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谣之死(二)-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资治通鉴》。

陈慕的第4篇原创文

本文4757字,阅时间约9分钟

大家好,我是陈慕,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公众号:陈慕读历史。让我们一起在《资治通鉴》里,探寻当下与未来。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一 威烈王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蝨、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译文

赵鞅逝世后,智瑶(襄子)掌握晋国政府大权,一天,跟韩姓家族族长(康子)韩虎、魏姓家族族长(桓子)魏驹,在蓝台设宴饮酒欢聚。智瑶戏弄韩虎,又侮辱韩家的总管(相)段规。智国听到之后,警告说:“激怒对方而不防备报复,灾难必然临头。”智瑶说:“我就是灾难,我不给别人灾难,已算运气了,谁敢给我灾难?”智国说:“恐怕不是这样,《夏书》有句话:‘一个人屡犯过失,结下的怨毒不在明处,不能因为看不见就粗心大意。’大人物能在小事情上谨慎,才能避免大的忧患。而今,公开宴会上,一下子就使韩家的族长和韩家的重臣,蒙受耻辱,而又不戒备他们的反弹,只一味安慰自己:‘他们不敢!’结局一定要糟。连黄蜂蚂蚁,都能害人,何况一个庞大的武装兵团的首领和他的助手?”智瑶听不进去。

不久,智瑶向韩虎要求割让领土,韩虎气得发抖。段规说:“智瑶喜欢占小便宜,性情又十分刚愎,如果拒绝,一定对我们发动攻击。不如给他,他尝了这种甜头后,必然对别人如法炮制,别人不给,一定发生战争。我们既可以逃过一劫,又可以坐以待变。”韩虎就把一个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市,送给智瑶,智瑶大为高兴。接着向魏姓家族族长(桓子)魏驹,也要求割让领土,魏驹打算拒绝,他的总管(相)任章问道:“为什么不给他?”魏驹说:“没有理由而强迫割地,欺人太甚,当然不给他。”任章说:“正因为他没有理由强迫割地,我们才应该给他。给他之后,智瑶必然认为自己聪明不可一世。一旦不可一世,必然轻敌。而我们被迫害的几家,才有可能精诚团结。以精诚团结对待轻敌,智瑶的性命,不会长久。《尚书》说:‘将击败他时,先使他恶贯满盈。将吞食他时,先喂他一点东西。’不如答应他的要求,使智瑶被胜利冲昏了头。然后,我们再暗中动手,魏家为什么最先挨智家的当头一棒?”魏驹同意他的看法,也把一个拥有一万户人家的城市,送给智瑶。

智瑶对自己谋略的高明和判断的正确,十分满意。于是变本加厉地向赵家新任族长(襄子)赵无恤,指名要蔺邑(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皋狼(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这一次,他碰了钉子,赵无恤拒绝,这对习惯于胜利的智瑶,是一个难以忍受的打击。他取得魏、韩两家帮助,攻击赵无恤的住宅。赵无恤准备逃离晋国首府新田(山西省侯马市)时,考虑投奔何方,侍从们建议说:“长子(山西省长子县)最近(距侯马市航空距离一七〇千米),而城堡刚刚修竣。”赵无恤说:“人民刚完成巨工,已经筋疲力竭,再要他们卖命守城,谁会这么傻?”侍从们又建议:“邯郸(河北省邯郸市)仓库充实,也是好地方。”赵无恤说:“地方官已剥夺了人民的财富,如今我们再去剥夺人民的性命,谁肯帮我?只有投奔晋阳(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是我们赵家的老根据地,尹铎又待人民宽厚,人心必然跟我们认同。”于是,投奔晋阳。

智瑶亲率三家联合兵团攻击晋阳,四面包围,密不通风。然后决开汾水,波浪滔天,跟城头仅有三块筑墙木板的惊险差距,没有灌过去。城内艰苦支持,浸过来的河水逐渐增多,民家的炉灶都告崩塌,遍地鱼蛙。然而,民心坚决,没有人想到投降。智瑶在城外高冈上巡视,魏驹、韩虎在一旁陪伴,看到洪水滚滚,波浪滔天,晋阳城像一叶孤舟,眼看就要沉没,喜不自胜说:“到今天我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国。”听了这话,魏驹用手肘轻轻碰了一下韩虎,韩虎用脚也轻轻碰了一下魏驹,他们惊惧的是,汾水也可以灌安邑(山西省夏县,魏姓家族根据地),绛水也可以灌平阳(山西省临汾市,韩姓家族根据地)。

智家的谋臣疵(音chī〔吃〕)警告智瑶说:“韩、魏两家,可能叛变。”智瑶说:“你怎么知道?”疵说:“我只是靠常情判断。很显然地,他们一定会想到,一旦赵家灭亡,下次的对象定是韩、魏。我们跟二家约定,消灭赵家之后,三家共同瓜分赵家领土。城不被淹没,只差三块木板,人民饥饿,互相格杀吞食,晋阳陷落,就在旦夕,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可是二人却忧形于色,如果没有阴谋,那才奇怪。”智瑶不相信。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韩虎、魏驹。两人委屈万状,指天发誓说:“这一定是赵家的反间之计,挑拨盟友间的感情,使你因怀疑并防备我们二家,而松懈了攻击晋阳的军事行动。试想一想,我们再傻,也不至傻到舍弃已经到口的赵家领土,而去干危险万状必不可成的荒唐勾当。”等到二人告辞,疵进来,质问智瑶说:“怎么回事,你把我昨天说的话告诉了他们?”智瑶吃惊说:“咦,你怎么晓得?”疵说:“我发现他们抬头向我凝视了一下,脚下踉跄,加速脚步,低头走掉。很显然地,他们已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肺腑。”智瑶不肯承认自己观察错误。疵眼看大难就要发生,要求出使齐国,脱离险地。

困守危城的赵无恤,派出秘密使节张孟谈,乘着黑夜,悄悄出城,晋见魏驹、韩虎,提醒二人说:“古人云,唇亡则齿寒,赵家覆灭之后,接着就是你们。”魏驹、韩虎说:“我们何尝不了解,怕的是,事情还没有发动,却走露消息,大祸会立刻降临。”张孟谈说:“谋略出于二位主上之口,入于我张孟谈一人之耳,又有何伤害?”魏驹、韩虎就跟张孟谈结盟,约定发动日期,然后送他回城。到了约定日期,赵无恤派出精锐部队,突击智家守军,反决堤防,大水汹涌,倒灌智家军阵地,智家军仓促救水,军营大乱,韩、魏两家部队,乘势从两翼夹攻,赵无恤亲率劲旅,奋勇直前,生擒智瑶,立即斩首。接着把智姓家族全部屠灭。只留下智果不死,他料到在智瑶领导下智家会有这种下场,早已改姓为辅,得以逃此浩劫。

解析:

智瑶之死,原因何在?

1,毫无容人之量

其实智瑶的结局甚至是智族的结局,早就被智果预言了!

智谣之死(一):“容人”是团队领导的必修课

智果说智瑶不适合做族长,虽然智瑶有五个超人的优点::一表人才,精于骑射,通晓各项技能,文章流利,坚决果断。但是他有一项很严重的缺点:胸襟狭窄,刻薄寡恩。

五个超人的优点加上毫无容人之量,谁能跟他和平相处?如果要智瑶做族长的话,智姓家族一定覆灭!

果不其然!

智瑶的一生验证了智果当时的推测!

智瑶的毫无容人之量,在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仅容不了比他优秀的人,同时也容不了和他相左的建议。

不听相左的建议:

蓝台设宴后,智国听到之后,警告说:“激怒对方而不防备报复,灾难必然临头”,智瑶听不进去;

智家的谋臣疵(音chī〔吃〕)警告智瑶说:“韩、魏两家,可能叛变,智瑶不相信。第二天,智瑶竟然还把疵的话告诉韩虎、魏驹。

不接纳比他优秀的谋臣:

疵给他建议,就算他不接受,但也需要尊重他,和他协商,他倒好,直接把下属的话告诉敌对公司。

而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失去了真正的心腹,最后留下来的,也只剩下那些只知道顺着他的、拍他马屁的了!

毕竟掏心掏肺的为你出谋划策,你却一点都听不进去,觉得没什么,将它视作无物,那他会怎么想,寒心啊!并且从中很容易看出:你非明主!

所以疵眼看大难就要发生,要求出使齐国,脱离险地;智果料到在智瑶领导下智家会灭族,所以早改姓为辅,得以逃此浩劫。

2,捧杀致死

智瑶向韩虎要求割让领土,韩虎气得发抖。段规说:“智瑶喜欢占小便宜,性情又十分刚愎,如果拒绝,一定对我们发动攻击。不如给他,他尝了这种甜头后,必然对别人如法炮制,别人不给,一定发生战争。我们既可以逃过一劫,又可以坐以待变。

向魏姓家族族长(桓子)魏驹,也要求割让领土,魏驹打算拒绝,他的总管(相)任章问道:“为什么不给他?”魏驹说:“没有理由而强迫割地,欺人太甚,当然不给他。”任章说:“正因为他没有理由强迫割地,我们才应该给他。给他之后,智瑶必然认为自己聪明不可一世。一旦不可一世,必然轻敌。而我们被迫害的几家,才有可能精诚团结。以精诚团结对待轻敌,智瑶的性命,不会长久。

其实智瑶之所以被捧杀致死,其实也是和他毫无容人之量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他毫无容人之量,导致敢于说真话的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溜须拍马的人,不断顺着智瑶的想法,让他产生了聪明的不可一世的错觉,进而轻敌,被迫害的几家反而团结一致,至此智瑶及智姓一族全部屠灭!

好啦,关于这段的解读就到这里,最后说明一下,所有的观点仅供个人参考,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分享一下,觉得不好的,也欢迎大家私信交流一下。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作者:柏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侯马市   离石   晋国   平阳   山西省   精诚团结   资治通鉴   族长   领土   家族   疯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