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卓琳向江泽民提出:我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看

香港回归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未能完成的遗愿。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十九世纪被英国政府强行割占和租借。为了收回香港,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也都曾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最终都没能成功。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通过和英国的谈判,终于将梦想变为了现实。遗憾的是,在邓小平的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真正回归的那一天。

直到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卓琳为了完成邓小平的遗愿,向江泽民主席提出一个要求:我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看。那么江泽民是否同意呢?

毛主席为香港问题布下一局活棋

在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就开始重视香港问题,思考香港主权的事情。

在1977年7月17日,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接见参加国庆活动的港澳各界同胞代表团和香港知名人士就曾说道:“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

在这里,邓小平也明显地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包括在港澳台在内海外关系是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中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海外关系的支持。

谋划香港回归是邓小平在任期内最为重大的一件事,为了香港能够早日回国,邓小平以伟人的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与香港的缘分,其实邓小平在他少年时就开始了。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他就曾五次来到香港。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小平和84名学生,乘坐从上海去往法国的轮船,开始了他们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在去往法国的途中,他们也曾路过香港。

第一次来到香港,就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集市和商人虽然都是中国人,但管辖权是完全属于英国人的,而他们还订立了许多约束华人的条例。

1927年七八月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下,经过香港来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这是他第二次到达香港,第二年七月,邓小平准备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取道香港,这是第三次来到香港。

第四次是他在1月底,从上海返回广西取道香港。第五次是在1931年2月,邓小平率领红七军到达广西,他奉命向上海的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工作,他再一次取道香港,而这也是他第五次来到香港,也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来到香港。

对于香港问题,毛主席也早有打算,他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布下了一局活棋。

1946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与西方记者哈默会谈时,哈默就询问了毛主席如何规划香港问题。毛主席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嘛?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对香港仍然保持着做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默许英国继续统治香港,与此同时,为了保持这一政策,中国政府长时间故意不表明关于香港前途的主张,甚至不强求英国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而这也能够看出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与高明之处。其实对于香港问题,这是毛主席一早就下好的一盘棋。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中国的成立就代表着收回香港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收回自己的领土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当然新中国是具备绝对的实力的。

当时的毛主席正在解决台湾问题,故意不提香港问题只是希望英国人能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毛主席的决策一石两鸟,不仅给英国人带来了好处,也让香港在英国人的管理下更加繁荣。

1974年5月2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也曾提到香港问题。希思告诉毛泽东,英国可以给中国提供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帮助时,毛主席大手一挥说道:

“你们帮助我们,我们高兴。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香港是割让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二十四年。”

说罢,便指了指在座的邓小平,说道:“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是他们的事情了。”

中国政府的策略让英国人捉摸不透,英国人也见好就收,不愿谈及香港问题。

然而随着英国强行租借的“新界”逐渐到期,英国人也坐不住了,只能主动提出香港问题。

1981年,邓小平在参考了有关部门的材料和方案之后,作出指示:

“我们尊重国际条约,还是到1997年,不准备提前解决这个问题。方案无非两个,一个是新界延长租期,一个是收回。现在我们定的方针是,到1997年包括香港、九龙半岛、新界整个收回。”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

20世纪8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题。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环境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善也让中英的关系从原来的代办级升为了大使级。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随着1997年的临近,是时候解决香港问题了。在1981年时,他明确指出:香港问题已摆上日程,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态度。于是,邓小平和中国政府开始考虑和制定香港回归的政策和方案。

为了切实解决台湾、香港、澳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在1979年访问美国时,首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一个国家两个制度是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意思就是说中国统一之后,大陆可以搞社会主义,香港则可以继续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双方都不会受到伤害。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在会谈之前,英国方面就已经公开了“绝不妥协”的立场,邓小平也毫不示弱,在两人见面时寒暄也非常微妙,直言:“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中国也不是阿根廷。”

会谈开始后,撒切尔夫人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坚持三个条约必须遵守,恐吓邓小平如果中国强行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香港,香港的繁荣是离不开英国的。

邓小平却摆出了比撒切尔夫人更加强硬的姿态,直言收回香港对中国的重要性。他言辞犀利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并毫不留情面地说道:中国在一两年的时间会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也需要时间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英国政府的建议,制定香港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的咄咄逼人,也让一向强硬著称的撒切尔夫人败下阵来,最终,双方同意发表了一个不作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会谈结束之后,撒切尔夫人神情恍惚,显然邓小平对她的态度她是丝毫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在她走出大会堂门外的台阶上摔了一跤。

回去之后,她在私下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起了谈判时的场景,直言:“邓小平真残酷。”

从那之后,香港问题谈判陷入了僵局。因为双方的意见不同,双方也对这样的局面焦急不已。

3月7日,撒切尔夫人给中国总理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在香港的管理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但并未直接承诺中国恢复香港行使主权,而是附加了一堆条件。邓小平看过对方的来信之后,适时地给了英国一个台阶,准备打破僵局与英国代表举行正式谈判。

从七月中旬开始的第一轮会谈到九月下旬的第四次会谈,英方打着“经济”和“民意”两张牌,向中方施压,甚至策动香港的亲英势力节外生枝。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发出了最后通牒,并直言:中国将在不迟于1984年9月以前,单方面地收回香港的决策。

而在我国收回香港驻军问题上,邓小平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并在1984年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会员时指出,我国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中国在香港驻军的必要性。

这不仅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也是国家主权和繁荣的保证。

最终,经过22轮谈判,这场外交大战终于取得了胜利。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第二次访华,与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签字仪式。

并确定,中国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建立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中英双方设立了联合联络小组,于1988年7月1日进驻,2000年1月1日撤销。

然而,在过渡期的香港也遭遇了不少阻碍,英国政府背信弃义,实行政治民主化来争取在香港的利益,希望在1997年后仍然管理香港。可这样的方式,邓小平早已看破。

当时的邓小平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密切关注着香港。1993年10月,面对目前的局势,他作出重要指示:

“坚决不能让步,要质问他们,中英协议还算不算数?如果他们一意孤行,我们就要另起炉灶。”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说道,他在1982年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就曾说道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的谈话,今天仍然有效。另外的方式,就代表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

最终,中英谈判完全破裂,双方分道扬镳。中国政府决定“另起炉灶”,决定在1996年12年21日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

然而,在1997年7月1日,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时,邓小平却已经逝世五个月。为了完成丈夫的这一遗愿,邓小平的夫人在香港回归前夕,向江泽民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要去香港看看。

卓琳向江泽民提出请求

邓小平与英国进行了强硬合理却又不失灵活的外交斗争下,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1997年7月1日,等待着那一历史性的时刻。

对于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视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了无愧于先人与后人的政治交代。“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对于香港的未来,邓小平充满希望。

他也曾多次表示:

“就我个人来说,我愿意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

新中国成立之前,邓小平行色匆匆五次去往香港。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他逝世,邓小平却没能踏上香港的土地。

离香港最近的一次也是在1992年的南巡,当时的他站在与香港最近的深圳的国贸大厦上眺望着香港,眼中充满深情和期望,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希望内地也能吸取香港发展的经验,能像香港一样繁荣。

可惜,在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无声离去,没能踏上香港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邓小平逝世之后,卓琳深居简出,一般参加的活动也都是与邓小平有关。

1997年在香港回国前夕,为了替丈夫还愿,卓林向江泽民提出: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一看。江泽民表示了同意,所以在去往香港时就带上了卓琳。

而在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的名字中,卓琳的名字赫然在列。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卓琳一家应邀出席,特首董建华对卓琳作了特别介绍,同时也对邓小平表示了怀念。

彼时,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下,81岁的卓琳站起来作了致谢,她充满深情地说道: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但是现在我替他看到了,他的这一生也就圆满了……老爷子,你可以安心了,今天香港回归了,我代你看了,人们都过得很好……”

香港回归祖国日,家祭无忘告邓公。邓公泉下有知,或许也定会为此欢呼雀跃,含笑九泉。对此,卓琳也倍感欣慰:“我完成了老爷子的遗愿。”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香港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序曲下,完成了回归。炎黄子孙一个半世纪的漫长等待,中华民族魂牵梦萦的这一刻终于实现。在场的所有人也深深感受到祖国的日渐强大,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潸然泪下。

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立足今日,我们扬眉吐气;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撒切尔   香港   新界   英国政府   中国政府   遗愿   英国   英国人   主权   强硬   上海   中国   繁荣   夫人   说道   邓小平   卓琳   江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