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一个近乎疯狂的天才,但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奥本海默,一个疯狂的天才。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试爆成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照片上这个瘦瘦的、不起眼的男人——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才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从此称霸世界。

奥本海默

当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沉闷的爆炸声响起,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以及巨大的破坏力让奥本海默的脑海里闪过一句诗: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因为原子弹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如果用于战争,那简直就是生灵涂炭的人间悲剧。

奥本海默在试验场

作为设计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负责人,按说奥本海默后半辈子应该享尽荣耀,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

1904年,奥本,海默出生在纽约一个德裔犹太富商家庭,从小住着带佣人的曼哈顿区大别墅,接受最好的教育。除基本课程外,他涉猎广泛,博学多才,尤其喜欢化学和矿物学,每次跟家人到世界各地度假,总是到处探索矿山。

18岁时,奥本海默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化学,期间又对物理产生兴趣,毕业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他本想申请到当时物理学的天花板卡文迪许实验室,却因操作仪器笨拙而被拒绝。

显然,奥本海默适合搞理论科学而非应用。被卡文迪许实验室拒绝,让在美国一直是学霸的他很郁闷,加上又跟自己剑桥导师布莱克特男爵关系不好,奥本海默患上抑郁症,有时会莫名其妙殴打朋友,还有一次甚至把浸泡过毒液的苹果放在导师办公桌上,幸好他导师没吃,不然奥本海默可能得在牢里待一辈子。

事发后,他老爹又花钱又做保,总算大事化小。有意思的是,当时心理医生给奥本海默开出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多去夜店。

1926年,在英国待得不爽的奥本海默终于想通,奔赴当时理论物理领域世界领先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马克思•波恩继续学业,结识了诸如海森堡,狄拉,阿克等一众量子力学牛人,仅用一年时间便获得博士学位,发表十几篇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声名鹊起。

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

奥本海默完成学业回国后,奥本海默成了香饽饽,同时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整个30年代,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在理论天文学和物理光谱学,量子场论和天体物理学方面均有许多建树。跟各领域知名科学家相处。伟大的人物往往立场偏左,因为他们看不得世间不公。

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现象。随后, 1939年初,奥地利原子物理学家麦特纳和外甥弗里斯发表论文,解释了核裂变原理。至此,核武器开发有了理论依据。

同年,第三帝国上马核武开发计划。从纳粹德国和其他法西斯国家流亡美国的科学家们担心德国率先造出原子弹,联合起来写了封信警告美国当局重视此事,由当时最有名的爱因斯坦署名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手里。

美国总统罗斯福

技术顾问团评估后回复罗斯福称,铀确实可被制成炸弹,其破坏力远超目前已知的所有武器,但美国当时对此并不太重视,给的经费不多,只进行小规模研究。直到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后,核武器研究才加快。

美国珍珠港事件


1942年6月,罗斯福签署命令,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大规模展开,由陆军工程兵少将,曾负责建造五角大楼的莱斯利格罗夫斯统筹规划。该计划享有特别优先权,共计投入22亿美元,前后有13万多人参与其中。

不过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在研制原子弹,只是遵循指令,做着自己也看不懂的事。他们被警告,如果泄露计划,将面临十年监禁和罚款。

曼哈顿计划的研发,建造,生产各环节分散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30多个不同地点。

最关键一环是设计制造原子弹的实验室该由谁来负责呢?格罗夫斯少将选来选去,选中奥本海默。尽管军方情报部门认为奥本海默同情共产主义,表示反对,但格罗夫斯坚持己见。理由是奥本海默不仅是个涉猎领域广泛的天才,还具备科研人员少有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带领那么多不同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完成计划可不是件容易事。

奥本海默


1942年10月,两人选定新墨西哥州小镇洛斯阿拉莫斯修建全封闭实验室,奥本海默担任负责人。不到半年,他就组建起一支由30多名顶级科学家和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初始团队。

到1945年,该实验室人数达到6000多人,光科学家就近千人。奥本海默不仅对研制计划的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还要协调科学家和军方间的各种问题,以保证研发顺利进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他统筹带领下,不到三年,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便研制出大杀器原子弹。

当1945年7月16日早晨5:30,那道光芒闪过, 41岁的奥本海默如释重负,但心里又深感不安。核武器这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对人类来说是福是祸呢?

此时,第三帝国已经覆灭,日本还在负隅顽抗。 8月6日,日本广岛成为首个遭受核弹袭击的城市,三天后,又一枚原子弹落在长崎,随后日本宣布投降。

曼哈顿计划也随着这两颗原子弹的头发公诸于世,奥本海默成了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但核弹的巨大杀伤力让他深感不安,希望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限制。 10月25日,他霍主任与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会面。当奥本海默说我感到手上沾满鲜血时,杜鲁门勃然大怒,回怼道:血在我手上,让我操心吧。

美国总统杜鲁门

会面不欢而散,随后,奥本海默离开实验室,回加州理工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然而,他的心情却始终无法平复。

一年后,美国将在太平洋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奥本海默受邀观看,他拒绝的同时,又给杜鲁门写了封信,试图阻止这次核报。杜鲁门对此不屑一顾,嘲弄奥本海默是个爱哭的科学家。

1947年,奥本海默出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致力于将核武限制在小型战术核弹范围,并反对开发威力更大的氢弹。这跟当时冷战大环境格格不入,因此他受到各方排挤,悲剧就此开始。

50年代初,极右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泛滥,奥本海默受到冲击,被指控是美共成员,以及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对美国不忠。他的安全许可被撤销,长达四周的听证会上屡次遭到羞辱。虽然最终调查结果没发现奥本海默叛国,但其所有官方职务被剥夺,身心俱疲的他从此一心钻研学术。

直到1963年,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决定授予奥本海默和物理领域的恩里科,费米奖。可还没等颁奖,肯尼迪便遇刺身亡,继任的林登,约翰逊完成了象征性的平反颁奖仪式,但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始终没有恢复,无法对美国原子能政策产生任何影响,足见麦卡锡主义荼毒之身。


四年后,1967年2月18日,才华横溢的奥本海默因喉癌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去世,享年62岁。2006年12月,奥本海默被美国的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8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新墨西哥州   杜鲁门   罗斯福   曼哈顿   阿拉   原子弹   美国   科学家   实验室   天才   结局   疯狂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