔掉东西的步骤。并且告诉我们为什么扔不掉东西的原因。这个还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建立整洁,美观的家。

我是老周,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筛子   水槽   整洁   物质   家里   自我   原因   东西   时间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