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蚂蚱(散文)

文/井明华,图/来自网络

玉米掰完,大片的秸杆撂到,蚂蚱失去屏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由此揭开了捕蚂蚱的大幕。从这一直跨到腾出地来种上麦子,都是捕蚂蚱的好时候。

秋假已经散过,我等小社员只安排一些诸如拔豆子、拦玉米之类的轻快营生,干活不紧张,弹性限度比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捕蚂蚱。我们通常边走边用一根玉米秸往外轰,受惊的蟋蟀、螳螂、蝴蝶、蚂蚱纷纷跃出。

容易逮的蚂蚱,称之为“拴么甲”或“嘎哒剪子”,分为绿、黄、褐三种颜色,头扁而尖,蹦起来有气无力,低飞时发出“嘎哒哒”响声,同时亮出桃红色的膜翅。大号的时或驮着小号的,类似某些哺乳动物行为。

最难对付的要数“登倒山”,顾名思义,它个大劲足,一次冲程好几十米,后腿上排列着利刺,抓捕时不小心会被它挠出手上的血来。这家伙蛮会折腾人,追出老远,瞅准降落位置,刚要从背后小心翼翼的出手,令人沮丧的是,它迅即惊觉(不愧头长五只眼),重新弹身窜出。屡次三番,功亏一篑,累的人够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擒住这老奸巨滑的家伙,得好生看管,谨防其“越狱”。

一种唤作“愣头青”的,躯体短粗,肉乎乎的,整个生命周期只穿“马夹”,露着大肚子,以跳为主飞为辅。只要发现它的目标,一个都甭想跑掉。

“大褂子先生”则浑身嫩绿,头小而后腿细长,修翅光滑细腻,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略具绅士风度。至若永远长不大的“土蚂蚱”,脏兮兮的,身上又没多少肉,一般不必理会。

如果碰上雌雄交尾的,限于相背连接,仅能齐蹦无法共飞,正好一捉一对。

小伙伴们以捕获的花色繁多为炫耀和自豪,互换手上多余或稀有的品种,以便观赏把玩。真佩服胖妞儿芸子,人家不指着穷追硬撵,单凭手急眼快,左右逢源,抓大蚂蚱如探囊取物。这小善人迵然不群,把得手的蚂蚱对话一番,而后不少一根毫毛地友好释放。她说卸掉蚂蚱的大腿,它会疼的。

“云无心以出岫”。孩提身轻如燕,放浪在风情千种的野外,乐此不疲,尽享天趣,既无来自书包的压力,又无来自镰刀的逼迫。关于抢收抢种,拚死拚活,则是大人们的事情。

把捉住的蚂蚱用根草茎串住,形形色色,各各挣扎。散工后,带回家搁点腥油一烹,不失为佳肴美味。

对各种蚂蚱的学名,小时候只是人云亦云,不知究竟,长大后,移情生计,这玩艺儿渐行渐远,没功夫探其根源,所以自始至终以俚语称谓和区别。这正是:

葳蕤生香,岁月缱绻。捕蚂蚱的情节难割难舍,水墨丹青的世界晴朗无染。如许童年秘密,在飞沙走石、成王败寇的人生旅程中,成为一道古意盎然的风景永驻心间。尘世一路捕来,精疲力竭,头焦额烂。几度徘徊,无限留恋,魂牵梦萦的依旧是秋虫交织的大田。

壹点号 井明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蚂蚱   手急眼快   难割难舍   在线   散工   天趣   短粗   齐鲁   玉米   散文   手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