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坐在窗台看山景

大散文|坐在窗台看山景

作者 崔洪国

“月出皎兮,佼人寮兮”“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一刻,也许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在自家的窗台望着深空那轮银色的月。那是夜色中山景的一种叙事,不是点缀—展开来,你会有很多的抒情和话语表达,不管是关于月,还是关于山景和城市的平民烟火。

——题记

从客厅窗台的书台望出去,东南西三面都是山,那些山是一脉相连的,只是有了小区楼宇对视线的阻隔,看着像断开了一般,其实从东面的消防通道上去,顺着走,一直可以走到凤凰路西边的涵玉翠岭,涵玉翠岭西边的拖缰山体公园可以迤逦走出来,周末如果有时间,可以用半天时间来完成这一趟风光旖旎的穿山之旅。如果感觉累,不想走太远,可以从小区南边的半山腰或者西边山上的松林里缓步下来,那也是移步换景,一边行走,一边细看,一边思考,自然也能赏略无限的秀美风光。

居家的这几天,我一直在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我家里有好几个版本,有装帧精美,16K彩页的,厚厚一本,能够让你循着那斑斓的色彩和精美的图片进入阅读状态,感觉这个版本倒很适合上高中或者刚上大学的年轻人阅读,这是我有一年到千佛山山会,一眼就从那些琳琅满目的书丛中看到了她,想也没想就买回来了,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看过一遍以后,一直放在床头,有时间就翻开读上几页,每次都能读出不同的感觉。

还有一个版本是译林出版社出的,蓝色封面,是美丽的瓦尔登湖的影像,湖畔是一棵树,华盖如伞,很有气场,让人一看就很想进入到那种场景中去。内里如普通的书一样,装帧也不华美,但有彩色插页,中规中矩,品读起来很有代入感。说心里话,《瓦尔登湖》并不是一本很好读懂的书,特别是开头的经济篇,如果是第一次看就如同云里雾里一般,好像是主人在梦呓,起初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既然是世界名著自然有世界名著的道理,只是需要我们能够静下来深进去体悟,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和人们心态浮躁,社会浮华和喧嚣中,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很大毅力的,所以我一直想写一篇《我读瓦尔登湖》详述一下自己的内省和感悟,这是后话,还是说窗台的山景。

我在有月的夜晚从窗台看过前面的山景。我会在很清朗的夜晚,适合赏月的时间,坐在窗台那个长条的书桌前,盼星星更盼着月亮爬上东山岗。“月出皎兮,佼人寮兮”“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亲眼看着那一弯或一轮月亮从黑魆魆的山间慢悠悠升起来,如怪兽般嶙峋的山体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你清寂的心终于笃定了一些温暖。月光皎洁,月色朗照,穿越过一栋一栋高耸的楼宇,小区院子绿化丛里有了更多月光投下来那些楼的影,有灯光从楼上次第亮起来,那是一个城市的一角在月光里呼应的烟火气息,那一刻,也许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在自家的窗台望着深空那轮银色的月。那是夜色中山景的一种叙事,不是点缀—展开来,你会有很多的抒情和话语表达,不管是关于月,还是关于山景和城市的平民烟火。

居家的这一两天,我有时间就坐在那个书桌前静静地望着窗外的群山。当外出自由的行走成了一种约束和羁绊,即令时间是一天两天,内心也是七上八下的,还是有些不自在,不舒服。但我是一个很快能找到自我放松和调节的人,从窗台书桌望着漫山遍野的山景,我还是很快找到了居家的另外一种看似寻常的崭新体验。倘若在往常,也许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暂时居家,行动多少受限,那份望山的心情自然就有些不同了。都是大自然的一种赐予,不同在哪里呢?你自由出入的时候,顺了山路,那些行云流水是触手可及的,居家的几天,从窗子望出去,那些葳蕤葱郁忽然就成了一种奢侈品,它们好像或远或近在你视野的远方,平常说走就走,说看就看,说摸就摸的松林、红枫、高天、流云怎么就成了你触目可达,但却触手难及的东西,好像一种限量供应的公共产品,让你感到那样稀缺和可贵。那一刻,我对于自然的山川,对于和山川的约会,内心对于看似廉价的自由萌生的冲动和渴望有了一种更深沉的解读,原来,这些东西与我们这般的不可或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么想来,坐在窗前的书桌观山景,真得就是生活的一种难得限量版了。

就在昨天,我整整一下午坐在窗前那个桌台上,桌上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和刘大钧先生的《周易概论》,读《瓦尔登湖》的时候我想着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每天与自然相伴的那些时光,看似离群索居,实则是在如一枝一叶一般,回馈着自然无私的恩赐,内心祈求着大自然的包容和宽恕,那不是一种独白,那是一种对话。读《周易概论》的时候,我的心中始终充满了敬畏,把很多的内容工整的抄录下来,我知道那些需要你怀了无限虔诚去求证和鉴悟,那可能不需要你如从医一般一个一个去临床积累,但会需要你不断地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去实证和印鉴。一个下午,我就那么静静坐着,阅读着,思考着。外面依然是看似熟视无睹的美丽山景。

楼下前面的小广场上几个孩童在那里踢足球,他们在东边入场的东门那里用塑料隔离桩搭了个球门,轮换着往球门踢,有一个孩子在那里负责捡球,球踢进了球门,其他的孩子就在旁边欢呼着,大约他们也正受着家里大人观看卡塔尔世界杯氛围的熏陶,玩得不亦乐乎。那份没有失却的童稚从他们的欢呼中就能听出来,他们踢的球没有假球,他们心中的足球是快乐的,是奔跑的,是阳光的,是完美的。广场前面的银杏和黄金槐叶子早就落光了,在刚来的这场寒流中,这些树洗尽铅华,换上了过冬的装。有物业和绿化的人员穿了工装,在小区里来回穿梭忙碌着。路边那些蓬松高挑的雪松、法桐、银杏顺着逐渐走高的地势疏密相间的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往上就是苍茫的林海了。

天空有疏淡的云团来回飘着,太阳已经行进到西边的山顶上,一会躲在云团后边,天空就多了一丝阴冷和寒意,一会又从云团里露出脸来,阳光是冬日特有的温煦宜人,天空又瞬间锃亮了,寒流清洗过的深蓝从一个一个的云团中间反射到群山和我眼前的院子里,又让人感到清爽透气,心旷神怡。这样的场景在下午的光阴里来回有三四次,我就在这轮回的光景里一边看着书,一边把所思所得融入到山景中,寻觅着不同的场域中相似和永恒的叫做规律和哲学的思辨。窗台上还摆了一盆金枝玉叶和红掌,金枝玉叶的小叶片圆圆的,就如同绿色的榆钱,小巧、玲珑、精致。红掌还没有到盛放的时节,如一根红色的长针,卷成了细细的长条,在云团间投过来的阳光里显得格外的红艳,要是笑脸舒展开,一定是山景中的又一道最靓丽风景了。

我很喜欢坐在窗台的书桌前看山景的感觉。说起来,阳台的这个布局是受了岳父和女儿的启发。今年春天,岳父岳母跟着我们在省城济南住过一段。岳父岳母已经90岁高龄,但没有什么大的病,吃饭睡眠都很好,身体健康,特别是岳父,脸色红扑扑的,看上去鹤发童颜。岳父对于生活的阳光心态一直让我心中充满了钦敬。岳父一生经历丰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岳父年轻时在黄河边出过夫,在工宣队做过宣传员,在博山烧过砖窑,见多了世事的沧桑,生活态度非常达观,一生最细唱戏、看戏、下棋,棋艺高深精湛,而且自己总结了下棋最高境界是“和”的棋经,在济南和老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棋友。

春天住在我家那会,每天晚上岳父和我讲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下棋的棋道和他喜欢的京剧、二胡。我对于国粹京剧和二胡没有什么很深的研究,但是从与岳父的交谈中也约略掌握了不少关于京剧和二胡的知识。特别是岳父来了兴致,拉一段二胡,或唱一段京剧,拉得神情专注,唱得字正腔圆,我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有一个周末,岳父和岳母在我家的客厅的窗台上,目不转睛的望着外面的群山和从山上卷过来的春潮。岳父个高,岳母个矮,岳母在岳父的旁边依偎着他,嘴里咕哝着,“你看啥呢?”是啊,岳父在看啥呢?我也疑惑,但没有去打扰他,一会听着他唱起了喜欢的《空城计》“我正坐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听那抑扬顿挫的唱腔,仿佛看到街亭失手后,司马懿率大军蜂拥而至,众人惊慌失措之余,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抚琴之间,笑容可掬地就把司马的雄兵退了。坐在城楼观山景,心中自有雄兵甲戈,纵横捭阖,那是大韬略。90岁的岳父哼唱着《空城计》,站在窗台观山景,此山景虽彼山景,但也是一种快意畅达人生,我心中不禁肃然起敬。

后来,我把这事说给了远在外地的女儿,女儿很快就给我发了一个把阳台改造成观山书台的小视频,建议我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书台,有时间坐在书台前,不仅啥时候想看山景就看,还能坐在那里一边观看着山景,一边静静地读着书,思考着关于社会,人生,自然等的精微和宏观话题。这个主意好,说干就干,用一天的时间,我就把客厅外面的阳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女儿从网上网购了书台和高架凳,书台用强力胶就能粘在瓷砖上,高架凳正和书台搭配,我又在东墙上挂了一幅“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山水画,一个小小的空间,一个精致的观景书台就做成了。那里很快就成了我和妻子最爱驻留的地方,有时间了就坐在书台上,外面松涛如海,清风徐来,有月的夜晚,夜色朗照,前面一栋一栋的楼上灯光闪烁,刚建好那会,正是秋意渐浓,外面山川和院里搭配着五颜六色的色彩,秋虫的鸣唱浅吟低回,“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那一刻,真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秋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夫未寄莫飞霜。”昨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短短居家感觉让我对出行、自由、生活、人生等产生了那么多的困惑和思考,我不知道是我自己的感性使然,还是很多和我一样居家的人有着同样的体验。我披衣起来,没有月光,一地的清凉,阳台的书桌沉浸在暗夜中,我那时特别想坐在书桌上看山景,但我出不去,看不清。回到房间迷迷糊糊睡了,醒来的时候,物业工作人员微信我说可以自由出入了,我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释然和释放的感觉,那一刻,我没有先选择下楼和出去,而是移步到了窗台的书桌前,坐在高脚凳上,望着窗外扑面而来的山景,内心有无法言说的波澜,如那高天的行云和漫天的云涛松涛一般,平时的云淡风轻,那时是那般曼妙和神奇。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窗台   山川   散文   云团   岳父   岳母   书桌   自然   感觉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