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都具备3种思维,请逼自己养成

每天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呢?

浑浑噩噩地的度过每一日,上班盼望下班,周五盼望周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自己订了无数个规划,却总是止步于行动。

想要学习提升自己,每日除了上班就沉迷各种电视剧、短视频;制订了学习计划,每天却连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都没法做到。

想要改善健康,却放任自己每天外卖,高油高脂;制订了健身计划,却总是很难坚持。

日子总是一天天从我们身边流逝了,让人不禁感慨:为什么今天的自己与过去相比,一点没有变化呢?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付出相应的努力。”

那些优秀的人,都具备了这3种思维。

1、把时间倾注在哪里,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浩。高考两次失利,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第三次考上了北大。

后来当了一名老师。

因为想帮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随后弃师从商,创立了新东方。他在书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写到,他创立新东方初期的种种艰辛。

俞敏浩说“他觉得自己很笨,之所以能够把新东方创办至今,就是别人都嫌烦,半路都放弃了,但是他还在做,他不嫌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倾注于新东方,研究如何把课程做好,把学生教好,不断地从失败、错误中去汲取经验和教训,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件事,有了今天我们公认的成功的企业家。

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碰到困难就觉得烦了,大概率工作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不会快,那么升职加薪的机会怎么可能会有呢?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时间在哪里,你的行动在那里,你的收获就在那里。

所以说:“哪有什么一战成名,无非都是百炼成钢;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全力以赴去做每件事,结果自然会让你意外惊喜!”

2、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是否能持之以恒。

知乎上有人提问“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有个回答让人醐醍灌顶,就是看他做一件事的坚持。

深以为然,决定人与人之间最终差距的,就是是否能够持之以恒的做好一件事。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并没有因为暂时的优异而放弃了前进的步伐,因为学无止境;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有的人珍惜光阴,把时间花在自我成长那里;有的人蹉跎岁月,把时间花在贪图享乐上面。

那些身居高位有一定成就的人,运气和天赋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那些看不见的岁月里,多少次在别人放弃的时候还在坚持,才藏着拉开差距的实力。

3、最大的远见,是懂得在困境中勇于突破。

1975年,从哈佛退学的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发展了五年后,微软依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比尔·盖茨一直想寻找机会突破。他的母亲玛丽是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的主席。当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董事长约翰·欧宝,也是该组织董事会的一名成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比尔·盖茨从母亲玛丽那里得知,IBM打算请外部软件制造商来为公司开发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微软虽然参与了竞标,但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希望并不大。于是,盖茨借助母亲的人脉关系,再次向IBM争取,最终赢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一战成名。自此微软开始迅速发展,终于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最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在困境中善于思考并用于突破的人。”

就如东野圭吾所说的:“若不趁起风时扬帆,船是不会前进的。”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人生几十年,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不同的年龄都会碰上不同的困惑,面对它们,如若退缩,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只有寻求解决之道,才能踏平荆棘,看见曙光。

那些优秀的人自律、坚持并不断突破,高要求地完成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们的生活时刻充满目标,计划,行动。别人看到的耀眼,是日复一日的苦得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玛丽   新东方   盖茨   微软   持之以恒   比尔   差距   思维   优秀   机会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