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草行动 - 勿忘国耻 少年在前行

12·13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

“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

2022紫金草行动再出发

12月9月

走进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

南京市考棚小学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万生灵惨遭日军杀戮。这是人类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亿万中国人民无法抹去的创伤记忆。

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也是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历史绝不可重演,苦难绝不可再来,人类应当也必须捍卫和平、共享繁荣。

紫金草行动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出发,来到校园内,讲述历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

紫金草走进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

这是一节与以往都不同的班会课,同学们佩戴紫金草会徽章,显得格外严肃。讲台前的电脑播放着大型纪录片《城殇 ——惨绝人寰集体大屠杀》。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高一(8)班语文教师王晓义说:

通过这节班会课,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讲述1937年的家史故事,让他们去了解真实发生在祖辈们身上的国难家仇。

最后通过手折紫金草这样一个实践,让学生对死难的同胞有一种纪念的仪式感,从而对那段苦难的历史有更深的感触。

1937家史分享

吕昕洁:

我的曾祖父那时5岁,为躲避日军屠杀,随家人跑返到了土桥、赤山湖一带芦苇荡中避难。我们下山村附近没有跑返的村民成了日寇屠杀的对象。

江依诺:

我的太爷爷是一位乡绅,家里有一座很大的宅子,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将宅子贡献出来,作为供应物资的集中营。而他自己也逐渐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他的做法也影响了我的爷爷,爷爷在16岁左右便当了兵,并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奉献给了公安。

吴淑锜:

在当时的中山南路,防空洞里头死了很多中国士兵,他们是被日本鬼子用机枪扫射死掉的。在建邺路有个做馄饨和肉包子的女店主,她长的非常漂亮,听说被残暴的日本兵强奸后杀死掉的,从她店门前走过的时候,能看到里头放着棺材。

商颢渊:

大爷爷就被国民党抓去做了壮丁,壮丁的待遇极不好,每天几乎吃不饱饭,却被逼着干苦活。不仅是家里缺少了唯一的劳动力,更是出于对抓壮丁的恐惧,我的太奶奶带着爷爷和二爷爷从山东莒县逃亡到了山东临沂。

姜子谦:

奶奶的家乡在哈尔滨双城,在东北有很多以烈士命名的城市与地标:尚志市、靖宇村、一曼中学……

每一个小小地名的背后,都是一个个血洒沙场的英雄。

在哈尔滨保卫战,老百姓也自发加入抗敌的行列,有的做好食物送到官兵手中,有的扛着弹药抬着担架冒着飞窜的子弹奔跑,有的拿起已经牺牲者的武器,义无反顾地补上战斗的位置。

紫金草走进南京市考棚小学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稚嫩的童声诉说着最坚定的信念 。

课上,老师为同学们播放《城殇》纪录片与紫金草行动宣传片,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紫金草行动”的意义。

考棚小学五一中队辅导员王蓓说:

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对孩子们进行这么一场爱国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的小朋友也是非常重视。今天朗诵的《和平宣言》,我们在平常的语文课上就已经学习过了,当时很多学生都十分有感触。我也相信,今天他们能够朗诵的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了这份责任。

1937家史分享

李奕澄:

我妈妈的外公是苏北大桥镇粮管所的一名计划员。1943年,日本伪军第二次对盐城进行大扫荡时,妈妈的外公和同事连夜将粮管所里所有的粮食转移到安全地带。几万斤的粮食他们一包一包的扛着,整整转移了三天三夜,粮食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王丽童:

我的太公1939年参加八路军,是一名抗日战士。1941年,在一次作战中,我的太公为了掩护部队和老百性转移不幸被捕。期间,日军为了获得情报对太公用了种种重刑,但都失败了。后来,太公被救出后找到队伍,跟着队伍继续打鬼子,直到抗战胜利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到全国解放。

王若珂:

在外公的爸爸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日本兵来到太公公的家乡烧杀抢掠,村民四处逃生躲避日本兵的绞杀,忍无可忍的庄稼人拿起锄头杀死了作恶的两名日本兵。之后,太公公跟着家人离开生活的村庄,在几十里外的村庄安定下来。第二天,日本兵带着数条狼狗,找到了尸体,绞杀了村里尚未逃走的老弱病残们。

刘珂瑜:

我的太太五岁的时候,她的爸爸就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去了。因为太太的爷爷死在了日本鬼子的刺刀下,太太的堂姐,只有11岁,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挑起,扔到河里头。太太的爸爸恨极了日本鬼子,毅然决然加入了八路军。

侯一凡:

18岁的太公公,遇到日军二次入侵溧阳城,日军发动攻打前马镇,当时太公公和当地老百姓组成了自卫队进行反击,太公公主要负责情报信息传递。

刘羽昕:

我的太爷幼年时常跟随家人躲避侵华日军的屠杀。因年少时目睹侵华日军种种暴行,长大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战争。

战争期间担任过通讯兵、战时邮局所长,协助部队收集、传递情报。战争结束后,响应号召举家来到南京,从此便在南京扎根。

活动最后,每一位同学亲手折起“和平之花”——紫金草。

当年的炮火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也前所未有。然而,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 讲好历史 , 让孩子们了解真正的过去, 带上希望与祈愿和平的心走向未来的路。

硝烟已经散尽

警钟仍需长鸣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紫金草行动一直在路上

愿诸位一同携花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紫金   秦淮   抗日战争   家史   公祭   壮丁   太公   南京   日本   附中   日军   公公   爷爷   和平   少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